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DP780双相钢在合理的工艺参数范围内进行电阻点焊,对点焊接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口形貌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点焊接头由5个区域组成:母材区、回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完全淬火区和熔核区。母材区由铁素体基体和网状的马氏体组成;回火区由铁素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不完全淬火区由铁素体和块状的马氏体组成;完全淬火区的细晶区由较细小的等轴马氏体组成,而粗晶区由粗大的板条马氏体组成;熔核区的显微组织主要由粗大的板条状马氏体组成,呈柱状晶形态。拉剪试验表明,点焊接头的失效形式主要为熔核剥离。由硬度分布规律可知,在点焊接头热影响区出现了软化现象,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出现了回火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本钢780MPa级冷轧DP钢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刚  韩会全  刘彦春  王国栋 《轧钢》2008,25(2):20-22
介绍了本钢浦项连续退火机组试制780MPa级DP钢的工艺流程,并测试了试验钢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连续退火工艺,试验钢获得了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细晶组织;Ti通过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试验钢拉伸曲线出现明显屈服现象与Ti的碳氮化物和快冷冷却速度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12000W的CO2激光器,通过激光焊接+激光热处理的工艺对热轧高强钢DP780进行激光填丝焊接试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万能试验机、抗凹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DP780-DP780自焊和DP780-SPHC过渡焊的焊接接头宏观、微观组织特点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匹配方式的焊缝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构成,DP780-DP780时焊缝中心到两侧母材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值分布均匀,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优于母材;DP780-SPHC时焊缝中心到两侧母材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值均有较大差异,接头的力学性能略高于SPHC母材。  相似文献   

4.
高强钢DP780因其出色的比强度与比刚度,成为先进车身结构制造的首选材料之一.DP780与其他传统材料相比,在车身零部件成形时更多的表现为由于翻边、扩孔等引起的边缘局部开裂.本文旨在以车身某纵梁结构为例,研究DP780的微观组织对零件成形时局部断裂性能的影响. 问题描述 图1为车身某典型件,该零件原始采用DP590-1...  相似文献   

5.
DP500冷轧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试制了500 MPa级C-Si-Mn系冷轧双相钢,进行了力学性能测定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平均屈服强度为264 MPa,抗拉强度为552 MPa,屈强比<0.5,50标距伸长率为26%,烘烤硬化值>50 MPa,退火组织中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9 μm,马氏体含量约为17%.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连续退火工艺与热轧带状组织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20 ℃保温,缓慢冷却至620~680 ℃后,以>30 ℃/s的速率快速冷却可以得到优良的双相钢力学性能.热轧板中的带状组织对伸长率不利.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试制了780MPa级冷轧双相钢,介绍了其成分设计、轧制工艺和连续退火工艺。研究了过时效温度对钢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制的冷轧双相钢经820℃保温,320℃过时效处理,可以获得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冷轧双相钢,其屈服强度为408MPa,抗拉强度为812MPa,伸长率达到了23.1%。  相似文献   

7.
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闪冷温度对DP590钢性能的影响,基于连续退火模拟结果制定了塑性增强DP590钢工业试制关键参数,对塑性增强和传统工艺生产DP590钢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塑性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和闪冷温度提高屈服强度提高,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传统DP590钢中马氏体主要沿铁素体晶界呈细条状或粒状分布,铁素体晶粒尺寸6~8μm,马氏体体积分数11. 3%,而工艺改良后塑性增强DP590钢组织中马氏体呈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内,其体积分数为8. 5%,另外含有非常细小的弥散分布粒状马氏体岛或残留奥氏体,经XRD和EBSD定量分析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约2%,残留奥氏体对最终产品性能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且批量生产性能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唐帅  刘振宇  王国栋 《轧钢》2010,27(1):6-10
采用Nb-V-Ti低成本成分设计及两相区直接淬火回火(DL-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低屈强比590/780MPa高强度建筑用钢。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温度在750℃以下时可以得到一定量的铁素体,满足低屈强比双相组织的要求;在600~750℃直接淬火时,随着直接淬火温度的升高,钢板强度增加,伸长率降低;在600~700℃淬火时屈强比基本保持不变,当淬火温度升高到750℃时,组织中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共同对屈服强度产生影响,造成屈强比由0.76上升到0.82。  相似文献   

9.
DP590的微观组织主要由连续分布的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马氏体组成,晶粒尺寸约为11μm。这种双相显微组织赋予了DP590优良的力学性能,如低的屈服强度、高的抗拉强度、高的加工硬化和良好的延伸率。扩孔性能是评价钢板冲压成形性能的重要指标。DP590的扩孔性能与其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成形过程中其含有的马氏体相使得n值迅速增加,n值越大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分布越均匀,成形程度越高,扩孔性能越好;但马氏体相的存在又会降低DP590的延伸率,使得扩孔性能相对较差。建立成形极限图,DP590冷轧双相钢的FLD0(平面应变特征点)为30%左右,成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宋海武  乔治明 《轧钢》2016,33(4):31-34
针对唐钢试制的冷轧双相钢DP780基板带状组织和塌卷缺陷,描述了带状组织和塌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模拟轧制和冷却过程、金相组织分析及卷取机卷取能力计算,研究了冷轧双相钢DP780基板带状组织、塌卷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参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带状组织和塌卷缺陷。  相似文献   

