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不同微生物发酵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多糖,并对其分离纯化?分子量分析,明确茶多糖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双氧水脱色,再用凝胶色谱(GPC)法测定其分子量。结果表明,由木霉和酵母发酵的普洱茶多糖提取物中糖分与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由木霉发酵的普洱茶中多糖的分子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增大然后减小;由酵母发酵的普洱茶中多糖的分子量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果表明,茶原料、发酵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发酵时间等对发酵普洱茶中多糖分子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普洱茶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普洱茶中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且用此提取工艺测定市售不同级别普洱茶中茶多糖含量。结果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40 min,浸提次数3次,乙醇浓度80%。该提取工艺重复性好,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5),线性范围0.02~0.10 mg/L(r2=0.9999)。实验也发现,普洱茶的嫩度越低,茶多糖的含量越高。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作为茶叶多糖原材料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三级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不同的翻堆次数,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铁、锰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77%、13%;锌含量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33%,铜呈螺旋式降低趋势,渥堆结束时降低4%。重金属镉、铬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12%、16%,铅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18%,砷含量先减少后增加,渥堆结束时增加8%。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增加趋势,渥堆发酵结束后,稀土氧化物总量增加1.1倍。研究结果表明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的翻堆次数,茶叶金属元素的变化较为明显,且不同发酵层的金属元素变化不同,为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级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不同的翻堆次数,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铁、锰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77%、13%;锌含量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33%,铜呈螺旋式降低趋势,渥堆结束时降低4%。重金属镉、铬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12%、16%,铅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18%,砷含量先减少后增加,渥堆结束时增加8%。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增加趋势,渥堆发酵结束后,稀土氧化物总量增加1.1倍。研究结果表明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的翻堆次数,茶叶金属元素的变化较为明显,且不同发酵层的金属元素变化不同,为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研究10种树脂对普洱茶多糖溶液色素脱除的效果,比较sevag法、三氯乙酸法、盐酸等电点法对普洱茶多糖的脱蛋白质效果.脱色、脱蛋白后的茶多糖经冷冻干燥、透析后,再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为普洱茶多糖脱色的最佳树脂,脱色率为72.27%,多糖保留率为46.97%,脱蛋白率为71.38%;三氯乙酸的脱蛋白效果最佳,添加2%(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为50%的三氯乙酸可脱除95.2%的蛋白质;选择水和NaCl溶液作为洗脱剂的温和条件,DEAE-52纤维素柱水洗脱的多糖得率最高,为51.23%. 相似文献
6.
云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翻堆样中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为溶剂,用无水乙醇做沉淀剂提取茶多糖,研究了云南普洱茶茶多糖提取最佳方法并测定不同翻堆样普洱茶(人工接种优势菌种,“渥堆”封闭发酵,10d翻堆一次,40d结束)中茶多糖含量。试验证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无水乙醇浸提4h,取茶渣,沸水提取40min,重复3次,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渥堆”是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翻堆样中茶叶渥堆时间越长,茶多糖含量越高,一翻堆含量仅0.45%,到四翻堆上升到1.68%,以上均为干物质计。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渥堆过程主要酶系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渥堆时期(程度)普洱茶样中水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和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期探明普洱茶品质和功能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渥堆过程,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从毛茶原料(S0)到1翻样(S1)开始上升,在2翻样(S2)中达到最大,3翻样(S3)中有所下降,但仍高于S1的酶活性。果胶酶的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S0到S1急速上升,并且在S1达到最大值,S1到S3虽然下降仍然维持了比S0大的酶活性。渥堆过程,多酚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呈现从S0到S2上升,S2到S3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多酚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趋势一致,从S0到S1时上升速度较慢,S1到S2时上升速度最快,在S2时达到最大,S2到S3虽然下降但是仍然维持了比S1时更大的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S2时达到最大,S2到S3虽然下降,但是仍然保持了接近S2的活性。本研究表明,渥堆程度对普洱茶中的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有重要影响,适度渥堆有利于普洱茶品质与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普洱茶品质形成影响关系。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普洱茶发酵阶段样的微生物总DNA,并进行基因扩增,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平台进行双末端测序分析,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首次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发现了雪黄散囊菌,且各发酵层间和各发酵阶段均有存在,但由于发酵堆温和其他优势菌群的影响,雪黄散囊菌生长随发酵进行受到了抑制。结论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使其有利于雪黄散囊菌的生长,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产生特色新风味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对渥堆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处理后的普洱茶,其部分品质成分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渥堆平均温度相对较高,茶多酚、儿茶素指标变化速度加快,且与多酚氧化酶的添加量呈负相关;茶黄素发酵前期生成速度加快,后期转化速度提高;茶褐素有较快积累。