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了切合实际的固井二界面仿真实验系统和评价方法,包括仿地井筒制备、泥饼形成、样品养护和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测试。以取自油田的相关样品为基础,研究了养护时间和泥饼改性剂加量对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的影响。在38℃、75℃、90℃下,无论泥饼改性剂是2%或是3%,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均随养护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从2 d到7 d增长较快,而从7 d到14 d增长趋于平缓,最大胶结强度达1.142 MPa。在上述不同温度、不同养护时间条件下,泥饼改性剂加量由0%增至3%,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逐渐增加。在3%泥饼改性剂加量、养护时间14 d的条件下低温养护下的二界面胶结强度高于高温养护下的强度。论述了泥饼改性剂和凝饼形成剂的联合作用所产生的胶凝效应和微骨料效应。  相似文献   

2.
MTA凝饼形成剂在低温环境中出现的析晶现象给MTA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充分认识MTA凝饼形成剂的低温稳定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通过单因素析晶对比试验可知,温度降低是溶质析晶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离子色谱(IC)测试分析析晶前后阴离子浓度(主要是Cl-、NO3-、SO42-)的变化,确定析出的晶体为十水硫酸钠。研究发现,GA-ⅠA溶液中同时存在同离子效应和氢键作用,其中同离子效应不利于硫酸钠溶液的稳定,而氢键作用则可以促进硫酸钠溶液的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作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共同影响MTA凝饼形成剂的低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固井二界面问题与泥饼仿地成凝饼科学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固井二界面封隔失效机理。给出了相应的实验证据。实验研究表明,固井二界面问题的根源是镶嵌干水泥浆与地层岩石之间的泥饼。据此提出了泥饼仿地成凝饼(MTA)解决固井二界面问题的科学构想,并阐述了MTA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关键。结论认为.实现基于MTA的油井水泥浆一泥饼一地层岩石的整体固化胶结.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固井二界面问题.满足油气开采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解决固井第二界面胶结问题的根本是实现泥饼与井壁和固井液的整体固化胶结。研究了固井液的类型、pH值、泥饼厚度、矿渣含量、养护时间对泥饼整体固化胶结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TC固井液能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整体固化胶结,多功能钻井液中矿渣含量达一定值后才能实现整体固化胶结,且随矿渣含量的增大,胶结强度增大,当矿渣含量为20%时,养护3 d胶结强度可达2 MPa以上;含矿渣泥饼在高碱环境下且厚度小于2.5mm时才能固化,随养护时间的延长泥饼的胶结强度增大,在养护前3 d内,其增长速率最快。该研究结果对提高泥饼整体固化胶结强度,提高第二界面胶结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水泥环与地层封固系统研究出发,建立了固井二界面封固系统静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并用渗透性岩心在模拟井下条件下研究了泥饼的形成规律。考察了5种影响因素,即岩心渗透率、压差、时间、动态程度和钻井液体系;为达到与现场一致,采用了动态、静态和动静结合3种方式模拟泥饼形成过程,为进行泥饼形成模拟实验及泥饼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更为改善界面封隔能力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技术在定向井中的有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胜利油田许多区块进入开发后期,调整井和注水井数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地层压力系统复杂,钻并液密度窗口过窄,钻井液、固井液易大量漏失,从而严重影响固井胶结质量;由于施工的水平井、定向井越来越多, 套管难于居中,严重影响了水泥浆顶替效率,影响固井质量。为了切实提高难动用储层油气井和老区复杂调整井的固井质量,有效解决层间窜流问题,将一体化工作液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技术应用在油田实际勘探开 发中,以满足油田改造和增产措施的需要,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研究变温条件下泥饼对二界面封固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改善二界面封隔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二界面胶结强度实验装置测定了不同温度变化条件下,岩心表面水湿、岩心表面涂有泥饼等情况的二界面胶结强度。分析发现:温度变化时会使界面胶结强度降低,且温度变化幅度越大,界面胶结强度降低幅度越大,温度循环变化时比单次温度变化时的界面胶结强度降低的幅度更大;与岩心表面水湿时相比,岩心表面有泥饼时二界面胶结强度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降低幅度更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设计和施工,以降低温度变化对界面封隔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石油钻探技术》2013,(5):41-45
为了提高页岩气井的固井质量,在元页HF1井244.5mm套管固井时试验应用了滤饼固化剂。采用元页HF-1井实际使用的钻井液和水泥浆,根据自主建立的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评价方法,评价了GJ-Ⅰ型滤饼固化剂和GJ-Ⅱ型滤饼固化剂对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的作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在分别养护3,7,15和30d的条件下,采用滤饼固化剂的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比常规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分别提高了629.03%,222.37%,241.43%和273.33%。现场固井试验后的声幅-变密度测井结果表明,封固段相对声幅值≤15%的井段占全井段的93.49%,固井质量为优质。研究表明,滤饼固化剂可大幅度提高页岩气井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可提高页岩气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模拟实际钻井过程中泥饼的形成、冲洗液对泥饼的冲刷、固井液的动态顶替、固化胶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仿真型高温高压泥饼胶结模拟评价系统的设计思路,研制了模拟评价系统,实现了对地层渗透性、井下温度、压力和钻井工作流体动态循环的模拟.该仪器可对钻井液泥饼、冲洗液、固井液胶结质量等多项性能进行评价.文章对该模拟系统的组成、结构、模拟实验方法、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其在研究钻井工作液的井下工作变化、钻井液、泥饼、冲洗液的实验室评价以及在影响固井界面胶结质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固井第二界面的胶结强度与水泥浆本身的性能、水泥浆与泥饼胶结面的强度、泥饼本身的强度、泥饼与地层之间胶结面的强度都有关。在系统分析井筒二界面特性和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在常规钻井液中添加活性材料、界面增强剂等转化而成的钻固一体化工作液,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固井水泥浆与钻井液及泥饼不相容的难题,通过物理和化学激活,提高了地层-泥饼-水泥环的胶结亲合力,最终将钻井液滤饼由水泥环胶结质量薄弱层转化为增强层,实现了提高二界面封隔质量的目的。