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4G移动基站维护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数量大、投入高、维护工作难、代维人员组织困难等,而在4G移动基站维护中应用物联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基站运行的监控力度不断提升,实现便捷性的操作与管理.在本文中,首先对基于物联网的4G移动基站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对物联网在4G移动基站维护中应用其具体的方案构思与详解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给4G移动基站维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4G移动基站自身所存在的特点,例如数量庞大等,导致在维护方面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因此融入物联网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文章在对4G移动基站维护方案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4G移动基站所存在的特点,最后对物联网在4G移动基站维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优化4G移动基站的维护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基站的概念及当前基站维护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在4G移动基站维护中的应用RFID技术的策略、基站维护流程的科学管理制度、4G移动基站维护物联网的应用策略等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G移动基站建设现状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研究,针对密集基站维护投入大的问题,以及物联网技术智能感应和智能控制的优点,在完成温度参量的测试基础上探讨了物联网应用于移动基站维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保证基站正常运行和高效成本控制为前提,综合考虑物联网智能处理、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的能力,从硬件、软件等方面探讨物联网应用4G移动基站维护的方案,试图解决4G基站过多部署而导致的维护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在移动网络工程的建设中发挥出4G微小基站的作用,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微小基站的特点,并根据移动网络的建设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就移动网络工程的建设中发挥出4G微小基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国 《通信世界》2007,(23):11-12
一、引言 3G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巨大、周期长.其中,在基站的选择上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考虑到GSM已有的众多基站资源,可以采用TD-SDCMA与GSM已有基站共站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省了网络建设时间,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尽快推出业务才能在市场取得先机.为使移动运营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获得3G牌照后可以迅速地开展网络建设,我们建议移动运营商采用TD-SDCMA与GSM已有基站共站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淮安电信目前现网运营CDMA网络(2G+3G)、LTE网络(4G)、NB网络(物联网)、5G网络,承载2G语音、3G数据、VoLTE、4G数据、NB-IoT和5G等业务,现网运营设备众多,企业运营成本较大.本文探索将原来的CDMA基站(I2/I4/8800站型)与L800单模基站整合成一套双模设备,发射3种网络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德州仪器的小基站基带芯片支持PoE+以及高达3mpps的传输性能,可实现流量聚合,并提供3G、4G以及WiFi整合传输。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带来了移动通信数据量的急剧上升,如何应对流量暴增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宏基站频谱效率的提升并不能完全解决,而小基站在提高覆盖率、提供更高网络容量、降低能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帮助宏基站分散数据流压力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基站小型化或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最直接有  相似文献   

10.
随着5G 700 MHz频段建设许可的获批,现有移动网络空口频段再填新成员.对于已经负重累累的楼面、塔顶,需要慎重选择天馈整合方案,以保障4G、5G网络协同共存.通过一站一方案的精细规划和设计,确保4G网络质量的同时开展5G基站建设,降低干扰,以多样化的频段、天面方案应对不同业务场景的复杂需求.  相似文献   

11.
陈慧  李新 《电信快报》2015,(2):28-30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业务量急剧增长,对网络覆盖和系统容量需求巨大,目前以宏站为主要形式的4G网络建设模式很难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Small Cell(小基站)具有体积小、发射功率低、部署灵活等优势,能有效解决4G网络深度覆盖和热点容量吸收问题。文章基于对Small Cell产业发展的研究,梳理出Small Cell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及一般规律,剖析并追溯其动因,提出初步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4G微小基站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地解析,对移动常用的4G微小基站设备参数进行介绍;根据现阶段移动4G微小基站主要用于室外针对盲点及历史难点区域的覆盖的实际情况,结合移动4G微小基站建设的工作实践,介绍了4G微小基站机房的建设、电力和防雷、传输接入、天馈配套的要求,特别是天馈配套"市政杆、外墙体、民房内"的分类应用;并对4G微小基站在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这对今后的4G微小基站的实际建设相关工作的参考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电信业的发展当中,移动通信基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3G、4G网络建立之后,基站的数量更是大量增长.因此,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当中,选址问题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问题.不同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同时居民对于防辐射的健康安全艺术也不断提升,因此,给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造成了更大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移动通讯基站建设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动化建设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子韧  李毅 《电信科学》2022,38(7):88-95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日渐成熟,移动终端数量快速增长,5G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密集能耗问题突出,提出一种微基站区域分级休眠算法。考虑微基站负载、站间距离、层间配合对微基站休眠的影响,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重叠覆盖区域中微基站状态转换次数少,优先休眠操作节能效果好。仿真结果表明,节能率为23%,能适应不同的网络规模,在大规模网络中节能效果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来临,高数据业务需求推动着5G网络的致密化建设,加速部署小基站更适应5G网络的建设需求。有效地提供5G网络规划需要准确了解3.5 GHz传播特性,在半径为0.5 km的微蜂窝环境中,通过实测模拟信号与三维射线跟踪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传播特性,推导出反映位置特性的最佳5G小基站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王晓义  王坚 《电信技术》2016,(12):10-12
1 引言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移动对G20峰会的通信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承载LTE&VoLTE的PTN承载网. 这几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4G(LTE)的到来,传统承载网在工程建设和运维系统上已无法有效支撑其发展,组网上LTE网络扁平化,取消基站控制器,之前基站控制器承担基站之间切换时产生的信令和流量通信需要基站间建立连接(X2)解决,每个基站和每个相邻的基站间需建立一个X2.为数万个基站建立X2显然不现实,因此需要通过一个交换路由网络.全新的IP承载方式和扁平化的组网给PTN LTE承载网的维护带来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压力,因为LTE网络不单涉及多厂商、多领域、多地市、多部门协同运作;而且还由于业务IP化后的集中部署,使得PTN核心关键节点承载的业务量由2G/3G时代的几百个基站,突变成承载约1万个基站.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政策推动和运营商建设规模扩大,我国迈入4G时代的步伐明显加快。4G所采用的接入频段比2G、3G更高,基站覆盖半径减小,必然需要更多基站。无线只是从基站到移动终端进行信号传输,其它环节都是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的,包括射频天线与基站的连接、基站及局间的传输都需要用到光纤光缆。4G超过100Mbit/s的数据速率对光网络提出了高速带宽的要求。在不同的应用需求下,多样的光纤将与之相匹配,像4G  相似文献   

18.
针对偏远地区低速率、时延非敏感业务的入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捎带的广域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利用移动载体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无感接入支持,扩展了网络覆盖范围。在无基站信号覆盖区域,移动载体与传感器建立连接,获取传感器数据并存储,具备5G接入条件时,将感知信息卸载实现信息入网。提出了一种基于代价函数的数据缓存策略,提高了信息捎带效率,分析了移动捎带方案的覆盖性能,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技术的硬件实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移动捎带的广域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能够提高物联网信息捎带效率,并将5G网络的物联网覆盖范围扩大4.98倍,实地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移动捎带节点可以实现半径4 km的通信覆盖。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战略,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5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建立NB-Io T、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并要求引导2G/3G物联网终端向NB-Io T和LTE Cat.1逐步迁移。2G/3G"减频退网"如"滚滚向前的江水",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如何承接2G/3G退网的庞大用户和业务,是当下尤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是“跨界”的世界.物联网、云计算、4G、移动电子商务、网游、移动媒体、移动健康医疗……科技界把一个又一个新技术,一类又一类新模式带进互联网,互联网已经从人与人的信息互联改变成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互联网络,移动终端智能化的迅猛发展更是将互联网的范畴瞬间改变为移动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