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汽油机双焰区准维燃烧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具有双火焰区燃烧方式的汽油机射流燃烧过程提出了准维分析模型.本模型不仅可以计算出燃烧放热率,燃气平均温度,NO生成规律,还可提供各火焰区的紊流燃烧速度、紊流传播速度和火焰速比等重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运用本模型可成功地对双焰区汽油机射流燃烧过程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采用二维水模拟试验方法对汽油机射流燃烧室内流体运动的特征进行的研究,并与浴盆型燃烧室进行了比较,拍摄出流体的流谱照片。这项工作有助于确切了解在射流燃烧室内挤压产生的紊流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射流燃烧室具有独特的结构,在挤流和逆挤流过程中,在燃烧室和主室内形成强烈的紊流运动,这对于提高汽油机的燃烧速度,实现高压缩比、大幅度地提高热效率和抑制爆燃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射流参数对旋流雾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线性不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无粘旋转液体射流射入无界气体介质中的破碎机理。通过改变各项射流参数,着重分析了液体旋流数对射流分裂雾化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与各种射流条件相对应的射流分裂雾化的主导模式。其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直喷式汽油机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当前国际上CAD/CAM领域最流行的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理论为数学模型,对射流燃烧汽油机缸盖模具的气道进行了曲面造型和曲面拟合;并结合气道曲面的实际,在数控加工中对气道曲面通过轴心线实施了分段剖分,并采用参数线法确定了刀心轨迹,进行刀具轨迹仿真,获得了数控加工气道曲面和型芯的NC程序。本研究对提高射流燃烧汽油机缸盖的模型的精度和效率,改进汽油机的气道设计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射流燃烧技术在车用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了射流燃烧室在车用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汽油机射流燃烧室具有独特的结构,在压缩和燃烧过程中燃烧室内能形成强烈的微涡流,因此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发动机的爆震,且在燃用相同辛烷值燃料时能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并形成快速燃烧和稀混合气燃烧。这种燃烧系统在几种常用汽油机上的应用表明,发动机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燃料消耗率和排气污染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对CA1102单缸汽油机原楔形燃烧室进行了改进研究,使燃烧室内在压缩过程中产生挤气射流。实验表明:挤气射流对提高燃烧速率,缩短燃烧持续期,改善放热规律有明显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以射流装置-喷嘴组件为基础的汽油机用多点式燃油喷射系统。这种组件包括一个电磁阀控制的无运动件的射流装置-喷嘴。试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射流装置的动态响应快,其供油-断油滞后于电磁阀信号的时间不超过1ms。四个射流喷嘴(四缸发动机)喷出的燃油分配均匀,在喷嘴处的混合气雾化良好。发动机试验表明,这种系统能扩大混合气的稀薄极限,与原化油器相比,可节油7%,降低HC排放量10%,这是由于多点式射流喷射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观测研究汽油机燃烧过程的有效方法—光纤传象高速摄影技术。作者采用自行研制的光纤传象内窥光学系统,与高速摄影机配合使用,在汽油机射流燃烧室内成功地拍摄到了射流燃烧室中燃烧过程序列照片,该装置安装、使用方便,只需把内窥摄影物镜拧入燃烧室内,无需改变发动机结构,不必拆卸气缸盖和其它零件。由高速影片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电火花跳火后火焰核心形成及火焰发展传播过程,可以测算出着火延迟,火焰传播速度,燃烧持续时间等参数,为判断和改进燃烧过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简要综述汽油机的发展方向和射流燃烧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而后主要介绍了X492QS汽油机射流燃烧室、气缸盖的设计和伏尔加4021.10车用发动机改装X492QS气缸盖后的试验研究工作,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都有一定的改善:外特性最低比油耗由原机305g/kW·h降到292g/kW·h,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由原机的65.3kW和171.5N·m提高到67.5kW和182.8N·m;排气中有害气体排放浓度远低于国标限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以射流装置-喷嘴组件为基础的汽油机用多点式燃油喷射系统。这种组件包括一个电磁阀控制的无运动件的射流装置对嘴。试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射流装置的动态响应快,其供油-断油滞后于电磁阀信号的时间不超过1ms。四个射流喷嘴(四缸发动机)喷出的燃油分配均匀,在喷嘴处的混合气雾化良好。发动机试验表明,这种系统能扩大混合气的稀薄极限,与原化油器相比,可节油7%,降低HC排放量10%。这是由于多点式射流喷射系统改善了燃油分配和油气混合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由天津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汽油机稀薄混合气燃烧系统的研究”业已完成。由刘友钧教授主持的科研课题组研制成功的“汽油机燃烧系统”,于1985年4月12日通过教育部鉴定。这种燃烧系统中在缸盖上设置射流燃烧室,利用微涡流理论,实现了快速燃烧,有力地解决了大幅度提高压缩比(从7提高到11)而不致产生爆燃,以及燃用稀混合气的难题,因而使汽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大幅度降低,同时其动力性和排放均获得改善。达到了国内外同类汽油机的先进水平。鉴定委员会还指出,本项研究工作能针对我国现用低辛烷值汽油的实际情况,是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科  相似文献   

12.
