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潛盾隧道近接施工之影響評估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捷運潛盾隧道近接施工為案例,依實際施工監測結果,以数值分析探討不同位置及不同距離近接之影響,並依影響程度探討可行之保護對策,以提供爾後類似工程之參考。 相似文献
2.
1 朔黄铁路“九五”期间,在铁道部统一部署下,在现有铁道路网基础上,构筑着以“四横四纵”为骨干的铁路新线、复线、电气化铁路工程。其中,朔黄铁路即为“四横”之一。它西起山西省朔州宁武,东向跨越京原、京广、京九、京沪四大干线,直达渤海边新建的黄骅海港。西与包头-神木、神木-朔州铁路、北同浦铁路接轨,一次建成双线电气化铁路。它是晋北、陕北、内蒙的优质煤外运,支援全国、出口换汇的重要通道。2长梁山隧道长梁山双线铁路隧道靠近北同蒲铁路宁武与原平二站之间线路的一侧,全长12.78km。长度上属全国在建与建成… 相似文献
3.
4.
礫石隧道之設計施工與岩石隧道有著明顯的不同,如在岩體分類方面無法使用岩石隧道常用的南非CSIR-RMR及挪威Barton-Q值之定量評估方法.另其工址調查也常因粒徑及採樣不易,無法進行室内試驗而影響力學參數的評估.近年來雖有部分礫石隧道個案完成,然而礫石隧道所估比例仍屬稀少,因此礫石隧道之施工經驗仍較缺乏,對於高速公路等級而言更是首例.由於礫石隧道地質之特殊,致隧道設計之前應對台灣礫石地層之成因及類型等有基本認識,充分瞭解礫石層之地質特性與力學性質,才能進一步探討礫石隧道之相關課題.首先針對上述因素加以探討,然後以一礫石隧道設計實例來說明設計之實際考量及過程,最後進行隧道之支撐設計及數值模擬比較,俾供後續類似地層設計之參考. 相似文献
5.
6.
礫石隧道之設計施工與岩石隧道有著明顯的不同,如在岩體分類方面無法使用岩石隧道常用的南非CSIR-RMR及挪威Barton-Q值之定量評估方法.另其工址調查也常因粒徑及採樣不易,無法進行室内試驗而影響力學參數的評估.近年來雖有部分礫石隧道個案完成,然而礫石隧道所估比例仍屬稀少,因此礫石隧道之施工經驗仍較缺乏,對於高速公路等級而言更是首例.由於礫石隧道地質之特殊,致隧道設計之前應對台灣礫石地層之成因及類型等有基本認識,充分瞭解礫石層之地質特性與力學性質,才能進一步探討礫石隧道之相關課題.首先針對上述因素加以探討,然後以一礫石隧道設計實例來說明設計之實際考量及過程,最後進行隧道之支撐設計及數值模擬比較,俾供後續類似地層設計之參考. 相似文献
7.
