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体育场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开闭式结构,其屋盖采用拱支单层网壳钢管结构,通过拱脚支座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基础,基础采用整体式环梁加预应力管桩承台的形式,预应力管桩承受竖向荷载,环梁承受水平荷载并且协调上部结构水平方向的变形.文中介绍了环梁基础的截面选取、配筋设计及应用有限元方法的受力分析,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环梁侧土应力现场监测数据,对环梁基础抵抗大跨度拱结构上部传来的水平荷载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梁侧回填土压力对环梁基础受力的贡献.研究表明,回填土压力的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回填土的侧阻力能够优化环梁基础的受力性能,但在控制较小位移的前提下作用有限,环梁基础作为一种自平衡体系,是抵抗上部结构巨大水平推力的一种有效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转换梁截面轴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其截面轴向力分布的因素,分别对框支单肢短剪力墙和框支双肢短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考虑转换梁上不同的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和转换梁跨度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转换梁与上部剪力墙存在共同作用,导致转换梁部分梁段截面出现了轴向压力,这说明实际工程中对转换梁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截面设计并不能保证其安全,其配筋设计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林建京 《福建建筑》2009,(11):55-56
区别于新建建筑,既有现浇钢筋砼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砼强度、配筋等均已事实存在,且梁与板整体浇筑,梁构件应按双筋T形或倒L形截面梁考虑。根据这一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本文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的梁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公式,并提出了梁实际砼强度偏低,或者梁支座截面抗弯承载力不足时的考虑方法,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过梁的受力计算分析中,梁板荷载一般按全荷载考虑,但由于过梁上部砌体的拱效应,削弱了梁板荷载对过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Ansys数值分析软件对过梁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得出梁板荷载对过梁作用效应随过梁上部砌体高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为过梁的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转换梁上不同的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采用ANSYS软件对框支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转换梁截面弯矩与轴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墙梁共同作用对转换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对考虑墙梁共同作用与不考虑墙梁共同作用的转换梁截面配筋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设计的结构构件截面高度过大不能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必须减小梁截面时,就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改造加固。针对要改造的梁截面减小较多,而且承受较大荷载的特点,采用组合梁的方法加固,用型钢梁来分担由于原混凝土梁截面减小所需增加的配筋和刚度。组合梁容易使被改造的梁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了支撑卸荷所需的费用,也使施工过程更安全可控。该加固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重荷载梁改造加固的需求,可为类似工程的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德胜 《重庆建筑》2021,20(8):49-52
在框支转换层结构设计时,框支梁上层剪力墙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常出现弯矩、剪力和轴力突变导致截面超限,但其上部剪力墙受力趋于正常.该文以某带转换层框架剪力墙模型为分析对象,转换梁分别用梁单元、板单元(壳单元)和实体单元模拟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仅以力学分析直观反映转换梁和上部被转换剪力墙的内力应力分布情况,探寻不同模型单元模拟的转换梁受力差别,以及转换层结构设计时转换层上部剪力墙内力、应力突变的原因.经分析验证,转换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使上一层剪力墙出现较大弯曲变形,导致内力突变.设计中建议重点分析转换梁及上层剪力墙应力情况,宜按应力分析的结果校核配筋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对应力集中部位加强配筋,避免在应力集中区域开洞和设置一字型墙肢.  相似文献   

8.
通过框架柱上预留抗剪钢筋(或植筋)及环梁与柱之间的摩擦力承受结构荷载。即在增设楼板的梁高范围内增设环梁柱箍节点,其截面尺寸与配筋经设计计算后确定,柱箍的高度宜与新增主梁的高度一致。新增主梁钢筋锚入环粱柱箍内,柱箍的钢筋、模板制安,混凝土浇筑与新增的梁板结构同步施工,达到结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5个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带洞口配筋砌块墙粱和1个无洞口配筋砌块墙梁的承载力试验,了解了该类墙梁的受力与变形性能、破坏过程与形态等特征,考察了洞口的大小、位置和托梁高度等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居中开洞还是偏开洞口配筋砌块墙梁,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其受力模型均为拉杆拱,洞口的存在会削弱墙梁的内拱作用,托梁与上部砌块墙体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10个梁高不等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变梁中节点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重点研究左右梁高差对该类非常规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右梁高差变化对变梁中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左右梁高差增大,梁柱组合体的剪力逐渐增大至峰值后不断降低;当左右梁高差大于1倍柱验算截面高度时,组合体宜按中间层边节点分析。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节点区左、右梁高差变化与框架柱截面高度的相对关系,将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划分为两类,并提出计算两类变梁节点特性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1.
高层的民用住宅建筑中,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被广泛采用。其中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称作连梁,在电算设计时,连梁的配筋往往会出现超筋,且较难调整。剪力墙中的连梁特点是跨度小、截面高度大,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很大,如果加大连梁高度,配筋值有时反而更大。尤其在民用的小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由于门窗洞口的布置,更会使连梁配筋超筋。经实践及参阅大量资料,笔者研究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桥梁上部结构的加固方法,就桥面补强加固法和增加梁截面与配筋加固法的截面受力,分析了加固后T型截面梁中的应力状态,给出T型梁增大截面法和增加受力主筋法的示例分析,并对这两种加固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受弯单边配筋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汉成 《工业建筑》1999,29(2):77-78
工程上有很多圆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弯情况单一(如基坑支护中悬臂排桩),沿圆形截面周边配筋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作用,比较浪费,按单边配筋(另一边构造配筋),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本文按钢筋混凝土梁一般计算方法,导出圆形截面单边配筋计...  相似文献   

