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几个典型古镇街道色彩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从建筑立面、路面、店招店牌、街道小品等方面入手,总结出古镇街道色彩的特点,为今后四川古镇街道保护和街道风貌改造提供了色彩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因渡而兴的湖北古镇--监利周老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伯  董争俊  刘炜 《华中建筑》2005,23(3):155-158,163
周老嘴是座因古渡口而兴的湖北古镇,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政府的红色首府。该文以周老嘴古镇为研究对象,从古镇与街道的空间结构、街道界面与街道尺度等方面解读古镇的空间特色,并着重从天斗和挑檐两个方面探究古镇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3.
因茶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羊楼洞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易伯  陈凡  刘炜 《华中建筑》2005,23(2):138-142
该文介绍湖北赤壁羊楼洞古镇因茶而起、因茶而兴的发展背景,结合古镇自然条件、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古镇选址、布局以及街道特征和当地建筑的基本型制,逐步展示古镇建筑魅力和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4.
希腊米克诺斯镇在气候和文化的影响下通过侧界面形成独特的街道空间特点。而四川盆地汉文化地区古镇街道空间具有中国南方特有的地域特征。随着近年来对四川古镇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将米克诺斯街道空间与四川古镇街道空间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建筑墙面、楼梯、阳台、植物等分析侧界面的异同。进而从中理解其中隐藏的不同文化与哲学意义,以地域文化为先导推动四川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奕  舒畅 《华中建筑》2014,(5):174-177
湖北襄阳市太平店镇因水而兴,历经数千年,古镇风貌仍保存完好。该文以太平店古镇区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太平店古镇"因汉水而兴,因商贸而盛"的历史背景和古镇地理位置、区位环境及文化背景等,分析了古镇"一水一心一轴·新老并置"的空间形态与格局,阐述了垂直于汉江的"T字型"的古镇街道空间序列以及主次分明的街巷结构,研究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及其成因,并对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天井式住宅的基本形制和建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强 《山西建筑》2009,35(28):3-5
以陕南青木川古镇为例,详细分析并归纳了陕南传统古镇的街道布局特点和建筑形态特征,并对这一类传统古镇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在研究地域传统建筑特点的同时,能对传统建筑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因铺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新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伯  林楠 《华中建筑》2005,23(5):153-157
该文从新店古镇园铺而兴的形成背景出发,根据其落址受到河道走势、码头水运和湘鄂两省交界影响的特殊性,分析了“一河两区”的古镇空间形态,阐述了古镇“街铺共生,内外渗透”的街道空间、“小而内聚”的街道尺度以及“店宅合一”的建筑空间,重点提出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天斗亮斗式、类天斗式和天井式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8.
浅析洛带古镇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常勇  傅红 《四川建筑》2009,29(5):56-57
洛带古镇老街以明清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的格局,并构成了内向封闭型街巷空间。古镇建筑以住宅为主,建筑和街道细部的描写,让整条街道成为真正的客家文化展廊。  相似文献   

9.
因桥而兴的湖北古镇--崇阳白霓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百浩  陈丹 《华中建筑》2006,24(1):108-113
该文从白霓古镇因桥而兴的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古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一山三河·新老并置"的古镇空间形态,阐述了"两河·两街·三桥·七巷"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特有的街道空间序列和节点空间,研究了古镇的建筑及其营建特色,以揭示白霓古镇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溪古镇作为川渝千年古镇,现有的街道已不能满足当前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如何更加科学、系统地对古镇的街巷空间进行更新与改造是目前古镇发展的一大难题。文章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对古镇现有的街巷空间进行梳理,建立古镇街道空间轴线模型。借助DepthmapX软件对街道的可达性、穿行度与可理解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现状资料与实地调研,提出了街道空间更新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未来古镇街道空间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百浩  姚顺 《华中建筑》2010,28(4):161-165
该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茶洞(边城镇)古镇历史发展演变的阐述,分析了其所在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时代背景以及经济发展对古镇发展所起的作用,探究了过去和现在古镇的空间形态,阐述了古镇"四街·十巷·六石桥"的街巷空间结构和特有的节点空间,通过研究古镇建筑和营建特色,以揭示茶洞古镇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因集而兴的湖北古镇--监利程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伯  闵雷  刘炜 《华中建筑》2005,23(4):147-151
The paper is staffing with the developing background of ancient town Chengji booming from Bazaar In Hubel Province, analyzes from "one river and two streets "to "two lines and three patch" which is the main feature of it'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reets which makes the streets along with the river, the structure of street which is one trunk with mulitbranch, and also Introduces the TianJing architecture with Tiandou in this local place.  相似文献   

13.
