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掌握导线覆冰临界电流做好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及时 《中国电力》1997,30(10):51-52,71
提出导线覆冰临界电流的概念,并据此提出增大输电线路无功电流的方法,使导线不结冰,从而达到消除线路冰害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防止导线覆冰临界电流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导线覆过程进行传热分析,建立了导线覆冰过程的热平衡方程,导出适合任何条件的导线表面温度表达式,提出防止导线覆冰临界电流的计算公式,表明临界电流的大小与风流,含湿量,气温,过冷却水滴直径及导线本身特性有关,为通过科学调度负荷实现预防导线覆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61,自引:20,他引:61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研究现状。文中介绍了导线覆冰造成的危害、覆冰的性质与导线舞动的机理及国内外导线防、除冰的技术 ;详细阐述了导线覆冰形成的机理及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输电导线防覆冰居里丝绕线机的工作原理,并以人力绕线机为重点,对人力或和无人遥控式两种绕线机的总体布置和设计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蒋兴良  兰强  毕茂强 《高电压技术》2012,38(5):1225-1232
导线覆冰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焦耳热效应的临界电流防冰方法可行且有效。为此,基于焦耳热效应和导线在临界覆冰状态下的传热过程,并考虑了集肤效应、导线几何外形及其表面水膜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临界防冰电流模型,其计算结果与人工气候室试验结果符合。另外,还研究了在覆冰环境下,导线直径及几何外形、环境温度、风速、液态水含量(LWC)、中值体积直径(MVD)对输电线路临界防冰电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临界防冰电流随温度的降低或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随LWC的增大或MVD在0~100μm区间增大而缓慢增大,而当MVD>100μm时,临界防冰电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导线覆冰湿增长与覆冰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导线覆冰厚度的增长特性,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直径导线进行了覆冰试验研究。通过控制覆冰试验条件,得到大量不同直径导线覆冰厚度增长的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导线覆冰增长特性,并采用MATLAB覆冰预测仿真程序进行验证。分析了温度、风速、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直径导线覆冰增长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直径导线覆冰厚度初始时刻增长较快,随着时间延长覆冰厚度呈现饱和趋势,且导线初始直径越小,增长量越大;在湿增长情况下,导线覆冰厚度与温度成反比;通过纵向对比试验数据和模型仿真发现,风速存在临界值使得导线达到最大覆冰增长速度,并且温度越低,临界风速值越大;存在导线覆冰最大直径。  相似文献   

7.
输电导线覆冰舞动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总结了输电导线舞动的形成原因、舞动机理和防舞措施。结果表明: 输电导线的舞动主要取决于覆冰、风激励、线路结构和参数; 目前导线舞动机理主要有Den Hartog 垂直振动和O.Nigol扭转舞动机理, 但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舞动现象, 此外还有低阻尼系统共振和动力稳定性舞动理论; 防舞措施可采取避舞、抗舞和抑舞措施,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舞动危害, 而防止导线舞动的根本方法是解决导线覆冰问题。  相似文献   

8.
首先给出导线温度、绝缘子串倾角一体化观测设计模式,其次采用小波变换算法降低覆冰期大风速工况下导线振动倾角实时采集误差,最后结合人工观冰资料,研究导线温度、倾角及观冰资料相关性关系,并建立线性表达式。研究表明经小波变换处理后,倾角误差保持在0.035°范围内。倾角与导线温度、覆冰厚度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12、0.918。利用所建立的线性关系表达式,能够根据传感器采集的变量数据较好地计算出覆冰厚度。  相似文献   

9.
导线覆冰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运华 《中国电力》1998,31(1):46-51
简述了国内外导线覆冰密度的研究概况,据观冰站和气象站的实测覆冰资料,通过导线覆冰密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南地区导线覆冰密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提出了重冰线路设计计算冰厚时,覆冰密度值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并利用相机光学成像原理的线路覆冰厚度测量方法,利用相机小孔成像原理的测量模型,能够非常精准地测算出导线覆冰厚度。利用人工拍摄目标图像,用MATLAB仿真软件将目标图像经过图像灰度化、滤波除噪、图像增强等图像预处理后,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在目标覆冰导线直径方向选取一组像素坐标点,可得出像素坐标差vv’。  相似文献   