11.
黄飞  洪永昌  朱国辉 《热处理》2010,25(1):29-33
设计了两种不同成分的C-Mn和C-Mn-Cr冷轧双相钢。研究了在两相区温度热处理后其不同比例的F+M双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Mn-Cr钢在770℃保温5min后以10℃/min缓冷至690℃再水冷,可获得由平均晶粒尺寸为6.8μm的铁素体和体积分数约为31%的马氏体组成的双相组织,并具有抗拉强度为825MPa、屈服强度为451MPa和断后伸长率为15.4%的良好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建筑用钢的屈强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高强度低屈强比建筑用钢筋的特点,影响建筑用钢筋屈强比的主要因素以及低屈强比钢筋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叶姜  樊雷 《轧钢》2021,38(1):80-83
为制定DP780高强汽车钢合理的生产工艺,对其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研究了连退工艺中均热温度和均热时间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由780 ℃提高到820 ℃时,钢中生成的奥氏体含量增加,连退板马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均有增加.当均热温度为820 ℃,均热时间由86.4 s延长到...  相似文献   

14.
DP780镀锌钢激光焊接性能与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0.8 mm的车用DP780镀锌双相钢,采用4 kW的连续光纤激光器对材料进行激光搭接试验,通过调节两板间的预留间隙、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焊缝的成形影响规律,同时分析各工艺参数对焊缝下塌量、抗拉强度、气孔状况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焊缝抗拉强度、焊缝下塌量以及焊接过程中气孔状况评价焊接质量.结果表明,功率在3 800 W、焊接速度在95~100 mm/s,离焦量在-2~2 mm,预留间隙在0.2~0.25 mm区间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焊接成形较好,此时的抗拉强度保持在180 MPa以上,下塌量总量在0.35~0.45 mm,以及飞溅和外部气孔较少.建立抗拉强度—焊缝下塌量—气孔状况方法评价焊接质量,采用此方法,能够改善气孔缺陷,提升焊接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和终冷温度工艺对X70M管线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非再结晶区的大变形和变形后快速冷却有助于针状铁素体的形成。经生产验证,采用含有0.065%Nb和0.20%Cr的较为简单的化学成分设计,X70M可以获得屈服强度均值537 MPa、抗拉强度均值663 MPa和-60℃夏比V型冲击功最小值380 J的强韧性能。低屈强比的X70M高强韧性的主要机制在于晶粒细化。当减小碳含量至0.065%以下并且增加针状铁素体的比例,可以将钢管和板卷之间屈服强度的变化控制在约10 MPa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用冷轧双相钢HC420/780DP冲压某车型前纵梁加强件过程中易出现开裂现象的问题,通过对材料性能、显微组织、断口形貌与冲压工艺进行分析可知,材料带状组织及针状马氏体的存在、屈强比偏高均对冲压变形产生不利影响,裂纹产生与成形复杂程度、模具圆角半径、板料成形方向及压边力等有关.通过在连铸过程中铸坯凝固末端实施轻压下...  相似文献   

17.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DP780双相钢进行单道次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 05~10 s-1下的再结晶动力学行为,建立了修正的Stewart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对材料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试验钢热变形行为影响较大,在变形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 05~0. 1 s-1时,材料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现象;试验钢动态再结晶显微组织演变过程为锯齿状晶界(εc)-项链组织(εm)-等轴晶(εss)。相比于Kim模型与Sellars模型,修正的Stewart模型能更好的描述试验钢的再结晶动力学行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与平均相对误差均降低40%以上,相关系数R为0. 988。  相似文献   

18.
热镀锌双相钢因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而得以在汽车车身轻量化和提高零部件安全性的生产中广泛应用。热镀锌高强度双相钢的可镀性问题是生产高质量表面镀层钢板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提高可镀性的基本方式是减少表面氧化物生成,从而抑制合金元素表面富集。文章针对冷轧镀锌DP780高强钢冲压脱锌质量问题进行成分和电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脱锌卷抑制层不均匀连续,局部存在合金元素富集氧化。分析表明其根本原因在于退火炉中露点控制不佳导致局部合金元素富集氧化,影响抑制层的均匀连续性。通过合理控制露点,抑制层均匀性得到改善,冲压脱锌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双相钢DP780的电阻点焊工艺。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点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优化试验参数为:焊接电流12 kA,焊接时间10 cyc,电极压力3.5 kN。双相钢点焊接头熔核微观组织为柱状晶,主要是马氏体和少量的铁素体。在拉剪条件下,其点焊接头主要有界面撕裂和熔核剥离等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阻点焊实现对双相钢DP780和DP590的焊接。研究了点焊接头工艺和性能。结果表明,DP780/DP590异质双相钢点焊最佳工艺为:焊接电流8.5 k A、焊接时间320 ms、焊接压力3.5 k 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拉剪力达到18.32 k N。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DP780/DP590双相钢点焊接头拉剪力先增加后基本不变;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点焊接头拉剪力先增加后减小。DP780/DP590双相钢点焊接头熔核区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铁素体,随着焊接电流或焊接时间的增加,马氏体含量增加,铁素体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