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降低大豆卵磷脂产品的含水量为目标,对大豆卵磷脂进行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不同预冻温度、含水量、冻干时间以及处理量等对卵磷脂产品含水量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预冻温度-35℃,含水量50%,冻干时间7h及处理量8.1kg/m2,得到的冻干产品含水量低于德国Lipoid公司产品含水量。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卵磷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CTAB法、磁珠试剂盒法以及硅胶膜试剂盒法等3种DNA提取纯化方法。通过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实时荧光PCR检测,发现CTAB法提取的大豆卵磷脂DNA质量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并以CTAB法为基础进行条件优化,进一步提高DNA纯度。采用该方法对6个不同品牌的市售大豆卵磷脂产品进行转基因成分(CAMV35S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检测,结果证实均不含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3.
大豆卵磷脂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大豆卵磷脂的结构、性质,功能,综述了国内外对大豆卵磷脂的提纯方法,分别对规模生产大豆卵磷脂纯化方法的研究和高纯大豆卵磷脂纯化方法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非离子型小分子乳化剂卵磷脂、单甘酯和蔗糖酯对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壁材包埋鸡油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乳化剂均能降低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表面张力,但是卵磷脂、单甘酯对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蔗糖酯可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的稳定性,但是三者的存在均使产品的表面油含量增大,微胶囊效率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使用单甘酯和蔗糖酯的微胶囊产品颗粒表面出现孔隙。而使用卵磷脂的微胶囊产品无此现象。结果说明乳状液油水界面膜的强度是影响微胶囊产品包埋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Lipozyme TL IM酶催化大豆卵磷脂(90%)和亚油酸(95%)进行酯交换反应,以制备富含亚油酸的卵磷脂.探讨了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甲苯为溶剂)、底物摩尔比(n(亚油酸):n(大豆卵磷脂))、酶添加量(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水分添加量(以酶质量为基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0.25g/ml,底物摩尔比6:1,酶添加量20%,水分添加量3%,反应时间60h,反应温度65℃.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最终获得82.85%亚油酸含量的卵磷脂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制备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并优化包合工艺以及对制得的直链淀粉包结络合大豆卵磷脂样品的结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加入普鲁兰酶酶解制备直链淀粉;在酶解后的淀粉中加入大豆卵磷脂溶液,制备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大豆卵磷脂的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直链淀粉包结络合大豆卵磷脂反应效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谱(13C CP/MAS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其结构。结果: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每克木薯干基淀粉添加0.16 g大豆卵磷脂,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60℃。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包合物中大豆卵磷脂的含量为116.28 mg/g,包合率达到63.02%。XRD、FT-IR、DSC结果表明直链淀粉与大豆卵磷脂发生了包结络合作用,13C CP/MAS NMR结果表明是与大豆卵磷脂上的脂肪酸烃基发生了包结络合,大豆卵磷脂分子的其他基团位于直链淀粉螺旋空腔的外部。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化大豆卵磷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豆卵磷脂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生产大豆卵磷脂微胶囊.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为大豆分离蛋白、明胶、麦芽糊精,三者质量比为1.5:1:10;乳状液固形物含量为25%;在45℃、25 MPa条件下均质2次;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85℃.在此条件下,包埋率达到67.4%.大豆卵磷脂微胶囊化后,吸湿性降低,有利于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8.
对大豆卵磷脂进行羟氯化改性,以此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胆固醇进行微乳化实验。采用三相图形式和电导率对微乳化体系进行跟踪检测。改性大豆卵磷脂与未改性大豆卵磷脂比较,在水中的分散性、微乳化性能明显提高,因此羟氯化改性卵磷脂可作为制备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
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卵磷脂的工艺条件,考察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所得溶液用金属离子沉淀法进行纯化,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卵磷脂产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5%,萃取温度20℃、超声波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为2次、固液比0.1 g/mL,金属离子沉淀剂加入量为1∶50(体积比)、pH值为9.0,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卵磷脂的含量可达75.3%,得率为27.63%.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大豆卵磷脂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最大限度萃取大豆中的卵磷脂,并获得高纯度大豆卵磷脂,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添加量对卵磷脂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子对卵磷脂萃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添加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乙醇添加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其它因子间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超临界CO2萃取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50m in、乙醇添加量20%,此条件下卵磷脂的萃取率为93%,萃取的卵磷脂纯度达78.24%。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不同比例大豆卵磷脂加入到超级棕榈液油中油脂过氧化值的变化情况,以期研究大豆卵磷脂在超级棕榈液油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大豆卵磷脂对超级棕榈液油过氧化值的影响;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推测其保质期;并利用Rancimat法测试氧化诱导期。研究表明:大豆卵磷脂对超级棕榈液油的抗氧化能力有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大豆卵磷脂浓度的增加,体系反应活化能增加,氧化反应速率降低,与空白油样相比,添加1.00%大豆卵磷脂,其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增加5.84 k J/mol。根据推测的公式计算出20℃下,体系初始过氧化值为1 meq/kg时的保质期,添加1.00%大豆卵磷脂,超级棕榈液油的保质期可以增加7个月。根据诱导期计算抗氧化系数,其值介于1~2之间,说明大豆卵磷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富含棕榈酸的卵磷脂,研究了正己烷溶剂体系下Lipozyme RM IM催化大豆卵磷脂与棕榈硬脂的酯交换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底物摩尔比、加水量、加酶量和温度等对酯交换过程中酯交换量和卵磷脂回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该酯交换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0.3 g/m L(大豆卵磷脂在加入的正己烷中的质量浓度),加酶量25%(以底物总质量计),加水量4%(以大豆卵磷脂质量计),底物摩尔比1∶2(大豆卵磷脂中脂肪酰基与棕榈硬脂中脂肪酰基摩尔比),温度46.7℃,时间27.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酯交换量可达19.8%,卵磷脂回收率为50.6%。  相似文献   

