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金相观察、硬度检测、拉伸试验、疲劳试验和变形强度检测,研究了50CrV稳定杆热弯后余热油淬火热处理工艺和水基溶液淬火热处理工艺,对比分析了两组热处理后稳定杆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余热水基溶液淬火热处理工艺后的稳定杆性能良好,其热处理后组织和硬度合理,疲劳寿命高,力学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汽车稳定杆的使用要求,性能符合主机厂要求,证明了50CrV稳定杆余热水基溶液淬火为优化的热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工程实验用钢40CrNiMo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淬火温度与回火温度对实验用钢硬度与冲击韧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热变形+淬火+二次回火工艺下实验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变形能够改善实验用钢的抗冲击韧度,实验用工程机械钢的合宜热处理工艺为热变形+980℃淬火保温20 min+200℃二次回火1 h。  相似文献   

3.
丁建生  肖峰  肖杰 《热加工工艺》2012,41(12):189-191
通过对35CrMoA钢热处理工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优化了风电高强螺栓热处理工艺参数,很好地满足了风电高强螺栓性能要求,为以后此类材料零件毛坯的热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60Si2Mn钢汽车板簧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60Si2Mn钢汽车板簧的最佳淬火温度。试验表明,适当提高淬火温度至910℃;G,淬火后得到板条马氏体,有利于获得强度、塑性、韧性以及断裂韧性兼优的综合力学性能。经420℃回火,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满足汽车板簧小能量多冲和疲劳载荷的服役状态,具有较高的疲劳寿命等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含钛、锆CLAM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正交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顺序为: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正火温度正火时间;对伸长率的影响顺序为: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正火时间正火温度;对断面收缩率的影响顺序为:正火温度回火时间回火温度正火时间;正火温度对硬度影响最大,回火温度对冲击功的影响最大。Ti-Zr-CLAM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50℃×15 min+700℃×60 min,空冷。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退火、淬火和回火工艺对含铟新型建筑高强钢棒进行了热处理,并进行了拉伸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从880℃提高1000℃,退火时间从2 h延长至6 h,淬火温度从890℃提高至950℃,淬火时间从10 min延长至50 min,回火温度从540℃提高至600℃,回火时间从1 h延长至3 h,钢棒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均先增大后减小。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960℃×4 h退火+920℃×30 min淬火+580℃×2 h回火。  相似文献   

7.
Q390低合金高强钢厚板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Q390低合金高强钢厚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20℃×36 min正火,可使Q390低合金高强钢厚板热轧态中的混晶组织经完全奥氏体化后实现晶粒细化,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伸长率和冲击韧性都比热轧态提高很多;并完全消除拉伸断口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针对轧制45钢、50钢等钢种过程中咬入困难、带钢发生跑偏、出现轧漏、不能提速而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其原因,通过轧制策略、张力偏差、板形预设定参数、轧机自学习功能的优化,实现了45钢、50钢的稳定轧制,减少了轧制过程中1#机架带钢跑偏的概率,轧制速度提高至500 m/min。  相似文献   

9.
针对动力卡瓦材料需要同时满足高强度、高塑韧性的要求,设计了不同成分的Si-Mn-Ni系高强合金钢,进行不同回火温度的热处理试验,研究了成分差异和回火温度差异对高强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分的试验钢经过相同热处理工艺后,在保持较高的强度(Rm≥1200 MPa,R_(p0.2)≥1000 MPa)的同时,塑韧性(δ≥14%,ψ≥41%,KV≥65 J)良好;对综合性能最优的试验钢进行深入的热处理工艺研究发现,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降低,塑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莉莉 《热加工工艺》2014,(14):209-211
以低碳Si-Mn汽车用双相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对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回火时间,回火温度对力学性能与组织的影响较大。通过适宜的热处理制度,冷轧双相钢可获得良好的强塑性结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工艺对新型低碳Mn-Mo-Nb-Cu-V型机械结构用高强钢试样进行了热处理,并进行了试样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淬火温度或回火温度不断上升,试样的冲击吸收功、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试样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先提高后下降。新型低碳Mn-Mo-Nb-Cu-V型高强机械结构用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920℃×15 min淬火和710℃×6 h回火。  相似文献   

