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超级风冷二冲程油高温清净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种风冷二冲程汽油机高档润滑油因参与燃烧而涉及到的清净性评价方法。该方法简便,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被广泛用于风冷汽油机超级风冷二冲程油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超级风冷二冲程油的润生是最重要的油品特性之一。通过对澜骨性的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及试验数据的计算机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对超级风冷二冲程油润滑性的测试、计算方法和试验装备等的论述;地润滑性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区分性的验证,证明了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超级风冷二冲程油的润滑性是最重要的油品特性之一。通过对润滑性的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及试验数据的计算机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对超级风冷二冲程油润滑性的测试、计算方法和试验装备等的论述;对润滑性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区分性的验证,证明了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种风冷二冲程汽油机高档润滑油因参与燃烧而涉及到的清净性评价方法。该方法简便、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被广泛用于风冷汽油机超级风冷二冲程油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提出了一种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排烟测定装置及试验程序,并对超级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的排烟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研制超级风冷低烟二冲程油提供了手段,可为我国摩托车排烟的测定及排烟限值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二种不同组分的二冲程油对催化反应器的老化试验,发现二冲程油的灰分含量、清净性及结金属成分将会加速催化反庆器的老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二种不同组分的二冲程油对催化反应器的老化试验,发现二冲程油的灰分含量、清净性及某些金属成分将会加速催化反应器的老化。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介绍的1E40M型水冷汤油机是在DK-50型风冷汽油机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构改进设计。该机利用自然对流循环原理,成功地解决了风冷汽油机在配套使用中存在的低速高负荷工况下的过热现象及后备功率不足的缺点,同时对提高该机动力性及经济性指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的1E40M型水冷汽油机是在DK-50型风冷汽油机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构改进设计。该机利用自然对流循环原理,成功地解决了风冷汽油机在配套使用中存在的低速高负荷工况下的过热现象及后备功率不足的缺点,同时对提高该机动力性及经济性指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一台二冲程发动机缸内冷态湍流流场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分析。探索缸内流场的速度、压力及温度的变动情况,并与PIV流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三维模拟的缸压曲线与试验及一维模拟均吻合较好,但在速度概率密度函数方面与试验存在一定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自然再现缸内冷态流动的随机大尺度涡流情况,模型可靠有效。模拟能够较好地反应火花塞位置附近速度随机波动情况,其结果对于后续研究缸内大尺度涡流对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机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一台二冲程发动机缸内冷态湍流流场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分析,并与PIV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自然再现缸内冷态流动的随机大尺度涡流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分析不同截面各瞬态的湍流空间平均积分尺度的模拟研究结果,认为同一时刻,横向截面距离气缸顶部越近,其涡流平均尺度越大,且x方向积分尺度分量明显大于y方向积分尺度分量;而对于不同时刻的横向和纵向截面,前者平均积分尺度随活塞上行而减小,后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烃类蒸汽裂解制取低碳烯烃是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该工艺技术包括裂解炉、急冷、压缩、分离和乙烯、丙烯制冷等多个工序。就乙烯生产的综合能耗来说,裂解炉所消耗的燃料占综合能耗的80%~90%,急冷油系统自产的稀释蒸汽量占所需要的总稀释蒸汽量的50%~60%,不足部分需要用中压蒸汽补充。所以,节省裂解炉的燃料消耗,急冷油系统多产生稀释蒸汽,少补充中压蒸汽,是乙烯装置节能减排的关键。裂解炉方面,大口径辐射炉管的裂解炉,采用"扭曲片炉管"效果良好,但小口径辐射炉管应慎重选用;"空气预热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普遍适用于裂解炉节能降耗。急冷油系统,欲多产稀释蒸汽,一定要从工艺流程上解决问题,设备的结构型式和尺寸大小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用较高温度的乙烷炉裂解气作减黏塔的汽提介质,才能降低急冷油黏度,提高急冷油塔的釜温,以便用急冷油产生更多的稀释蒸汽,减少工艺污水排出量。某些用蒸汽作减黏塔汽提介质的改造,已被证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乙烯、扬子乙烯、齐鲁乙烯、茂名2号乙烯和燕山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改造为例,介绍并分析了我国目前运行的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装置急冷油系统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急冷油产生的稀释蒸汽量少,补入的中压蒸汽增多,使装置综合能耗升高,工艺污水排出量多。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改进方向。介绍了适合我国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的工艺流程和在进行急冷油系统模拟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投入运转的乙烯装置有27套,总生产能力达1467.5×104t/a,其中除惠州乙烯、扬巴乙烯、原茂名30×104t/a乙烯和一些进行了急冷油系统减黏改造的乙烯装置外,其他多套装置都表现出急冷油系统运转不良,温度、流量、黏度等实际运转参数和设计参数偏离较大,特别是急冷油塔的塔釜、塔顶温度,急冷油黏度,回流汽油量,稀释蒸汽发生量等偏离更大,使装置的能耗较高,稳定运转困难。急冷油的黏度高是急冷油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派生出急冷油塔釜温低、稀释蒸汽发生量少、工艺污水量大、能耗高等弊端。改变急冷油塔设备尺寸和型式无法改变急冷油的黏度,必须从工艺流程的设计着手解决黏度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急冷油系统工艺流程,其特点包括:设置减黏塔,塔顶温度为250~300℃;设置轻燃料油汽提塔,与减黏塔一起用以控制急冷油的黏度,保持适宜的急冷油塔塔底、塔顶温度;设置盘油循环系统,回收盘油携带的热量,控制和改善急冷油塔的轴向温度分布;用急冷油产生更多的稀释蒸汽,减少中压蒸汽的消耗,减少工艺污水的排放量,节能减排。应用此工艺,在上海赛科乙烯由90×104t/a改扩建为119×104t/a工程和大庆60×104t/a乙烯节能改造项目中,均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器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电平静止频率变换装置(SFC)功率器件温升难以确定的问题,以1台2 MW/3.3kV三电平SFC为例,建立了其功率器件水冷散热器温度场的三维数学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三电平SFC在额定负载运行时水冷散热器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各测量点的计算值与测量值能较好地吻合,证明该计算模型是合理的.在该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冷却水流量对水冷散热器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对水冷散热器的温度分布影响显著,随着流量的增加,水冷散热器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回油装置在柴油机上的典型布置,提出了回油装置是排除柴油机故障的一个“窗口”,指出了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