13.
以速冻披萨饼坯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魔芋粉、大豆卵磷脂、山梨糖醇、甘油对产品胶粘性、硬度、内聚性、弹性、感官弹性和咀嚼性的影响。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和正交分析得到复合品质改良剂在基础配方中的最佳配比为魔芋粉0.60%、大豆卵磷脂1.20%、山梨糖醇0.04%、甘油1.00%。  相似文献   

14.
与现有的大豆加工预处理工艺作比较,着重阐述了ALCON熟化调理工艺所生产的大豆加工产品包括脱皮豆粕、物理精炼色拉油以及大豆卵磷脂在其应用领域中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磷脂的组成成分和脂肪酸比例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磷脂在乳剂中的乳化能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蛋黄卵磷脂(供注射用)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有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以及蛋黄磷脂酰胆碱中的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肌醇(PI)、鞘磷脂(SM)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蛋黄磷脂酰胆碱中主要的脂肪酸进行含量测定;分别采用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和蛋黄磷脂酰胆碱作为乳化剂进行脂肪乳的制备,以脂肪乳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D_(90)值、ζ电位和表面张力作为考察指标,对3种不同磷脂的乳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蛋黄磷脂酰胆碱中成分组成,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均有明显差异;采用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蛋黄磷脂酰胆碱作为乳化剂制备的乳剂的物理稳定性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以及蛋黄磷脂酰胆碱由于其来源和制备工艺不同,使得其各自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不一致,组成成分和脂肪酸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其乳化能力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卵黄卵磷脂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卵黄卵磷脂的提取了方法、理化功能性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大豆卵磷脂与卵黄卵磷脂进行了比较 ,证明了卵黄卵磷脂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粗大豆卵磷脂为原料,经过高温降解后采用含磷脂酶D发酵液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为了确定高温降解粗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设计了相应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以1倍体积水饱和的乙酸丁酯为溶剂,127℃降解40 h能够有效改变粗大豆卵磷脂中其他磷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磷脂酰胆碱的进一步纯化。通过甲醇提纯后进一步通过磷脂酶D发酵液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最后采用无水乙醇作为产品的提纯溶剂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48.45%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一、卵磷脂: 1.一般大豆卵磷脂的成份为 磷脂 65~70% 豆油 27~34% 水 0.5~2% 杂质 0.5~1% 2.卵磷脂的效果和作用: (1) 乳化作用:即有利于两种原料的搅拌混合均匀性和稳定性,近而导致产品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及粒径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以癸酸、月桂酸为指标的包封率测定方法,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脂质体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3g/100mL、大豆卵磷脂与樟树籽油质量比3: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6.7:1、磷酸缓冲溶液pH7.0、吐温80加入量占卵磷脂质量的24.2%、微射流120MPa处理两次,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91.8±3.7)%,平均粒径达(107.1±8.6)nm。  相似文献   

20.
宋兰  张敏  李良 《食品科学》2008,29(12):350
本实验通过考察Ni、二元金属Cu-Si、SRNA-2型非晶态、Pd/C四种催化剂对大豆卵磷脂氢化的影响,筛选出Pd/C作为大豆卵磷脂氢化的催化剂。选择氢化条件为:温度60℃,催化剂添加量5%,压力1.5MPa,时间3h,获得了碘值为25.4gI2/100g的淡黄色氢化大豆卵磷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