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畜禽肉感官鉴别,按如下顺序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观、色泽、组织状态,特别应注意肉的表面和切口处的颜色与光泽,看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表面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鉴别。  相似文献   

2.
肉类制品包括灌肠(肚)类、酱卤肉类、烧烤肉类、肴肉、咸肉、腊肉火腿以及板鸭、烧鸡等。在鉴别和选购这类食品时,一般是以外观、色泽、组织状态、气味和滋味等感官指标为依据。应当留意肉类制品的色泽是否鲜明,有无加入人工合成色素;肉质的坚实程度和弹性如何;有无异臭、异物、霉斑等;是否具有该类制品所特有的正常气味和滋味;注意观察肉制品的颜色、光泽是否有变化;品尝  相似文献   

3.
处在宰后和保藏期间的肉品,有时可发现其气味与滋味出现异常,注意到这种变化,对进行感官鉴别很重要。究其主要原因首先应考虑到以下诸因素的影响。1.腥臭气味未阉割或晚割以及隐睾的公猪常发出难闻的气味。性臭可因加热而臭味增强,故可应用煮沸方法进行鉴别。2.药物气味在屠宰前不久给牲畜灌服或注射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如醚、氯仿、松节油、樟脑、甲酚制剂等,可使肉和脂肪带有该药物的气味。  相似文献   

4.
通过嗅辨法和电子鼻技术对二甲胺溶液的气味进行识别检测,对2种方法的检出限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二甲胺溶液在25℃下达到气液平衡的最优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嗅辨法对二甲胺溶液气味的识别临界浓度为10 mg/L;Fox4000电子鼻检测二甲胺溶液气味的精密度良好,对二甲胺敏感的传感器是对有机物敏感的传感器P30/1,T30/1,PA/2和'170/2,对二甲胺溶液气味的检出限为2 mg/L,灵敏度高于嗅辨法,运用PCA分析法可成功区分二甲胺溶液的气味,区分能力优于嗅辨法.电子鼻技术进行气味检测灵敏度优于嗅辨法,结果更客观精确.  相似文献   

5.
肉及肉制品在腐败的过程中,由于组织成分被分解,首先使肉品的感官性状发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改变,因此借助于人的感官来鉴别其质量优劣,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感官鉴别后的肉及肉制品,可以按如下原则来食用或处理:新鲜(或良质)的肉及肉制品可供食用并准许出售,可以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电极植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嗅觉传感系统,将多通道植入式微电极包埋于大鼠嗅球中,提取出嗅球神经元的气味响应信息。通过分析神经元响应活动从而进行气味检测与区分,发现该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用于气味检测,且灵敏度达到10-10 mol/L。在单分子气味或自然气味检测中,该系统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因此,该系统在实际气味检测(如肺癌呼出气体标志物检测、食品新鲜度检测、爆炸物搜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控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减少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本试验采用人工嗅辨法,电子鼻技术对甲基丙烯酸甲酯气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水溶液在30℃时达到气液平衡时间为30 min;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人工嗅辨法、电子鼻法和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45μg/m L,6.1 ng/m L和50 ng/m L;Fox4000电子鼻检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精密度良好,对甲基丙烯酸甲酯敏感的传感器为PA/2,P30/1,T30/1和T70/2;其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灵敏度高于人工嗅辨法.本试验为建立有效客观的气味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SAFE与SDE法对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系统(SAFE)和同时蒸馏提取技术(SDE)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已发酵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SAFE和SDE法分别检测并嗅闻到40种和2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对脂肪气味贡献度较大的10种关键性化合物分别是:己醛、庚醛、二异丙基二硫醚、辛醛、反-2-辛烯醛、3-甲基丁酸、反,反-2,4-癸二烯醛、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和苯乙酸.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利用生物嗅觉传感系统进行气味识别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的仿生气味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大鼠嗅觉感受细胞作为气味敏感传感单元,使用16通道植入式微丝电极记录和分析具有气味刺激特征的嗅球僧帽细胞电位响应信号。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气味具有高度敏感性,通过一定模式识别处理算法,不同的气味刺激具有较好的区分性,证明了该系统有望应用于气味的检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10.
花椒的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菜特征性调味料——花椒的气味浓烈、口味刺激,对其品质评定主要靠人工感官评价,难以进行连续、准确的评价,而常规分析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应用性差。本文对气味指纹技术(电子鼻)检测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为烹饪原料的快速、连续检测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低糖猕猴桃脯的制备工艺中的氯化钙质量分数、超声时间和浸渍温度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感官得分关系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低糖猕猴桃脯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氯化钙质量分数0.64%、超声时间26.7min和浸渍温度35.3℃;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感官得分为88.6,与理论计算值88.3基本一致.即得到色泽、组织形态、滋味与气味俱佳的低糖猕猴桃脯.  相似文献   

