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军航母战斗群反舰作战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航母战斗群基本编成及其反舰作战兵力兵器 ,重点对美航母战斗群的反舰作战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分析越南海军潜在的威胁及制海作战方法,深化研究越南海军反舰作战能力及寻求破解对策,系统地梳理了越南海军主战轻快水面舰艇规模及基本性能,重点分析了其舰载反舰导弹与防空导弹的配置与性能。从作战使用特点、可能的反舰作战运用模式,研究了越南海军水面舰艇及舰载反舰导弹作战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方言 《兵工科技》2002,(3):75-76
台湾在二代兵力整建中,突出强调海上力量建设,以反舰能力为主的制海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台湾当局认为,无论大陆对台实施封锁还是登陆,都将出动较多的水面舰船,而攻击水面舰船将是其海军作战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求海军应在空军配合下,发挥主体作用,夺取制海权,在海上与对方积极作战,尽量在海上把对方兵力歼灭,以打破其海上封锁和登陆进攻。台海军的反舰兵力主要有水面舰艇、潜艇、岸舰导弹等。  相似文献   

4.
曹鹏  候博  谭健 《兵工自动化》2013,32(7):67-70
为了使海军合成编队具有基于体系的编队反舰能力,对编队反舰体系作战能力涌现性进行定量分析。分析了海军合成编队反舰作战流程,构建了基于Perron-Frobenius特征值的编队反舰体系网络模型;结合实例,对平台中心反舰、改进型平台中心反舰、网络中心反舰3种类型的作战体系网络效应系数进行了研究,并以网络效应系数为依据对体系作战能力涌现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简单,能够有效分析不同类型反舰力量的网络效应,准确度量基于体系的编队反舰作战能力涌现性。其中,网络中心反舰由于各作战节点间的信息共享程度高,其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跃升,较改进型平台中心反舰模式提高112.81%。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海战已从传统的深海作战向沿海区域作战转变,而在沿海作战环境下水面舰船会受到来自反舰巡航导弹的威胁。论述了在沿海作战条件下如何能较早地探测到反舰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并对在某种困难的作战环境下探测和识别低空反舰导弹的需求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周军 《飞航导弹》1996,(8):17-20
日本FS-X支援战斗机的反舰作战模式到2000年FS-X(即日本的F-2)支援战斗机服役后,日本航空自卫队将有F-1,F-4Ej和FS-X三种反舰作战飞机。装备80式空舰导弹ASM-1的F-1支援战斗机执行反舰作战任务时,其海上攻击程序与马岛战争时阿...  相似文献   

7.
对俄,美海上作战编队中使用的典型舰空导弹武器及作战配置进行了分析,对其战术运用中舰空导弹的作战原则进行了研究,最后在吸收和借鉴现代海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舰空导弹作战应遵循的作战原则。  相似文献   

8.
姚楠 《兵工科技》2003,(6M):92-93
该气垫船是一种作战范围广,性价比较高,高度自动化的多用途武器。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同一船体的基础上只需要换装不同设备即可完成不同的作战使命。其大致分为三类:A型反舰型,B型对地支援型,C型反潜兼猎扫布雷多用型。三型都具备一定的两栖登陆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任务的联合机动编队反舰作战效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计算对抗条件下联合舰队编队反舰作战任务的完成程度,在分析联合机动编队体系结构和作战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任务的联合机动编队反舰作战效能评估模型.根据作战任务和作战流程,构建"任务效能-元任务效能-装备性能"三级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给出对舰探测效能、指挥控制效能、综合打击效能和作战任务效能计算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体现作战环境和对抗对作战效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在反航母作战中利用无人机与反舰弹道导弹协同作战的设想。阐述了反舰弹道导弹当前所面临的新挑战,深入分析了无人机用于反航母作战的5个优势,并列举了无人机能够协助反舰弹道导弹遂行的三方面任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决策理论,分析舰艇编队反舰作战的制约因素,构建了舰艇编队反舰作战的指标体系,给出定了量与定性指标的相对优属度和目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采用模糊优选模型进行决策优选,通过算例验证了模糊决策理论在舰艇编队反舰作战编成方案优选方面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海上作战”理论是美军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海上作战的顶层概念。在该理论的影响下,美军对海上作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塑。尤其在反舰作战方面,美军大力发展反舰导弹武器以提升其作战平台的进攻性能。为研究“分布式海上作战”理论影响下美军反舰导弹武器的发展现状,跟踪美军海上作战理论的发展,判断其最新海上作战方法,基于“分布式海上作战”理论下美军反舰导弹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美军海上装备和反舰导弹的发展需求,研究了“分布式海上作战”理论下美军新型反舰导弹的技术特性和作战能力,得出了美军新型反舰导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舰艇反舰导弹作战使用过程中,采用毁伤概率和作战成本作为效能评估指标会带来信息损失,不能全面反映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问题,从舰艇反舰作战的过程入手,通过分析反舰作战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作战时间对作战效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效率"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给出了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为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16年3月,美海军披露采用标准-6(SM-6)舰空导弹完成反舰试验,导弹的多任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具备防空、海基末段反导和反舰作战三个关键领域的作战能力。对标准-6导弹的总体情况、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导弹近期发展的反舰作战能力和战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美国发展标准-6导弹反舰能力的思路及将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面舰艇新一代反舰导弹对作战指挥决策变革的需求,从剖析传统反舰作战指挥决策存在的现实问题着手,对反舰导弹作战观念和水面舰艇反舰作战指挥决策的变革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水面舰艇反舰作战指挥决策的思路和原则。研究结果对突破传统视距反舰导弹战术使用观念和方法的束缚,提高现装及在研反舰导弹的作战能力具有参考作用,对新一代反舰导弹作战指挥决策软件研制具有理论牵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反辐射导弹在反舰作战中与常规反舰导弹的协同运用效果,建立了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模型,在反辐射导弹对舰艇防空雷达的毁伤概率研究基础上,建立反辐射导弹对搜索雷达、制导雷达和炮瞄雷达的毁伤模型,仿真在不同情况下反辐射导弹的毁伤效果,并在导弹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对反辐射导弹和常规反舰导弹协同反舰的优化使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降低舰艇对导弹的发现和抗击能力,提高常规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和增强其反舰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和作战方式作战飞机装备高效反辐射导弹是提高其突防能力的最重要趋势之一,在战术和技术对抗措施条件下反辐射导弹仍能击中雷达目标,这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表现特别明显。反辐射导弹的出现是防空力量和进攻飞机之间的对抗日益复杂的结果。侵越战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南海海域的态势,针对岛屿及礁盘的防守,提出了采用新型反舰两柄装甲车辆作为岛礁防御武器装备来进行两栖反舰反登陆作战,对新型反舰两栖装甲车辆的作战需求做了初步分析,并根据攻防双方的武器装备性能,对新型反舰两柄装甲车辆的反舰作战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指数法是一种定量评价事物属性的方法,文中分析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能力层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运用指数法评估舰空导弹武器作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飞航导弹作战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幂指数法对舰舰飞航导弹作战能力给出了一个评估模型 ,并采用它对几种不同型号飞航导弹的作战能力进行了计算、比较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