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持,委托安徽光电技术所,省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的86全国高亮度相干辐射学木讨论会于1986年5月28日——6月1日在安徽省潜山县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52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朋个高等学校、研究所及工厂单位,他们就(1)受激辐射和激光光子学统计特性3(2)合作辐射和压缩态3(3)受激喇曼散射与合作喇曼散射,这三个专题及由此产生相干光的物理过程、物理机制及实验方案、可能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的探讨。会上上侮光枫所谭维翰教授作了关于“量子光学与相干光的统计性质”的特邀报告,并发表了他近期完成的“环行腔激光振荡的分岔与混陀”论文,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与重视。将投寄本刊的、参加该讨论会的沦文搞要洲篇发表出来,以期促进我国该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就此展开热烈的过论。  相似文献   

2.
简讯     
安徽省激光基本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12日至17日在安徽梅山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安徽省激光学会召开的,并委托合肥工业大学负责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37人,邀请了13个兄弟省市的代表参加,他们来自14个高等院校和4个研究所。代表中间有国内著名的激光专家,有研究员,副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助研、工程师、讲师  相似文献   

3.
光学学会于1982年10月25日到30日,在上海市嘉定县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激光基本问题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托上海光机所和复旦大学共同组织的.出席会议的94名代表,来自全国18个省市53个单位.有34人次作了中心发言,并分三组进行16场次的讨论.此外对上届讨论会留下的问题及非线性光学教材问题进行了一次座谈.  相似文献   

4.
中国光学学会曾于1981年9月在安徽黄山召开了首届全国激光基本问题学术讨论会,对激光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对黄山会议上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安徽省激光学会于1982年9月12~17日召开了安徽省激光基本问题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5.
邓鸿林 《激光杂志》1983,4(4):229-229
中国光学学会和电子工业部激光情报网于1983年8月9日至14日在哈尔滨市科学宫联合召开了全国激光情报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共76人,来自全国从事激光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大专院校、研究所、工厂及科技出版社等62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近30篇。20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光学前沿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编者按: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10月25-27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全国共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所的三十多位教授、专家参加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徐积仁先生主持这...  相似文献   

7.
治樵 《激光杂志》1984,5(1):63-64
全国激光工业应用技术交流会于1983年10月27日至31日在西安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托西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共同筹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114个单位的150名代表。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的负责同志龚祖同、冯志超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宗仁鹤 《激光杂志》1983,4(1):61-61
安徽省激光基本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12日至17日在安徽梅山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安徽省激光学会召开的,并委托合肥工业大学负责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37人,邀请了13个兄弟省市的代表参加,他们来自14个高等院校和4个研究所。代表中间有国内著名的激光专家,有研究员,副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助研、工程师、讲师和杂志社的编辑,还有年轻的助教,到会代表都是目前国内从事激光物理教学、从事激北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9.
由电子工业部激光情报网和中国光学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激光情报组于1983年8月9日至14日在哈尔滨联合主持召开了激光情报学术报告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和工厂共55个单位71名代表。会议收到报告27篇。其中22篇按照材料及器件、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半导体激光及光纤和激光应用等四个部分进行了二天半大会交流,接着进行分组座谈讨论。代表们在分组会上进行了热烈的发言。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正值国家及各单位制订规划之际,会议开得及时,很有必要;另外,科技情报人员能有机会聚在一起交流本专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科技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陈思珍 《激光杂志》1983,4(2):127-127
四川省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于1982年11月10日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五系搂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裘明信教授主持了会议。会上还传达了“1982年全国激光工业应用讨论会”会议精神。会议决定在1983年作好“83国际激光会议”论文推荐工作,举办医用激光学习班和中学教师培训班,筹备并召开“全国光学各地方激光学会联络会议”,并拟联合成都市激光学会、重庆市光学学会举行学术年会和编写“四川省激光大事记”。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光学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主办,机械委205所、西安光机所及西北光学仪器厂联合承办的“全国光学薄膜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10月12~15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工厂等102个单位的167名专家、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80多篇论文,代表们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学术空气活跃。这次会议对我国光  相似文献   

12.
国家科委光学及应用光学学科组激光分组、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0月7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激光工业应用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82个单位的90人出席了这次讨论会。讨论会着重讨论分析了我国激光技术在工业上应用的现状,交流激光工业应用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建议攻关和推广的项目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委员会委托长春市机械工程学会于1981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长春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激光、电子束热处理学术讨论会。45个单位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器件制造、应用及工艺两个专业组上进行了论文报告的交流和讨论。这次会议显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在激光金属表面相变硬化、光吸收涂层及器件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并取得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前言     
中国光学学会委托上海市激光学会召开的“全国光学/激光边缘学科讨论会”于1980年11月22日至24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不同专业研究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论文报告涉及到激光光谱学及激光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医药学、农业、畜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尽管研究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是激光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次会议的特点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让代表们充分论述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体会,充分发表学术见解,活跃学术思想,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各抒已见。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可以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今后的科研协作和进一步的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5月21~23日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1届平板显示器件及应用技术、全国第3届固体摄象器件及应用技术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有关高校、研究所、工厂的代表104名,大会收到了论文78  相似文献   

16.
向立人 《激光杂志》1981,2(4):49-49
在中国光学学会支持下,激光若干基本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9月5日至11日在安徽的太平县召开。到会代表60余人,主要是有关高等院校教师和部份研究所的研究技术人员。这次会议主要围绕高等院校的激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分专题讨论了激光过程和热力学问题,激光谐振腔理论及模式,激光的基本特性,激光振荡动力学过程,超短脉冲激光、X-射线激光及强光非线性效应等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感到心情舒畅,收获很大。会议建议明年底召开非线性光学方面的讨论会,请中国科技大学和安徽光机所等单位筹备。还建议今后每两年组织一次类似的讨论会。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光光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行业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激光学术报告会于1990年7月25日~28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激光行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代表共25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  相似文献   

18.
受国家科委的委托,为了发展激光技术在我国工业中的应用,使之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国家科委光学及应用光学学科组激光分组、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0月7日~12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激光工业应用讨论会。会议由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具体筹备和组织.出席会议的有国家科委、中国光学学会、国家有关部、局,部分省市的科委和激光学会,以及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厂矿企业的代表共90人,其中副教授、副研究员、副处长、副所长以上31人。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邓锡铭主持会议。国家科委基础研究和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激光学术报告会于11月16~19日在成都市举行。来自20个省、市的27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激光专委会副主任梅遂生主持大会开幕式,冯志超致词。大会安排了六篇特邀报告,然后  相似文献   

20.
陈思珍 《激光杂志》1985,6(1):47-47
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激光学术报告会于11月15日至20日在成都召开,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衍同志和四川省科委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厂企业等130多个单位的350多位代表,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40多位,其余大部分均有工程师或相当的技术职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