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核磁共振测井被广泛用于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主要依据经典的Coates及SDR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实验结果,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用气象学研究常用的空间物理场分布模型定量评价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中特定尺寸孔隙分布的集中程度,并给出了定量计算瓦分布均一系数模型。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饱和盐水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均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储层孔喉特征参数计算致密砂岩渗透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密砂岩储层常规测井的响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定量评价储层的渗透率带来一定的误差。结合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提出了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结合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对比38块同时进行了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实验的岩心样品,构建伪毛细管压力曲线,求取表征孔隙结构定量参数。结合地区经验,优选参数,构建能表征渗透率的δ函数,给出定量计算渗透率的模型,其模型表达式精度高。通过对××井实际数据的处理,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的空气渗透率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为0.075×10-3μm2。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测井在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中应用广泛。目前渗透率计算仍然是基于中高孔渗分析的Coates模型和SDR经典模型,对于低孔低渗储层的适用性较差。在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孔隙分量组合下的渗透率计算新方法,利用压汞试验孔喉分布标准及统计平移方法,将反演处理所得的τ2(横向弛豫时间)谱与压汞孔径建立关系,确立岩心核磁τ2谱所对应的小孔、中孔、大孔的孔隙分量,进行组合求取渗透率,并与岩心测量渗透率对比,拟合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在实际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中达到了高精度评价地层渗透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杂岩性储层岩石成分复杂,孔隙结构变化大,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差,难以准确确定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中必需的T2截止值,致使渗透率计算面临极大挑战。基于Lambda渗透率模型,利用地层元素能谱测井(ECS)得到的矿物成分与骨架密度等数据评价复杂岩性储层渗透率,克服了利用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和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复杂岩性储层渗透率的困难。通过该方法对渤海地区部分井资料处理发现,Lambda渗透率模型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基本一致,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为复杂岩性储层渗透率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复杂岩性储层孔隙结构以及微米孔喉的评价是目前测井解释深入到微观领域评价的新方向。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基本理论,提出将分段等面积法和相似对比法有机结合,构建利用T2谱计算伪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模型。结合岩心实验数据,建立了孔径分布及最大孔喉半径等孔隙结构参数计算模型。与岩心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最大孔喉半径、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等孔隙结构参数与岩心实验结果均具有较好一致性。利用伪毛细管压力与孔隙结构参数计算模型对PL地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进行孔隙结构评价,展示了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杨兴旺  赵杰  朱友青 《测井技术》2010,34(2):164-167
利用传统的渗透率计算方法无法准确计算火成岩储层的渗透率.在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和南部长岭断陷中部凸起带火成岩储层岩心和测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火成岩储层不同类型的孔隙对储层渗流能力的贡献不同,遵循不同的渗流规律.提出利用孔隙分类法把储层孔隙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而进行储层渗透率计算的方法.根据孔隙所含大孔、中孔和微孔的比例可以把储层孔隙分成8个级别,储层的渗流能力和存储能力随孔隙级别不同而不同.利用核磁共振T2分布谱划分与孔喉半径相关的孔隙类别.岩心和测试资料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结合NMR和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亮  刘晓鹏  毛志强 《石油学报》2009,30(1):100-103
基于核磁共振(NMR)测井驰豫时间分布和毛管压力曲线均反应储层孔隙结构的事实,提出了将NMR测井和毛管压力资料相结合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对大量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实验岩心样品的分析,建立了Swanson参数与岩石渗透率的关系模型。为解决压汞数据受岩心样品数量限制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几何平均值求取Swanson参数,可以连续地计算储层的渗透率。对某油田A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用新方法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的空气渗透率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页岩储层有效性识别及物性参数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由孔隙和裂缝共同构成,基质孔隙非常低,只有大量发育微裂缝时才能形成有效储集层。裂缝是页岩储层产能的主控因素之一,还是运移通道、储集空间。由于裂缝的存在,使得页岩储层有效性评价和渗透率定量计算变得极为复杂。在综合分析实验室岩心测量的核磁共振、孔隙度、渗透率、裂缝饱和度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标准T2谱进行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识别、有效储层评价和物性参数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应用到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Q地区是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纵向变化快、储层品质评价难度大,给水平井箱体选择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传统的岩心孔渗关系、核磁测井Timur-Coates和SDR公式计算渗透率精度较差,难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为了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类型及渗透性,通过分析四川盆地Q地区沙溪庙组二段储层核磁测井响应特征,结合不同储层的常规测井、阵列感应等资料,优选有效孔隙井分级评价、优选优质储层提出水平井箱体设计建议,根据不同喉道占比与渗透率关系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核磁测井孔喉分布的渗透率计算方法评价储层渗透性。应用结果表明:储层测井分类方法有效评价了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同时基于核磁测井孔喉分布计算渗透率与岩心渗透率吻合性较高,计算精度高于岩心孔渗相关性法及Timur-Coates和SDR法。  相似文献   

10.
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核磁共振测井作为一种全新的测井方法可以直观而准确地提供储层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而且能够通过T2cutoff值区分可动流体体积和毛管束缚流体体积,进而深入地反映储层的孔隙结构。本研究以半渗透隔板的毛管压力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核磁共振中振测井的T2几乎平均值与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应用核磁共振时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中介,利用常规测井计算的渗透率和孔隙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