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2.
氢转移反应与催化裂化汽油质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分析氢转移反应的机理及本质人手,论述了催化剂孔结构、硅铝比、稀土量、晶粒度、沸石与基质相互作用、沸石组成等对催化裂化氢转移反应活性的影响、指出通过改进催化剂制备技术,选择合适的工艺操作条件及氢转移活性适宜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不降低其辛烷值,并抑制焦炭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变催化剂中V的价态,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小型固定床和中型提升管装置实验,开发了以自制催化剂c为基础、再生斜管部分增加H2还原预处理器的催化裂化(FCC)新工艺。催化剂经H2还原预处理后,其所含V由5价态降为4价、3价,甚至更低价态,在催化反应中可与氧化态硫接触反应,从而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经H2还原预处理的自制催化剂c(V质量分数0.6%)的催化脱硫效果显著,适宜的H2预还原温度为550℃,预还原时间为20 min。采用自制催化剂c,在H2预还原温度650℃、还原时间20 min、H2流量40 L/h、反应温度500℃、再生温度690℃、剂/油质量比6的条件下,新工艺的FCC汽油S质量浓度由880 μg/mL降至515 μg/mL。 相似文献
4.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过渡金属A和B活性组分与硅铝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氢转移技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达到改质目的。并对此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在反应温度70~80℃,压力0.1~0.3MPa.体积空速为1.0h^-1的最佳条件下原料油的烯烃含量(PONA法)可降低20%以上.辛烷值基本保持不变,改质后的催化裂化(FCC)汽油品质基本上达到国家汽油新配方标准。 相似文献
5.
6.
7.
8.
利用催化裂化技术生产低烯烃高辛烷值汽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毛安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2(4):219-221
汽油新标准(GB17930—1999)要求汽油中烯烃含量≤35%(9),使作为车用汽油主要来源的催化裂化工艺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选择具有氢转移、异构化和芳构化能力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和优化工艺操作参数,在保证重油转化深度的前提下,促进氢转移、异构化和芳构化反应,能够在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4~6个百分点的同时,使汽油的辛烷值增加1~4个单位。 相似文献
9.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一些国内外正在应用或开发的新技术,并对各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就目前来说,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较佳方法是采用选择性加氢、催化蒸馏和吸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用于催化裂化直接生产新标准汽油的降烯烃催化剂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研制的第二代DOCO型降烯烃催化剂,于2002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郭石化分公司0.8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验。该催化剂采用高硅铝比的ZRP-5超稳分子筛为主活性组元,并引用了新型基质材料。试验原料为吉林原油常压渣油。试验结果表明,与DOCP型催化剂相比,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可降低11个百分点,采用该催化剂可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直接生产出低烯烃含量的新标准汽油,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小于35%。研究法辛烷值大于90,轻质产品收率基本不变。该催化剂应采用大剂油比操作和终止剂技术,以创造适宜的二次反应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催化裂化轻汽油预处理及深度醚化工艺。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碱性氮脱除率可达80%以上,二烯烃脱除率达90%以上,叔碳烯烃收率接近100%。原料经预处理后,醚化催化剂寿命大大延长。经过深度醚化,叔碳烯烃总转化率达70%以上,催化裂化全馏程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提高2.1个单位,蒸气压下降10.8kPa,烯烃含量减少9.36个百分点,含氧量达2.0%。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催化裂化过程生产较低硫含量催化裂化汽油的技术,以及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精制技术和进展,对催化裂化汽汕降硫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催化裂化汽油的选择性催化加氢脱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着重介绍了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影响选择性的若干因素 ,以及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技术的进展。对选择性加氢技术与临氢改质技术的差异、选择性加氢工艺与其它工艺的组合应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氧化法生产超低硫汽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氧化法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脱硫 ,经多因素考察 ,单因素优化 ,考察了双氧水的体积分数、双氧水与乙酸的比例、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脱硫率和汽油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各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反应温度 >H2 O2 与乙酸的比例 >H2 O2 的体积分数 >反应时间 ;各因素对汽油收率的影响顺序为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H2 O2 与乙酸的比例 >H2 O2 的体积分数。并得到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 :H2 O2 的量为 5 % ,H2 O2 与乙酸的比例为 2∶3 ,反应温度为 3 0 /5 0℃ ,反应时间为 2 0min。此时 ,硫质量分数由 112 .2 5 μg/g降至 10 μg/g以下 ,脱硫率为93 .5 8% ,收率为 95 %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汽油非临氢吸附脱硫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的专利技术——催化裂化汽油非临氢吸附脱硫(LADS)工艺技术。以硫含量为1290μg/g的催化裂化汽油为试验原料,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进行了专有脱硫吸附剂LADS-A和脱附剂LADS-D性能的考察,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操作条件,可使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含量降至800μg/g,400μg/g甚至200μg/g以下,且精制油收率高;失活的LADS-A吸附剂通过LADS-D脱附剂再生,可很好地恢复其吸附活性。该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汽油的辛烷值几乎不损失。 相似文献
19.
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中国石油科技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对抚顺石化公司1.5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汽油降烯烃改造,增设了处理汽油的提升管+床层反应器、沉降器,且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单独分馏塔方案。改造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使催化裂化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50%左右降低至35%以下,甚至可降至20%以下。该技术对产品收率影响较小,标定汽油收率下降5.09~5.30个百分点,轻柴油收率增加2.01~2.33个百分点,液化气收率增加1.52~2.70个百分点,焦炭增加0.20~0.54个百分点,装置综合能耗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