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在9 kW和9.5 kW两种大功率激光作用下,制备了10 mm厚304不锈钢的单道次焊接接头,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曲线,通过电化学试验测试了不同溶液中焊接试样的普通电化学特性,进一步测试了焊接接头在3.5%NaCl溶液中的微区电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大功率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硬度相差不大,9.5 kW大功率激光接头的显微组织更均匀,在3.5%NaCl溶液中耐蚀性较好,而在10%HCl溶液中的耐蚀性则较弱,在10%NaOH溶液中,两种试样均基本不发生腐蚀,两种大功率焊接接头随浸泡时间变化的微区电化学测试整体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梁成浩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0,12(2):68-71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浸泡实验,研究了Ni对304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均匀腐蚀、小孔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破裂等性能的影响。发现Ni的加入,可减少均匀腐蚀率、活化状态时的晶间腐蚀率和提高孔蚀电位Eb值,抑制阳极活性溶解。然而加钝化状态时的晶间腐蚀倾向,并对应力腐蚀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热加工工艺》2020,(1)
以1 mm厚0Cr18Ni9和1Cr17Ni2两种不锈钢激光双面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焊接速度下接头的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抗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速度过小会导致焊缝表面出现飞溅和焊瘤等缺陷,提高焊接速度可改善焊缝表面质量,但熔池深度也随之减小。热影响区分为四个形状不规则的区域,以晶粒粗大的柱状晶为主;随着焊接速度增大,焊缝组织晶粒逐渐得到细化,硬度降低,接头试样的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焊接速度大于400 mm/min或低于250 mm/min都无法获得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当焊接速度为300~350 mm/min时,接头组织均匀致密,抗拉强度超过了0Cr18Ni9母材。 相似文献
8.
9.
10.
《材料热处理学报》2017,(7)
采用高密度Nd:YAG固态连续激光器对N6纯镍和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焊接工艺实验,探究了激光功率和离焦量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对接头进行了拉伸强度和硬度的测试,并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手段分析了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N6纯镍一侧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明显,焊缝区靠近两侧熔合线附近为向焊缝中心区域生长的柱状晶,焊缝中心区域存在细小的胞晶区域;N6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最低,焊缝的显微硬度介于N6镍母材和304不锈钢母材之间;接头拉伸断裂位置在焊缝区,抗拉强度达到N6纯镍母材的90%以上,可以满足实际情况下的使用要求。拉伸断口表现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1.
12.
13.
《热加工工艺》2017,(15)
利用激光表面预处理技术清除船用高强钢907A表面油漆等污物,以期改善焊接接头性能;对预处理后的母材进行激光焊接,分析激光表面预处理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表面预处理后,试板表面油漆被去除,并产生一些微小的凹陷,深度小于150μm,预处理区宽度变化范围是3437.61~7150.21μm;较合理的激光表面预处理参数是激光功率为3.5 k W,离焦量为450 mm,速度为1.8 m/min。激光焊接后,焊缝试样横截面由未预处理试样的抛物线形变为有预处理试样的双曲线形。焊缝区组织为粗大的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粗细不同的马氏体组织、细小马氏体与铁素体的混合组织等;焊缝与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均高于母材,热影响区内出现回火软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采用准连续激光对0.2 mm厚的316不锈钢进行焊接试验,通过对激光峰值功率、脉冲宽度及离焦量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分别采用氮气和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对不锈钢进行激光焊接,结果表明,采用氮气可以得到比氩气更高的焊点强度。采用氮气保护,上、下层材料的熔接面积更大,有利于提高焊点强度。 相似文献
18.
以不锈钢焊丝中Si元素含量不同对高速焊焊后焊缝成形以及接头组织性能为研究目的,采用GMAW焊接工艺方法,借助扫描电镜、XRD衍射图谱、拉伸以及微观硬度等力学性能测试作为分析手段,深入研究Si元素在焊缝内部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焊后成形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焊丝中存在特定含量的Si元素,不仅能够增加熔池金属流动性,提高焊接过程稳定性,改善焊后焊缝成形;同时焊接速度可以大幅提高至120 cm/min;由于Si元素的存在,GMAW高速焊焊后接头组织主要为奥氏体+δ铁素体,焊缝组织得到优化. XRD衍射图谱中发现焊后接头组织中存在马氏体和渗碳体,焊后接头微观硬度有所增加,拉伸性能基本持平,且在拉伸断裂前有明显的颈缩,塑性及抗拉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对304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了5%, 10%, 15%, 20%, 30%的应变强化。通过磁性测试、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和w(NaCl) 5%溶液应力腐蚀试验,研究了应变强化量大小对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应变强化过程中显微组织变化不明显,金相组织均为柱状奥氏体和δ铁素体双相组织,焊缝结晶模式为铁素体—奥氏体结晶模式;焊缝显微硬度都有明显增加,应力腐蚀敏感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敏感性指数处于低应力腐蚀敏感性区域。这是由于焊接接头试样内部组织变化较小,但焊缝内部位错和缺陷的增加使得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有所上升,连续分布的网状δ铁素体阻断了应力腐蚀裂纹快速扩展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热加工工艺》2017,(19)
采用钨极氩弧焊对SPA-H钢与304不锈钢进行异种钢焊接,分析测试了不同焊接电流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研究了焊接电流对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焊缝组织从定向生长的胞状晶和树枝晶到细化的胞状晶和树枝晶,再到粗大的等轴晶变化;SPA-H母材与焊缝之间存在明显的熔合线,而且随着焊接电流增加,熔合线由窄变宽;焊接接头中的硬度峰值都出现在焊缝区,电流为70 A时焊接接头焊缝和304侧热影响区的硬度值最高,但SPA-H侧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显著低于焊缝区的显微硬度;电流为70 A的试样接头抗拉强度均高于60、80 A的焊接接头,60 A的试样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最低;三种焊接电流下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均远高于母材,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