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引言:"材料"到"材质"的双重呈现材料是建筑构成的基本元素,其在力学法则下的组织与连接方式构成了建造的逻辑,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空间的围合与跨越,联系了建筑学的两大基本问题——空间与建造~([1])。"材质"的语义则在材料物质性的基础上综合了其知觉特征,表征材料不仅具有力学传递的  相似文献   

2.
范凌 《建筑师》2009,(3):18-20
对于建造方法、建造逻辑、材料性能等问题的关注是把建造作为建筑设计在当下的最核心问题.以”建造”作为工具对国内建筑实践现在遭遇的普遍困境进行批判和回应。这一方式是在某种程度上重构国内普遍缺失的建筑学的现代(modern)观念[虽然并不一定产生现代主义建筑(modernist architecture)]。即把当代中国的批判性建筑实践(或者也可称为“实验建筑”)视为一个延迟的文化意识、态度和策略,从而通过把现代延伸.获得迎对当代图像消费和商业化现实的批判动力。本文尝试从材料、性能和意义上打开“物质性”话题的三个切面,分别是:a)幕墙-装饰-模糊;b)墙纸-图案-政策:C)塑料-塑性-专利。  相似文献   

3.
正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建筑实验室[AaL]主持人、华科优建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建造我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探索建造的可能性,回到建筑的本体,在那些传统模式化的建造方式之外,建筑物的可能性在哪里?建筑物是如何带有本能色彩地对重力做出反应?或者说,我们还能称之为"建筑"的边界线在何处?在"天空之城"中,建筑和环境呈现了一种模糊的状态:竹子既是景观,也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建筑是"被组织的自然",所谓"空间",具有纯粹的自然属性,仅仅通过几何序列传达建筑师的设计经验。之于我,建筑学本身更接近建造:为什么建造?用什么建造?如何建造?我经常尽量抑制建筑师形式先行的职业习惯,去关心一个房子究竟可以怎样"生长"出来,形式是否是我能接受的结果,或者说如何去引导和改善最原始和本真的结构诉求。我更喜欢把建造当做一种兴趣,甚至是一种去了解世界的方式,因为尝试去连接不同材料着实是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正>"建筑始于两块砖头的仔细叠加。"这句话回归到最真实的建造行为,却在广义的层面上揭示建筑学之所以为建筑学的本质。结构的探讨贯穿着建筑演进的各个时代,它是所有人类建造行为的开端,也是建造行为的直接劳动对象。结构和空间共同构成建筑学的本质问题。从希腊的柱式和梁架覆盖空间,罗马的拱券和穹顶覆盖空间,直到现代建筑中的勒·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前所未有地呈现为一种均质网格式的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由延展的空间模式。新空间的出现反映着结构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篇首语     
《新建筑》2017,(5)
<正>在经典建筑学语境中,工具和工艺似仅涉及建造实施,是与"设计"无关的纯技术问题。而建造的原初动机是营造安全、舒适的人工环境,这才应是设计的本意。故工具/工艺与包括环境调控(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目标在内的设计意图存有直接关联,而这常被忽略甚至遗忘。当下因舒适度标准提高、主动式技术普及和能源/环境危机问题之间的张力,对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不得不依赖高精度的工业化生产、精密加工工具和紧固工艺,正如当代交  相似文献   

6.
表皮盒子     
<正>作为数字化建筑设计的实践者,竖梁社非常关注建造的问题。关于建造与数字的结合,这里想剖析三个概念:数控加工,数控建造、数字建构。简单来说,数控加工和数控建造就是通过使用数控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而数字建构则是一个非常学术性的词,是"数字"与"建构"概念的嫁接,当数字概念在学术界广泛渗透,建筑师与学者们开始重新定义原有的建筑话语。数字建构是建立在建筑学自身话语体系和数控设备支持上的,是以"数控加工"和"数控建造"作为基础的。他们以数字建构的观念做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从对于"性能"概念的阐述开始,一方面探讨了性能导向是如何成为建筑学的新范式,并指导着以生形、模拟、迭代以及优化为主的性能化建造实践;另一方面也指出性能化建造是如何使性能化建筑的工作模式形成一个新的回路,回答了"性能化何为"的问题。性能化建造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数字设计、建造研究与专业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徐卫国 《世界建筑》2003,(12):88-92
1.建筑学的本体还原 20世纪末期以来,建筑学受艺术潮流的影响,似乎也开始了对自身根源的探寻,建筑设计对建筑本体的回归试图摆脱审美意识形态的干扰,转而着力追寻建筑基本建造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学的还原设计哲学使建筑重新找到本真的一面,表现出真实的形象。研究建筑的基本建造问题成了建筑设计的核心,材料、节点、构造以及建造成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方向(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自2000年秋季起招收硕士研究生。通过两个学期教学实践,我们建立起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认为它们是当代中国建筑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一、建造的研究:基本的,物质的,微观的,纯建筑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形式的研究:材料、建造、结构与建筑形式的关系。形态的研究:空间的,材料的,建造的。建构的研究:建筑语言问题,真实性问题。建造传统的研究:注重传统建造方法的当代应用。生态因素的研究:轻建造,材料的再利用,材料化解可能性,传统的尊重生态的建造方法,等。结构体系的研究:包括钢框架,铝龙骨…  相似文献   

10.
寿焘 《建筑遗产》2021,(1):68-77
文章以"建构"为线索揭开民居装饰话语中所涉及的结构性、空间性等建筑学基本问题,抽取徽州乡土建筑典型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方法,对各类装饰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从材料、构件和空间三个核心维度,探寻装饰在建造部位、空间塑造及意境表达中的层级性与秩序性,探讨其中蕴含的建构理性思维,以揭示徽州乡土建筑装饰表象背后的物质构形规律、材料建造逻辑和空间营造智慧,进而拓展建筑学视野中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认知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