该技术在热采生产井、生产井、定向井斜井段进行了多次应用,与邻井的现场应用效果对比,一体化工作液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层间窜流问题,满足油田改造和增产措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优势分析入手,简介了该技术方法的原理和T2弛豫谱约意义;对应用该技术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对比,依据辽河油田的储集层特点,初步制定了核磁共振录井解释标准。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初步应用情况,从已完成的20余口井试用情况看,解释结论与试采结果对比,解释符合率为86.1%。认为该技术测量精度达到了现场解释评价的要求,精度高,分析快速,解释结论准确可靠,可以为完钻讨论、确定试采层位、实施措施等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欠平衡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欠平衡钻井是伴随着水平井、多底井面发展起来的先进井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钻井过程中对产层的伤害,有利于保护油气层,提高钻速、降低成本,减少井漏及压差卡钴等复杂情况。根据国内外现状,结合胜利油田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包括常用井身结构及钻具组合、井控装置、欠平衡钻井施工要点为主要内容的胜利油田欠平衡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3.
邓美寅 《录井工程》2006,17(4):46-49
简要介绍了胜利油田录井技术状况。胜利油田录井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勘探技术,在勘探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井位(工程)测绘技术、钻井地质设计技术、录井资料采集技术、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录井资料应用技术、综合录井仪研制开发技术等六大技术系列,并在采集技术体系的攻关与创新等七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的扶余油田5口密闭取心井资料,充分应用常规地质录井及定量荧光、地化、气相色谱、核磁共振等多种录井技术,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的油层水淹程度综合录井技术判别方法。经试油验证准确程度较高,可作为水淹层判别的有效手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微生物界面趋向性、嗜烃乳化、界面润湿改性等主导驱油机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实现了量化表征,为菌种(群)改造和调控指明了方向;建立系统的油藏菌群结构分子生物学分析、采油功能菌激活调控、三维物理模拟驱油等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利油田三维高精度采集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到现在的提高阶段,随着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高精度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高品质震源与激发技术、高保真信号接收与点位测量技术、精细近地表结构探测技术为核心的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系列。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为油田持续稳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井下实际地质特征来确定和控制井眼轨迹的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MWD、随钻自然伽马测量仪和随钻电阻率测量仪,并开发了地质导向钻井配套应用软件,形成了地质导向双参数LWD仪器设计制造技术和地质导向钻井工艺配套技术。通过30口井的现场试验,最薄油层达到1 m,水平段井眼轨迹的平均油层有效延伸率达94.39%,成功地实施了地质导向钻井,为薄油层、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等复杂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为深湖一半深湖浊积扇沉积,具有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发育等特点,导致开发难度大。近年来开展了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建立了低渗透砂岩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箱缘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类型;以裂缝及地应力研究作为地质模型研究的核心,建立了裂缝及基质模型;研究了可直接测得最小启动压力的“毛细管平衡法”,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得到了低速非达西渗流的数学经验公式,并制成应用图版;研制了具有自适应渗流和广义渗流描述选项的数值模拟软件;同时在低渗透砂岩油藏油层保护、储集层改造以及改善注水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综合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和应用,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动用储量不断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提高。图7参13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适合CO2驱的特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但这类资源具有埋藏深、丰度低、非均质性强、混相压力高的特点,特低渗透油藏CO2驱面临混相难、波及系数低等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地质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形成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体系、室内实验技术、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优化技术系列,配套了CO2驱注采工艺等技术。矿场试验表明,CO2具有较好的注入能力,增油效果明显:高89-1块CO2驱先导试验区CO2累积注入量为30.7×104t,累积增油量为6.9×104t,中心井区采出程度为18.6%,已提高采收率9.7%。樊142-7-X4井组超前CO2注入量为1.9×104t,地层压力由17 MPa恢复至33.7 MPa,实现混相,对应油井自喷生产,单井日产油量稳定在5~6 t/d,远高于注气前的1 t/d。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埕东联合站泡沫驱采出液综合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埕东联合站进站采出液出现原油乳化稳定性增强,在各处理阶段原油含水率普遍严重超标的问题,研究了泡沫剂对采出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泡沫剂的存在导致采出液的乳化状态更加稳定,乳化类型更加复杂,同时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采出液的乳化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室内优化筛选出适用于泡沫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的处理剂,现场应用结果证实,采用室内合成的SE-87和SE-86处理剂后,外输油含水率小于1%,且在药剂投加量、站内运行成本、资源利用、改善站内工艺流程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仅药剂成本及加热炉成本每年就可以节约资金约650×10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