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低温送风口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出了一种新型低温送风口--旋流式低温送风口的样品,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试验方案,按照低温送风要求搭建了旋流式低温送风实验台,对旋流式低温送风口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旋流式低温送风口能以24Pa的全压、20Pa的管内静压取得数值为1.03的诱导比,诱导效果好、阻力小、能耗低;被测试房间平面方向上最大温差为0.7℃,高度方向上的最大温差0.4℃,温度分布十分均匀,风速范围为0.05m/s~0.19m/s,平均风速为0.99m/s,速度分布均匀,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为100%,气流组织令人满意;该旋流式低温送风口的噪声很小,在距地1250mm测点处的噪声为53.5dB,仅比本底噪声高3dB;该风口混合出风的相对湿度降低了10%左右,在低温送风状态下表面不会结露.测试结果为该低温送风口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春阳  林豹 《制冷》2010,29(3):50-56
针对相同室内条件、不同送回风口位置下的两种模型,运用暖通空调专用数值模拟软件Airpark,对室内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不同送回风口位置下的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为教室等人员密集区域空调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科技馆巨幕影院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结合试验验证的方法,分析其原始方案的气流组织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送风口排布不均匀及回风口设置不合理导致影院原始方案气流组织均匀性较差.适当调整送、回风口的位置和数量,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优化前后温度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优化方案使得影厅观众区温度均匀性得到极大提高,第1排...  相似文献   

4.
采用CFD方法对球形喷口单股等温自由射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一种描述球形喷口入流边界条件的风口数值模型-湍流发展模型,同时对另外两种球形喷口送风射流风口数值模型进行流动数值模拟.将三种风口模型计算得到的送风射流轴向和断面速度分布结果与经典射流公式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湍流发展模型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喷口射流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k-ε三维湍流模型对安装电脑显示器风口(computer monitor panel,CMP)桌面式工位空调系统的一典型办公室工作区微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对3种送风速度下工作区及人体周围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人体吹风感(draught rating,DR)和预期不满意百分率(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PPD)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位空调室内温度呈现分区分布,工位送风效率高,可以实现总体节能,在合适的工位送风速度下,可以为办公人员提供较佳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计算流体力学(CFD)为基础,利用PHOENICS软件,对采用孔板风口的地板送风进行模数值拟,分析室内的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孔板风口用于地板送风时送风温度不能低于19℃,送风速度不能高于1m/s.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国内某电站地下主厂房发电机层原拟采用的空调送风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应用CFD专用软件对22种送风口均匀布置条件下发电机层的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得出温度分布不太均匀的结论,建议加密风口布置,以进一步改善气流组织效果  相似文献   