裴普成 《内燃机》1999,(2):38-41
介绍应用于东风EQ6100汽油机上的一种“D”字型凹坑燃烧室的射流燃烧系统。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汽油机比原机提高功率7.5kW,提高扭距30N·m,并节约燃油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火焰电离的原理,成功地试制了一台火焰传播测量仪。通过装在气缸盖上某一位置处的传感器,用此仪器可以测出火焰到达射流燃烧室中该位置的时刻和燃烧持续时间。该仪器可同时检测32个测点,用微机采样输出数据,也可以用示波器显示任一个传感器输出的电位差变化波形。测量的结果分析表明,射流燃烧系统的燃烧过程有明显的自身特点,这对该系统进一步改进和整机性能的提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汽油机燃烧火焰电离原理,试制成功了一台火焰传播测试仪,由于火焰前锋内离子浓度的变化将引起电位差的相应变化,所以通过装在气缸盖上的传感器,可使仪器显示出火焰到达燃烧室中某一位置的时刻和燃烧的持续时间,如用微机采样,则可同时检测32个点,也可以用示波器显示任一个传感器输入的电位差变化波形。用此仪器对492QS汽油机进行了火焰传播过程的测试,从中可看出射流燃烧系统燃烧过程的特点,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汽油机燃烧火焰电离原理,试制成功了一台火焰传播测试仪。由于火焰前锋内离子浓度的变化将引起电位差的相应变化,所以通过装在气缸盖上的传感器,可使仪器显示出火焰到达燃烧室中某一位置的时刻和燃烧的持续时间。如用微机采样,则可同时检测32 个点,也可以用示波器显示任一个传感器输入的电位差变化波形。用此仪器对492 Q S汽油机进行了火焰传播过程的测试,从中可看出射流燃烧系统燃烧过程的特点,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改进此系统并实现一台性能更好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测量技术,开展了直喷汽油机喷油嘴实际针阀运动过程中的内流与液核破碎的试验观测研究.在不同X射线光源参数下对内流流场进行了连续图像拍摄,确定了最优拍摄技术方案.分析了不同喷射压力、不同喷孔结构下内流随针阀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内流对射流液核破碎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针阀开度的增加,喷孔内会快速地形成挑射液流.挑射液流的宽度与喷孔入口的角度有关,与喷射压力无关.其原因与所采用喷油嘴的长径比较短有关.挑射液流会加速射流的液核破碎过程.喷孔内挑射液流的宽度增加会引起射流宽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7.
射流燃烧室汽油机具有优良的经济性、动力性和低排放指标,但是在研制初期持久运行过程中曾出现过活塞损坏的现象,在系统分析损坏机理的基础上,从满足生产和使用实际要求出发,采用优化工作过程,改进活塞材质和结构的综合技术对策后成功地解决了活塞可靠性和耐久性问题,而而保证整机的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18.
金顺爱  郑伟  唐琦 《内燃机学报》1999,17(4):413-415
以往的CAD技术,都是以数值计算为主,结合计算机绘图,这只适用于处理数值信息,用以解决数值模型(如数学模型)描述的问题。而燃烧系统的设计需加入专家经验,并接受试验结果的约束,难以用数值模型表达,必须用新的软件技术来实现。本文即针对应用射流燃烧技术的主要改动件——气缸盖的设计、制图问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加入了人类专家的参与,是专家经验和数值计算程序库的集成,是智能化的软件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自动修改汽油机射流燃烧系统的气缸盖图形  相似文献   

19.
对一台被动预燃室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预燃室的不同设计参数如预燃室容积、射流孔数量、射流孔直径、射流孔结构等对当量燃烧时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燃室射流点火优于常规火花塞点火的重要原因是主燃烧室内着火点增多,同时点火后预燃室内产生的高速冲击射流会提升主燃室内的湍流强度,从而加快湍流火焰的传播。在2 000 r/min转速和1.2 MPa平均指示有效压力工况下预燃室发动机的50%燃烧角相对火花塞发动机提前约8.5°。不同结构参数的预燃室模拟分析表明燃烧初期预燃室喷入主燃室射流的动量越大,对主燃室湍流强度的提升效果会越大,燃烧相位也会更优,在上述工况下不同结构预燃室50%燃烧角的差异最高可达约5.8°。变更预燃室结构造成的燃烧相位差异主要体现在燃烧前中期,随着转速和负荷升高,该差异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将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型(IDDES)应用于汽油机进气过程缸内气流运动的数值模拟,通过壁模型的改进提高了对内燃机近壁流动模拟的可靠性.模拟结果得到了近壁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micro-PIV)试验数据的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进气射流影响区域近壁量纲为1的速度分布,分析了缸内不同尺度分流场的能量分布和近壁区域瞬时流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