12.
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37Cr Mn Mo钢热处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淬火保温时间淬火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淬火温度890℃,淬火保温时间50 min,回火温度580℃,回火时间60 min。经试验验证,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使材料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回归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冷轧激光焊机的焊接工艺,进行生产高强钢冷轧钢带的对比研究,得出生产冷轧高强钢最适宜的激光焊接工艺。试验证明使用具有前后预热系统的激光焊机,并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使得高强钢的焊缝具有很好的韧性,轧机断带率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 2种不同碳含量的Fe-Mn-Si系热轧汽车用钢板,考察了传统淬火-回火(Q-T)和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对钢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Q-T工艺下增加碳含量会提高钢板的强度但降低塑性,Q-P-T工艺下增加碳含量则会同时提高钢板的强度和塑性,Q-P-T工艺处理的Fe-0.38C-0...  相似文献   

15.
通过硬度、冲击韧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金相等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模具材料H13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13钢经过预热处理后进行(1030 ~ 1050)℃×1d淬火,油冷,再进行(600~620)℃×1.5 d二次回火,可使硬度达到大型挤压模具设计要求(44 ~46)HRC,其组织更加稳定均匀,综合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以Mo、Cr、Mn等为合金元素,设计了建筑用新型耐火钢成分,并按照实际生产工艺对其进行了熔炼。研究了回火处理工艺对建筑用耐火钢样品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耐火钢组织主要以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为主,还有少量的珠光体。回火过程发生非等轴铁素体的位错强化和M/A(马氏体/奥氏体)相的相变强化,二者共同作用提高了耐火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热冲压成形汽车零部件的室温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虽然强度高,但延展性差。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热轧后直接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随后在冲压工序进行回火以提高冲压件延展性的温冲压成形工艺。采用热轧实验机和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模拟温冲压成形过程,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冲压成形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成形后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值不断下降,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成形温度的增加,实验钢组织由马氏体不断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350℃保温120~180 s,实验钢成形后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超过1 500 MPa,伸长率大于8%,硬度值在425HV~440HV之间。冲压成形温度越高,对冲压设备所需求的力能参数越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箱式电阻炉对试验钢进行了三种不同淬火温度的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并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拉伸和冲击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两相区淬火的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岛状马氏体为主,随淬火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晶粒逐渐细化;回火组织以回火马氏体+铁素体为主,与淬火组织相比,铁素体明显粗化,马氏体含量下降,马氏体板条特征逐渐消失,铁素体晶界有较多碳化物析出;随淬火温度升高,回火后钢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低温冲击韧性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先提高后略有下降;试验钢经800℃淬火+500℃回火能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高强钢汽车控制臂为研究对象,根据制件的材料强度高、几何结构复杂和成形困难的特点,制定多道次冲压工艺方案,采用Autoform软件分析冲压成形过程,研究冲压成形工艺参数对零件最大减薄率和回弹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边力越大,板料的最大减薄率越高;一定范围内,增大压边力可以减小回弹;摩擦因数越大,板料的最大减薄率越高;一定范围内,增大摩擦因数可以减小回弹。针对加工过程中回弹较大、拉延不对称的问题,对冲压工艺方案进行改进优化,最终有效减小了零件的回弹,控制了冲压件尺寸精度,采用CAE模拟优化了冲压成形工艺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后的工艺方案,试验结果与CAE仿真结果一致,成形质量达到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冷轧高强汽车板切边工艺生产过程中出现印痕、浪形缺陷的问题,分析了剪刃间隙、剪刃重合量、带钢张力、带钢速度对剪切质量的影响,对剪切工艺和设备参数进行了优化,对不同钢种、规格,建立了剪刃间隙、重叠量,刀片直径、胶环直径与切边效果的对应关系,有效解决了切边过程中带钢下表面印痕缺陷,切边后边浪缺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