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辽祖陵是富于传奇色彩的辽代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及皇后述律氏的陵园。龟跌山遗址经考古发掘认定是辽祖陵太祖纪功碑及碑楼所在。该处地势高亢,是俯瞰祖州城,回顾祖陵龙门、眺览对面漫岐嘎山的最佳地点,可总览整个辽祖陵及祖州城遗址全局,处于极为显要的位置。石龟趺是辽祖陵暴露于地表最重要的遗存之一,考古发掘后的碑楼墙体、地面、台基、踏步形态清晰。在明确遗址的文物价值基础上,在权衡复原与保护性建筑两条思路之后,从最大可能保护"真实性"并加以展示的原则出发,按  相似文献   

2.
巴林左旗地处内蒙古赤峰市北部,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城市建成区8.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51万。林东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契丹文化的发祥地,在镇南侧新规划区内就是著名的辽代都城——辽上京遗址。几年来,旗委、旗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目标,努力实施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城市“扩容提质”。在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上,坚持多条腿走路,积极主动地争取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以规划为先导,努力打造古都名镇在城镇建设中,我们牢固树立“加大城市规划投入…  相似文献   

3.
一系列重大皇家祭天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以“文化考古”为主的各类天文遗址景观是观察人类文化与信仰的直接证据。为探究皇家祭天遗址所反映的空间特征与文化特征,通过对皇家祭天场所进行分类、探源,总结“郊”“丘”“坛”等祭祀形式的发展与演变趋势。以北魏时期蜈蚣坝圜丘遗址为例,通过景观考古学的“遗址还原—信息解读—特征归纳”研究方法,借助ArcGIS、Global Mapper软件与卫星影像图,直观地呈现空间环境、遗址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现圜丘遗址是边疆山脉和北魏六镇城池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并且圜丘遗址作为祭祀场所,不仅兼具宏大、粗犷的北魏景观特征与鲜卑民族特色,还蕴含“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原始宇宙观与环境观。进而总结遗址本体与多层级社会及环境结构的关系,以期为未来大遗址系统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春捺钵遗址群位于吉林省乾安县境内,2018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该遗址群的藏字区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从考古工作成果来看,可以将遗址分为特征鲜明的早晚两期,早期年代可能上溯至辽代,晚期年代应为金代。此次考古发掘所揭示的遗存面貌,与辽金时期的春捺钵活动特点以及辽金时期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辽金春捺钵的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辽上京遗址博物馆的方案创作为例,探索如何通过理性分析,将制约条件转化为设计契机,采用半掩土的建筑形式来协调处理好新建博物馆与遗址的关系,去实现对历史文明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以晋国庙寝遗址为主线,主要介绍了遗址的来历有它的开发利用和文化保护原则,并从公园的遗址、建筑、道路、植被、水电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遗址公园的设计思想、设计特点,用以展现晋国文化的内涵和新时代的寓意。还提出了如何发挥文物经济价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刘文卿  刘大平 《中国园林》2020,36(1):140-144
辽代契丹行营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古代游牧景观,行营的空间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通过解读《辽史·营卫志》、明摹宋本《胡笳十八拍》画卷、辽代墓葬壁画以及吉林乾安春捺钵遗址群考古报告中的契丹游牧行营空间意向,阐述契丹行营游牧景观的要素构成特点。同时将行营景观空间解构为游牧空间单元、游牧空间组团和游牧空间社区3种形式,并整理对应的车帐、营盘和聚落空间图式语言。分析辽代游牧行营景观空间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紧密依存关系,解读其人地关系特点对当代草原游牧文化建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2008,(6):I0014-I0015
项目概况: 鸿山遗址博物馆、中国吴文化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山墓群为依托,在特大墓葬邱承墩越国贵族墓原址上规划建设的专题博物馆,重点开展鸿山遗址出土文物的展示和研究,吴文化展示和研究,以及邱承墩的原址保护和展示。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文化》2008,(7):62-63
西安将再现盛唐时著名商贸中心西市的繁华盛景。“大唐西市”项目是由民营企业陕西佳鑫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西安大唐西市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作为国内唯一在历史遗址上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还将在遗址原地建设遗址保护展示厅与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大唐西市公司投巨资再现盛唐西市和保护遗址的作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刊近日对陕西佳鑫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最近,北京皇城墙遗址公园对社会开放,这个我市第一个以旧城遗址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式遗址景区,成为展示皇城传统文化和了解北京城市历史,以及集休闲、娱乐、参观、游玩为一体的场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很高赞誉。皇城墙遗址公园建设1 的意义从明初到清末,皇城始终是  相似文献   

11.
整体设计是一种综合协同的设计观念。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对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址建馆"的特点、与遗址文化相关联的特征,决定了遗址博物馆建筑在对待与遗址环境的时空环境关系上,更应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基于遗址环境保护的遗址博物馆建筑,应当在整体上做到建筑与遗址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和谐,以实现对遗址环境进行可持续性保护、延续地域文化、保护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原始部落遗址,为七千年前中华文明的发样地之一。遗址博物馆的设计立意在于通过对原始文化及起源的探索,发掘原始文化的深层结构。经过认同以形成建筑的自我风格。博物馆总体包括考古发掘现场,古意境再现及遗址博物馆三部分。群体布局采用聚零为...  相似文献   

13.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中部地区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商贸城市.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河村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4.
裴胜兴 《华中建筑》2014,(10):41-46
类型学是分析建筑的重要方式,也是指导建筑形式设计的有效方法。类型学方法强调探索规律,从历史环境中抽取原型,通过转换,创新建筑新形式,以实现建筑文化的延续和体现建筑存在的意义。遗址博物馆建筑作为遗址保护的手段,应当运用发掘遗址本体文化特征、尊重遗址环境、遗址主题阐释和延续城市文脉等类型学方法,遗址博物馆建筑形式就会在满足遗址保护要求的同时,表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遗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遗址有利于文化传承。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遗址规划仍缺乏理论支撑。本文以山东省萧城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景观在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其建立遗址公园的保护策略,为今后遗址保护提供借鉴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北辛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被人们认识,开始于1978年至1979年对滕县北辛遗址的发掘。北辛遗址是黄河下游一种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文化遗址,根据碳——14测定的年代为距今7300—6300年。  相似文献   

17.
李战修 《风景园林》2012,(2):151-152
遗址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型,它不同于文物保护区和城市主题公园,是以保护遗址本体和遗址所处自然、人文与环境为目的.同时利用其潜在的文化内涵价值而建造的具有特定文化意境的公共开放绿地,每个遗址都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段盛衰史。  相似文献   

18.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作为中国大遗址区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目前汉长安城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完成,如何激发下一阶段文化近郊村的发展原动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汉长安城遗址区村落相家巷村为例,探索城市近郊遗址区村落发展路径,从文化、土地、产业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发展中面临文化资源开发不足、闲置土地低效未利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在文化上,盘活特色文化,塑造文化展示型遗址村落;在土地上,结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体验空间;在产业上,以科技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带动乡村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以期为遗址区乡村如何结合城乡融合的视角进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遗址文化的凝、炼、升、识,是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对遗址本体的保护、遗址文化的提炼和剖析,从文化展示、延续、拓展等方面对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将遗址文化要素附于公园的实体景观空间,展示薛家岗文化、皖国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传统魅力,对承传与发扬遗址文化、保护与利用考古遗址,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