8.
某些室内环境因空气温度高湿度大,造成外围护结构尤其是玻璃幕墙内表面结露。通过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温高湿室内围护结构表面结露进行分析,发现空调送风口与幕墙之间的距离与送风口的出风角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当风口与玻璃幕墙间距在0.2~1.1 m,出风角度在30°~45°时,基本可避免玻璃幕墙上出现大面积结露;出风角度为16°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大,越有利于避免外围护结构结露;出风角度大于45°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小,结露区域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9.
地铁屏蔽门可控风口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值模拟,考虑在过渡季节结合屏蔽门与开式系统的优点,通过屏蔽门上设置可控风口充分引进列车运行的活塞风来加强车站与室外的通风换气,并分析车站的速度场及温度场,最后判断这种新模式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为以后的地铁车站在过渡季节的空调设计也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 CFD 软件,选用壁面函数法,对某住宅小区周围的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此结果作为以自平衡风口作为通道的室内气流组织模拟的边界条件。由大环境数值模拟结果,选取两侧风压最小的1-1#房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量和气流组织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自平衡风口尺寸,够满足住宅建筑人员换气量的需求,而改变自平衡风口的入射角,室内气流组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空调工况下地铁站台区域PM值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动态监测的方法,对上海某地铁车站站台1. 5 m高度典型代表点及站台典型送风口和回风口处、屏蔽门附近、楼梯处和新风井区域的PM值和温湿度值进行动态监测,获得站台及其相关因素PM值的动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送风口平均PM值比站台平均PM值高25μg/m3,站台屏蔽门附近处平均PM值比站台平均PM值高50μg/m3。本文还利用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正交试验数学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站台PM浓度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送风口PM和屏蔽门PM对站台PM值影响非常显著,送风口风速和回风口风速对站台PM值影响显著,送风温度、屏蔽门处温度和站台温度对站台PM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永芳 《安装》1997,(4):15-15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送风口与任何一种吊顶的结合都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因为都是硬连接,只要风管与风口上下或者左右误差几毫米,风口与吊顶的结合就可能不平整或者连接不起来。本文介绍的工程供同行们参考。毛里求斯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宽25m、长196m,大厅面积近5000m2,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旋流分离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液旋流分离器已应用于多个行业,但在制冷领域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气液旋流分离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分离效果并且提出减小分离器体积的优化方法。建立制冷剂两相流气液旋流分离器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其中离散相采用DPM模型,湍流模型采用RNG k-ε模型,得到了分离器内部速度场、液体相浓度分布以及不同颗粒直径下的进出口干度。采用计算焓值的方法对旋流分离器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得出旋流分离器拥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在进口干度为0.3时,出口干度达0.97以上并且对比数值模拟及实验推导得到液相颗粒直径约为1×10-6米量级。在此基础上对分离器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改变折流板圈数,在使分离器出口干度没有明显变化的前提下,体积缩小了约31%。  相似文献   

14.
以空调工程中出现的送风口结露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露点温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分析风口结露的一些常见原因,认为设计粗糙与低水平的施工管理是主要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楼盘几何尺寸建立二维物理数学模型,采用CFD计算方法,得到冬夏季室外速度场及压力场分布,并以此计算结果作为三维室内自然通风气流计算的边界条件对室内进行模拟,最终确定具有自平衡新风口的住宅室内的速度场分布,依此进行自然通风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大空间建筑的气流组织,建立高宽比为1.2的二维物理模型,利用CFD技术对该类建筑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送回风口的位置和送风风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种送回风方式的优缺点;对传统通风方式进行改进,认为该类建筑应该采用多送多回的方式进行通风,送风口有较小高差且送风风速有所差异时工作区气流组织更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流体模型的立式陈列柜风幕风口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立式陈列柜风幕广泛采用的蜂窝板风口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双流体模型的风口模型。风口的双流体模型以流动状态划分两种流体,即分别以陈列柜内原有空气和通过风幕流入的空气来区分两种流体。通过风幕流入的空气的容积分数取为蜂窝板的面积系数。两种流体之间的质量、动量和能量交换采用经验关系式处理。通过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与传统简单风口模型相比,风口的双流体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更为吻合,是很有价值的风幕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CXM型超细分级磨风口环处结构参数与操作参数对粉碎区粉碎效果的影响,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及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粉碎室内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空气进风量及同一转速下,减小径向间隙有利于破坏物料环流层,当间隙为5~10 mm时,所形成的上升气流有助于物料的粉碎与分级。转盘转速的大小,一方面考虑转盘材质对转速的限制,另一方面应根据物料的物化特性结合生产经验确定转盘转速,以达到能量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王锋 《制冷》2011,30(4):11-16
针对相同室内条件(冬季工况),采用不同的送风口位置的两种模型,分别是上送上回和下送上回两种送回风方式,运用Airpak软件对室内温度场、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两种送风形势下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舒适性,为寝室空调的室内气流组织形式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展馆为大空间建筑。底层内廊展区采用旋流风口上送风,中心展区采用喷口侧送风;二层展区采用双排不同射程喷口侧送风。整个会展区域采用机械排烟方式,底层内廊划分成四个防烟分区分别机械排烟,中间连通区域按中庭考虑设置机械排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