加入多酚氧化酶的普洱茶发酵18d后,在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感官品质上基本具有熟茶的品质,其中1.6U/g、3.2U/g多酚氧化酶组可达到陈年普洱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浓郁的品质特点。本研究为缩短发酵周期,改善普洱茶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酵母菌纯种发酵普洱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菌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之一,含有极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此外还能代谢产生VB1、VB2、Vc等物质,是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品质风格的重要因子。对从普洱茶渥堆发酵样品中分离出的5株优势酵母菌进行纯菌接种发酵试验,并对发酵后的茶样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酵母菌株Y5能将生茶的多酚值由28.33%降至14.54%,将茶褐素值由2.45%增至6.86%,在5株酵母菌发酵的茶样中,其茶褐素增幅最为显著。另外Y5发酵的茶样有香甜味,其滋味略苦,生津,有回甘,可以用来提高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变性剂法提取普洱茶样品中微生物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以真菌的通用引物扩增18S rDNA的NS31/Glol区,再将PCR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进行分析,通过对DGGE图谱的统计分析和18S rDNA序列分析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组成和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不同发酵阶段的真菌多样性呈现出一定差异和变化趋势,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占有优势地位,此外还包括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光孢青霉(Penicillium glabrum)。 相似文献
13.
以普洱茶为原料,通过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普洱茶粉,与产品胶基混合制成普洱茶风味口香糖。本文主要探讨普洱茶汁浓缩、干燥的最佳工艺,以及茶粉用量对口香糖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汁最佳浓缩条件为:β-环糊精3·0%、蒸发温度55℃,真空度-0·08MPa,最佳干燥条件为:3倍原茶叶重量的蔗糖、蒸发温度55℃、真空度-0·09MPa、7h。口香糖生产工艺中茶粉最佳添加量为50g/300g胶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Haixia Chen Zhaoshuai Wang Xueming Lu Bijun Xie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8,88(14):2523-2528
BACKGROUND: To contribute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y, a protein‐bound acidic polysaccharide named TPC3‐1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low‐grade green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The homogeneity and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TPC3‐1 was determin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high‐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The monosaccharide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PC3‐1 were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an amino acid analyser.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PC3‐1 was characteris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RESULTS: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the average peak molecular weight of TPC3‐1 was about 120 kDa. TPC3‐1 was composed of L ‐arabinose, D ‐ribose, D ‐xylose, D ‐glucose and D ‐galactose with a molar ratio of 4.9:2.2:3.1:1.8:1.0. Fifteen amino acids were identified as components of the polymer. The TPC3‐1 molecule was found to have an anomeric carbon sign of both α and β configurations and high‐branched chains.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PC3‐1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tea polysaccharide TPC3‐1 was an acid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with an image of network structure.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will facilitate further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role of tea polysaccharide. Copyright © 200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茶多糖的提取率,研究了酶法提取信阳红茶多糖的工艺,重点探讨了复合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配比1:1)的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添加量和作用pH等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酶法提取茶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作用温度、复合酶作用时间、复合酶对底物添加量、复合酶作用pH对茶多糖提取率都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复合酶作用温度40℃、复合酶作用pH为5.5、复合酶对底物添加量0.5%、复合酶作用时间3h,优化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是3.69%,是水提法的1.92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过氧化氢抗坏血酸法制备小分子量鲍鱼脏器多糖。方法 利用过氧化氢抗坏血酸氧化法降解鲍鱼脏器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多糖水解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多糖水解率的3个主要因素: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利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分离纯化降解后的多糖组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量。结果 各因素对多糖水解的影响大小为:过氧化氢浓度>温度>时间。在过氧化氢浓度0.2%、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条件下,多糖水解率最高,为69.85%。分离纯化后的小分子量鲍鱼脏器多糖为单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该多糖分子量为4011 Da。结论 采用过氧化氢抗坏血酸法降解鲍鱼脏器多糖,可进一步为鲍鱼脏器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