迎宾三路隧道工程为虹桥机场沟通东西航站楼两侧最直接、便捷的通道之一,规划中的轨道交通5号线正线隧道下穿暗埋CX3段。介绍了CX3节段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险情和处理措施,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总结.提出了一些隧道涌水破碎段施工的经验、原则。这些经验、原则的应用被实际证明可以对工程产生良好的效益.进而对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叠交隧道短期内二次穿越施工参数的设定、地面和先建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在近距离上穿施工时,土仓压力、注浆压力及注浆量较常规段要大,推进速度的设定要综合考虑盾构机出土效率、注浆效果,并非越慢越好。本工程穿越施工时的设定值为40mm/min,现场实测发现变形符合设计要求。短期内二次穿越施工引起叠交区地面变形量值较常规段要大,本工程后建隧道上、下行线穿越施工引起叠交区域内最大竖向变形量分别为+7.4mm和-17.9mm,因此该区域是变形控制的重点。已建隧道的变形既包含自身的固结变形又包括后建隧道施工的扰动影响,实测变形为两者的综合,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新建下穿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建立两条隧道叠交施工本构关系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分析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区间隧道变形及内力的影响,论证施工加固方案的必要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对紫坪铺水利工程1#泄洪洞“龙抬头”段与前期导流洞交叉重叠段在施工开挖阶段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强度与变形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并根据隧洞新奥法施工原理,针对该段双洞交叉影响的工程特殊性作了详细的开挖过程仿真分析。对导流洞支护采用的喷素混凝土并不设锚杆方案进行了施工期强度校核;对导流洞在运行期的素混凝土衬砌方案进行了高外水荷载下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对施工导流完成后的封堵及泄洪洞的开挖这一复杂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围岩、封堵混凝土与喷层的稳定性与强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开挖、支护、衬砌方案与设计指标。对于其他类似的洞型与工程,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收集国内外19座沉管隧道的沉降实测数据,分析施工期间沉降、工后沉降、总沉降以及施工期间沉降和总沉降引起的管段首尾沉降差、管段之间接头处沉降差的变化规律。统计结果表明:施工期间沉降量平均值为53 mm,一般不超过100 mm;总沉降的平均值为108 mm,一般不超过200 mm;施工期间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平均值为56%,表明施工期间沉降是沉管隧道总沉降的主要原因;沉管隧道工后主要以产生沉降为主,正常情况下工后沉降较小;施工期间沉降和总沉降引起的管段首尾沉降差平均值分别为21和40 mm;施工期间沉降和总沉降引起的管段之间接头处沉降差平均值分别为18和12 mm。管段首尾沉降差平均值大于管段之间接头处沉降差,沉管隧道很有可能因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隧道开裂。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和最小势能原理的斜坡稳定性三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一个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斜坡稳定性三维计算方法。最小势能原理针对滑面和滑体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避免了采用常规方法计算所需要的各种假设条件。从三维地质模型中提取滑体几何参数和物理力学参数,可以很方便地计算任意形态滑面的滑坡稳定性系数,三维与二维计算的结果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开挖卸荷效应的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铁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围岩处于加、卸载的复杂变化过程中。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是一个多步骤的、且上一步开挖都会对随后的各次开挖产生影响的复杂过程。依据地下工程问题的特点,即“先受力,后开挖,再支护”,描述并模拟地铁隧道开挖卸荷效应下的真实施工过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开挖卸荷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模拟地铁隧道开挖卸荷效应的四阶段模拟方法。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01标段西清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真实过程和开挖卸荷效应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分析开挖面支护力、支护时机、填充注浆以及考虑与不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等因素对地铁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影响,获得基于开挖卸荷效应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围岩–支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崩塌松散围岩隧道施工稳定分析与监控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崩塌松散围岩隧道施工中常遇到山体整体稳定和掌子面塌方等技术难题,结合桑州岭隧道工程,对浅埋隧道的锚杆加固进行理论分析,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山体稳定进行监控,并对掌子面塌方进行了成功预报,指出松散围岩中蓄水层对掌子面稳定的影响,所得结论对崩塌松散围岩的施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叠隧道的施工力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由于地下空间的不断利用,出现了重叠隧道。这种形式布局的隧道在第1孔隧道完成之后,引起了地层内初始应力的变化,而且由于地层中已有一个相邻的已衬砌隧道,地层的刚度条件不再与单孔隧道的垂直轴对称,第2孔隧道的修建又要对已建的第1孔隧道发生影响。应用ANSYS程序对深圳地铁1期工程中的3种典型的重叠断面的计算表明:重叠隧道地表和拱顶下沉及两隧道间土体的稳定难于控制,上面第1孔隧道易发生结构整体下沉。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扁坦隧道动态施工的相似模拟与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23
利用研制成功的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 , 以渝黔高速公路重庆段真武山隧道为例, 对大跨度扁坦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1∶36 的大比例尺相似模型实验, 并建立了相似模型四分部开挖方法及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左右分部法的三维力学模型, 用3D2R程序分别对其动态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同一开挖方法同一施工阶段相应测点的围岩位移对比表明, 相似模型实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以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呼兰河供热管道架空段的钢桁架桥为背景,在顶升过程中应用施工监控技术,将现场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两者相差较大,分析其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施工误差保持在允许范围内,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竣工后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