14.
结合5.12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强梁弱柱"与"柱脚塑性铰"等实际震害特征,通过对一座典型框架不同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对采用独立基础并设有基础拉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分析计算模型进行了讨论与参数分析,建议可仅按柱底嵌固于拉梁上表面的分析模型进行上部整体结构的计算分析与配筋,这样梁端设计弯矩略有下降而柱端设计弯矩有所增加,更易于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目标,这样的分析模型设计简便并更符合实际结构受力情况。对拉梁以及拉梁以下柱及柱基础设计配筋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贯明  曾新霞  崔宁 《市政技术》2007,25(3):224-226
对比分析了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矩形截面构件的应力应变特性和轻骨料混凝土预应力T梁受力特点。试验表明,对于非预应力混凝土配筋梁,LC45轻骨料混凝土构件的开裂荷载及破坏荷载分别高于C45普通混凝土构件;而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试验梁的开裂荷载为规范计算值的1.6倍左右,并且在设计的荷载范围内,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呈线性,梁在弹性工作状态中。  相似文献   

16.
按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一级抗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一级PC框架")进行"强柱弱梁"调整时,会出现中柱配筋面积过大及节点受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为降低中柱配筋,提出了一级PC框架结构"弱化中柱"、"强化边柱"的"强柱弱梁"调整方案,即通过弱化中柱配筋、强化边柱配筋,定义"强柱弱梁"框架为"罕遇地震作用下中柱和PC梁出现塑性铰,边柱除底层柱底外基本不出现塑性铰"的混合出铰有限延性框架。以4榀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 2g)设计的不同跨数、层数的一级PC框架为研究对象,进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首先弱化中柱配筋,然后以控制边柱纵筋临界屈服为目标,对各个PC框架算例输入30条罕遇地震水准的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由梁实际配筋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反算边柱所需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并经统计分析后提出具有明确概率意义的增大系数建议值。按照上述调整方案对算例进行再设计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整方案能够避免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出现整体和局部破坏,边柱除底层柱底外基本不出现塑性铰,上部楼层边柱总体安全储备较大,结构表现为以中柱和预应力梁出现塑性铰的混合耗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短柱基础可有效减小底层柱计算长度,满足底层侧向刚度要求。对多层框架采用不同高度及截面尺寸的短柱基础与按以短柱顶为嵌固端进行简化计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能按以短柱顶为嵌固端进行简化计算。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采用短柱基础的多层框架的设计方法,即设计时可将短柱层设为一个结构层,再将上部结构嵌固于短柱顶及基础顶分别进行计算,一层梁、柱按两次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设计配筋,其他构件按有短柱层计算结果设计配筋。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连续协调工作原理,对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框架计算模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分析.运用多垂直杆单元的剪力墙宏观简化模型,考虑剪力墙对其上部框架梁的约束反力,修正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使结构设计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粱。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此外,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在设计时,即使采取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增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进行调整等,仍难使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本人结合工作中的经验提出连梁设计的几个建议,并且讨论连梁设计时的配筋计算。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转换层中混凝土连续短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中 ,转换梁承托上部剪力墙或柱 ,受力很大 ,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结构构件。转换梁截面高度在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跨度的1/6[1],属短梁或深梁(也称深受弯构件)。厦门市某高层建筑 ,第一至四层为大空间框架 -筒体结构 ,第六至二十二层为异形柱框架 -筒体结构 ,第五层设置梁式转换层。转换梁截面高2.5m ,跨度9.0m ,多跨转换 ,跨高比为3.6 ,跨中承托上部短肢剪力墙(异形柱)。采用Supersap93对其进行弹性有限元分析 ,结果表明 ,其正截面上的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分布规律 ,转换梁的弯矩和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