12.
以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Batsch cv.Okubao)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贮藏期间对照组与1-MCP处理组桃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同时对桃香气和不良气味进行感官评定,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感官结果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MCP处理降低了桃果实香气品质.桃果实特征芳香物质γ-癸内酯、δ-辛内酯与香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不良气味呈负相关,其含量的提高对香气有显著促进作用;2-氟乙酰胺和丙酸-2,2-二甲基-2,6-双-(叔)-4-甲基苯酯对香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和1,1,3-三甲基-3-苯基,茚对香气具有正效应;萘己环和氰基乙酸对不良气味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运用拓朴学理论研究织物中经纬线交组形态时,发现平纹回路(?)或(?)的存在是鉴别织物中两根经线(或纬线)位于同一层的必要条件。从这一基本法则出发,本文分析了单层组织、重组织和双层组织(包括空心双层、接结双层和表里换层)的拓朴形态结构特征,建立了搜索“结构浮长”来鉴别表里换层组织的方法,系统地实现了上述常用五类组织的计算机分析与鉴别,并研制了织物组织的鉴别与显示软件。当组织以布尔矩阵形式输入计算机,经程序运行后,即可输出该组织的类别,并按传统方式绘出其组织图及经纬向剖面图,成为计算机辅助织物分析与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大壁虎嗅球神经元在香蕉水气味作用下的放电模式。实验中共记录了21只大壁虎主嗅球上的275个神经元,其神经脉冲发放规律可以分为三类:无反应的神经元占43.6%,放电受到抑制的神经元占4.7%,而兴奋性神经元的比例达到51.7%。兴奋性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又可以分为长时间持续兴奋(持续超过60s)、短时兴奋、延迟兴奋和取消时兴奋4种模式,分别占神经元总数的34.5%,6.25%,6.25%和4.7%,长时间持续兴奋占主导地位。这些神经元在嗅球上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在端部背侧和尾部腹侧的分布密度相对更高。本文工作为基于嗅觉的大壁虎运动干预中刺激位置和信号形态等关键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5.
<正>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气味评价过程中感官评价法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电子鼻作为检测仪器,对挥发性有机气体苯、甲苯、对二甲苯进行了测试.电子鼻测得苯、甲苯、对二甲苯的阈值分别为0.05,0.02,0.005μg/g,对于建立一套客观的气味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低致敏蛋白、微囊化油脂以及复合糖元为主要原料制备开发低致敏营养餐包。从粉体的颗粒特性、冲调特性和主客观感官特性等对餐包开展评价研究,利用模糊数学法对餐包冲调后的色泽、气味及滋味、组织状态进行感官评价;通过餐粉的均匀度、溶解稳定性、湿润性进行基本特性评定。结果表明:餐包粉体粒度分布与餐包冲调特性具有相关性,细粉颗粒(0~30 μm、0~50 μm、0~100 μm)与餐包冲调特性呈负相关性,与粗粉颗粒(200~500 μm)呈正相关性,即随细粉粉体颗粒体积不断增加,湿润时间不断增加,冲调特性逐渐变差;随粗粉粉体颗粒体积不断增加,湿润时间不断减少,则冲调特性不断加强。粉体粒径与餐包感官评分呈正向线性相关性,一定范围内,随粒径不断增大,感官评分不断加强,产品品质质量较好。该评价体系为完善低致敏营养包的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3)与先前已发表过的(包括他人和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