冯柯 《山西建筑》2007,33(4):42-43
介绍了开封市鼓楼商业街区建筑风貌,通过实地调查对南书店街、马道街、鼓楼街等三条主要街道的风貌进行了逐一阐述,并指出三条街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更为合适妥贴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乌镇古建筑及街道空间艺术性的观察和分析,提出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街道空间的思考,倡导人文与生态和谐的建筑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长嘉汇购物公园设计上结合重庆开埠文化时期的建筑特色,采用"重庆老街老建筑提取的元素,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营造"的思路,从建筑风格上再现和还原了传统的风俗风貌;平面上遵循传统街巷尺度,以南滨路的入口牌坊作为老街的起点,拾级而上延续了重庆传统建筑布局中院坝的设计,提供灵活多变的商业休闲平台,亦形成富于趣味的街道天际线。多元化、近人尺度的商铺形象和集中式商场部分相得益彰,构成一条极具重庆风情特色的步行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16.
徐悦 《建筑与文化》2016,(2):222-223
本文介绍了2015年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专项竞赛中,获得职业组三等奖的作品——《龙潭老街张奶奶的一天——基于居家养老理念的传统街道更新设计》。本文以街道适老性更新为切入点,从实施策略、街道更新、建筑设计、生态技术等方面做了分析探讨,对老街更新利用进行了研究,因地制宜地探索街道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李琳  陈曦 《城市规划》2017,(5):106-110
基于原真性保护这一思想,通过对木渎古镇街道风貌设计要素的梳理和分析,尝试性地总结了木渎古镇街道风貌设计的三大主线:街道肌理的保持、物质形态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本文重点从建筑形态、风格尺度、原住文化等方面分析原真性氛围的营造,提出了传统小城镇街道风貌设计的思路、原则和具体措施,旨在促进传统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禹  李珍  董慰 《中国园林》2021,37(11):45
生活性街道是承载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其感 知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心理健 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以哈尔滨市57条街道为例,采用带有协 变量的多元回归结合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生活性街道感知特征 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和心理 困扰受街道环境特征影响的路径相互独立;影响心理健康的街 道物质环境由建筑外部特征、街道环境质量、街道界面特色、 街道设施、街道绿化和街道空间尺度5类构成,其对积极心理 和心理困扰的影响存在差异;街道社会环境在物质环境对心理 健康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揭示了生活性街道环境 特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能够为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和精 细化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建筑空间出发,以城市发展为宏观背景,尝试建立起日本地下街空间的研究结构。通过对实际案例、统计数据与图文资料的总结,得出地下街空间设计演变的重要推力因素——城市发展中提出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出地下街与城市发展、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建筑学为理论平台,结合天神地下街、八重洲地下街等典型案例,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混合性研究方法分析地下街的空间组成、空间形式(量、形、质、分隔、界面和色彩质感),从而总结出日本地下街比较共性的4点空间设计特征,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地下街空间设计策略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深入认知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街道环境优化与城市更新的基础。但多数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难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基于多源大数据测度街道活力与建成环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其非线性效应,并针对不同类型街道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提升开发强度是促进街道活力的最有效措施;2)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街道活力才会有效提升;3)街道环境要素的综合设置应考虑其交互效应,一个要素的影响会随着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被放大或缩小;4)老城区、商务片区、工业与区域交通设施周边区域及景观性街道的活力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相关规律可为街道的精细化设计提供人本尺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