11.
覆冰厚度的检测是输电线路运行部门防冰融冰工作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总结了国内外覆冰厚度测量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站大量现场试验观测结果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导线覆冰的几种典型形状特征,并基于面积等效原则,将导线实际非均匀、不规则覆冰校正为均匀覆冰,据此提出了现场人工测量时覆冰厚度的形状校正系数,为输电线路覆冰现场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测量手段。最后,利用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站对覆冰期不同覆冰阶段导线覆冰形状进行观测,对提出的形状校正系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后导线覆冰厚度与实际覆冰厚度偏差9%,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现场测量、在线监测和冰厚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交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凇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而受到国内外电力部门的重视,虽然对雨凇的研究有近50 a的历史,但大多数试验都未考虑带电覆冰的实际意义,也没有深入对比研究交流与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电场类型、电场强度下的LGJ-185/25导线雨凇覆冰,研究并对比了交直流电场对雨凇形态、气泡含量,覆冰质量以及覆冰密度等参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交直流覆冰场强的增加,雨凇冰柱形态、覆冰质量和冰密度会先增大后减小,雨凇气泡含量和粗糙度会逐渐增加;相比交流电场而言,直流场中仅雨凇冰柱的气泡含量较交流场更多,其他参数均较交流电场雨凇覆冰更小;所得结论可为探求交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覆冰交流输电线路保线电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导线覆冰过程的热平衡方程,同时考虑绞线几何外形及集肤效应对传热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焦耳热效应的输电线路导线保线电流计算公式,并采用Runge-Kutta算法对水滴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得到碰撞系数这一关键参量值。仿真结果表明,保线电流是导线外径、导线电阻、表面几何外形等导线自身参数以及环境温度、风速、水滴中值体积直径、空气中液态水含量等大气参数的函数;得到了不同绞线在典型覆冰类型下的保线电流,与人工气候室的试验结果相吻合。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证明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归纳了大气覆冰的类型和危害程度以及其形成条件,并对大气覆冰灾害对电网运行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整理列举了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由大气覆冰灾害造成的电力系统事故及损失。重点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架空电力线路的防冰和除冰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和操作难易程度及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在架空电力线路除冰技术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电网的覆冰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悬式绝缘子的发热防冰技术的自然覆冰环境下的适用性。将一种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硅橡胶材料涂刷于绝缘子的特定位置,可以在冰雪气候条件下降低绝缘子表面电阻,引起沿面放电并发热,在绝缘子表面干燥的情况下表面电阻则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控制发热防冰引起的能量损耗。通过分析影响防冰效果的几个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可控的因素,分别讨论其对防冰效果的影响以及数量关系。最后根据绝缘子表面电阻串联模型,确定防冰涂层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提高输电线路抗冰性能的建设中,如果设计冰厚选择过小,则在冰雪天气中输电线路可能难以抵御覆冰的侵袭;但如果设计冰厚选择过大,则线路建造或改造的投资额将成倍提高。因此,如何合理确定设计冰厚,使得线路建设同时能够满足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是当前线路改造和设计新的输电线路工程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分析了线径对导线覆冰的影...  相似文献   

17.
直流融冰过程中覆冰导线表面最高温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输电线路短路融冰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种除冰方法,而融冰过程中导线温升过快可能会超过导线允许温度使导线损伤。为此,以LGJ-240/30和LGJ-400/35导线为试品,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了大量的融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融冰过程中,导线表面最高温度决定于冰层厚度和融冰电流的大小,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和风速的影响。并推导出导线最高温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不同覆冰气象条件下导线防冰临界电流,基于电流防冰时导线表面水膜流动,建立导线表面水膜流动模型对Messinger覆冰模型进行改进,确定了过冷水滴局部撞击系数(LCC)、导线表面局部对流换热系数(LHTC)与导线表面液态水局部冻结系数(LFC)计算方法。首次计算导线表面LHTC与LFC,并基于LFC计算结果,实现了导线防冰临界电流自动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导线表面LCC、LHTC和LFC在导线驻点位置达到最大值,其中LFC随电流增大而减小;风速、温度是影响防冰临界电流的主要因素,含水量与水滴直径大小对临界电流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和云  周迪  黄素逸 《电气》2001,12(1):28-30
本文研究导线结冰热传导过程,并在分析和计算各项热流的基础上描述导线结冰的热力学过程和推导热平衡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