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砂体薄油层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胜利油田可供开发的优质储量越来越少,挖潜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工作重心已逐渐向小油砂体和薄油层等非主力油层方向转移,如何合理的开发小油砂体和薄油层,就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孤东油田七区西301个小油砂体的石油地质储量,运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小油砂体和薄油层的合理开发方式进行了综合优化研究,确定出了不同类型小油砂体经济可行的开发方式,这对今后提高类似老油田的采收率和可采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新疆油田试验及应用SAGD及THAI等技术进行油砂开采,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从新疆油田油砂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入手,梳理新疆油田实施SAGD技术及THAI技术工艺特点、适用条件、部井方式及钻井难点等因素,着重分析钻井过程中实现磁导向轨迹精确控制技术要点,总结新疆油田油砂矿开采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3.
油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有关其热解及燃烧的研究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对油砂热解及燃烧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钟市油田潜四段含油层组多、油砂体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钟市油田潜四段储层非均质性引起的平面、层间和层内矛盾,以油砂体为单元,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总结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根据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对钟市油田潜四段进行了层系细分开发调整。研究成果表明:多层叠瓦状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适合采用层系细分调整技术进行开发,对同类型油藏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该区多处发现油砂露头,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该地区油砂特征和成藏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砂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为例,采用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及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对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油砂的富集模式,发现该区砂体空间展布和物性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这两个主控因素对该区油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印度尼西亚油砂的组分、粒径分布及回收油性质进行分析,并寻找其适宜的油回收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印尼油砂含油量较高(34.51%),其中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含水量很少,其结构亲近于亲油性油砂.在油回收处理上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热水洗涤法,分别使用水、碱水和各类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对印尼油砂进行洗涤,发现使用质量分数为3%的表面活性剂配方7时效果最佳;另一种是有机溶剂萃取法,分别考察了正庚烷、甲苯、石油醚、碳十和煤油5种有机溶剂对油砂中油的萃取效果,发现碳十对印尼油砂的萃取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监测辽河油田A区块套管气中H_2S的体积分数,分析原油、油砂、油田水、注入水及其化学处理剂的化学组分与矿物组成,开展H_2S生成热模拟实验,对超稠油热力开发中H_2S的成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开发井中的H_2S是稠油热力开采的次生产物,其硫元素来源于油藏中分散的FeS和次生黄铁矿,开采过程中的热力作用为FeS和黄铁矿的富集与分解提供了能量并创造了化学热力学条件,其氢元素来源于地层水;研究区热采次生H_2S的产量主要受油藏(层位、区块)控制,油藏的FeS和次生黄铁矿潜力制约H_2S的生成潜力;热力开采为H_2S的产生提供物理条件,其持续时间和油藏温度等因素决定着H_2S的产生速率。  相似文献   

8.
在剩余油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油藏工程理论的综合评价,建立了油砂体阶段驱油效率与注入倍数的关系。进行波及系数分析等;定量计算了油砂体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综合含水率等主要开发指标,进而得出流动单元、砂层组等的定量开发指标。经实例验证,计算方法简单、可靠,为剩余油定量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开发初期潜力砂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投产后储量变化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开发井钻遇新的含油砂体是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占油田总储量的30%,为合理把握油田储量规模、科学部署开发设施及确保开发效果,在油田开发初期阶段研究探井未钻遇的潜力砂体意义重大。依据渤海新近系成藏理论和十多个已开发河流相油田钻井证实含油砂体的成功因素,论证潜力砂体含油可能性高的3种类型,依据相控储层描述技术开展潜力砂体的定量描述。该技术成功应用于BZ油田滚动扩边块3井区,钻前预测的潜力含油砂体储量近8×106m3。在近几年油田开发初期阶段预测和论证的潜力砂体中,开发井钻后67%的潜力砂体储量得到落实,达到了合理部署河流相油田开发设施的目的,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岔河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特征以及对开发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钻遇砂体统计,岔河集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表现为纵向厚度小,河道宽度窄的特点,单砂体厚度集中分布在1~5 m之间,河道宽度普遍小于100 m。加密钻井能新增钻遇砂体和油砂体,砂体和油砂体的连通率也有所增加;但即使井距加密到100 m左右后,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仍然较低。大部分油砂体难以形成注采关系,表现为有采无注或有注无采;有注采关系的油砂体也以两点法和三点法注采系统为主,难以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系统。油井和水井的多向见效关系主要是由于合层开发造成的假象。由砂体特征影响而形成的剩余油类型主要为:现有井网没有控制的透镜状油砂体,有采无注弹性开发形成的剩余油,和水驱单向受效形成的剩余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