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Ti34.3Zr31.5Cu5Ni5.5Be23.7块体非晶合金在不同浓度HCl和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电化学测试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在极化过程中,Cl-离子在HCl溶液中引发点蚀损伤,点蚀电位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被腐蚀表面的损伤程度则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在H2SO4溶液中材料表面形成钝化膜,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随着HCl溶液浓度的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降低。通过浸泡实验得到4种材料的腐蚀速率。结果显示,Ti34.3Zr31.5Cu5Ni5.5Be23.7块体非晶合金在H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其腐蚀速率为7.22×10-3 mm/a,约为316L不锈钢腐蚀速率的1/1294。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技术方法研究了Zr55Al10Ni5Cu30和(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在含Cl-介质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及添加稀土C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l-浓度增加,两种非晶合金的腐蚀速度加快;添加稀土Ce后提高合金耐蚀性;随极化电位的提高,两种非晶合金在0.05 mol/L Na2SO4及含Cl-介质中均出现钝化特征,维钝电流密度随Cl-浓度增加而减小;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的电化学阻抗谱由单容抗弧组成;(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的交流阻抗谱在Cl-浓度较低时呈单容抗弧特征,而随Cl-浓度的增加,单容抗弧变为双容抗弧.  相似文献   

3.
Zr55Al10Cu30Ni5非晶合金在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极化曲线方法、电化学阻抗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表明,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NaOH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阴极过程由电化学反应所控制,而阳极过程表现出钝化特征,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钝化电流密度非常低,为1μA/cm^2~2μA/cm^2。电化学阻抗测试表明,电荷转移电阻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后又有所降低。在阴极极化、开路电位和钝化电位下,非晶合金的Nyquist图由单容抗弧构成,具有很高的电荷转移电阻,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SEM和EDAX表明非晶合金在NaOH溶液中腐蚀轻微,各合金元素的溶解程度不同,腐蚀后表面出现了少量的氧元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方法研究Fe_(41)Co_7Cr_(15)Mo_(14)C_(15)B_6Y_2块体非晶合金在0.5,1,2以及4 mol/L 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比较了1 mol/L HCl溶液中非晶合金和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Fe_(41)Co_7Cr_(15)Mo_(14)C_(15)B_6Y_2块体非晶合金在各种浓度的HCl溶液中都具有很好的耐蚀性,阳极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特征.随着H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其耐蚀性能逐渐下降.在1 mol/L HCl溶液中,非晶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高于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比不锈钢小1个数量级.EIS结果显示,在开路电位下,Fe_(41)Co_7Cr_(15)Mo_(14)C_(15)B_6Y_2非晶合金和不锈钢的Nyquist图均由单一的容抗弧构成,但非晶合金的电化学转移电阻Rt比不锈钢的大2个数量级,这一结果与极化曲线结果一致,说明非晶合金在H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优于不锈钢.  相似文献   

5.
Al-Mg合金在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LF3M和LF11M两种Al-Mg合金在不同pH值的27%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Mg合金在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不同极化电位F处于不同的腐蚀状态,阻抗谱呈现个同的特征分析了Al-Mg合金在厦门海域显示较强的局部腐蚀敏感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铜基块体非晶合金Cu55-x Zr37Ti8Inx(x=0~5,at%)及Cu61-x Zr34Ti5Inx(x=0~3,at%)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铜基非晶合金中添加In元素能明显提高合金的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即能明显提高耐蚀性。含In的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Icorr)值比不含In的铜基块体非晶合金低约1个数量级。而且,利用In适量取代Cu可进一步提高耐蚀性。但过量添加In不利于形成富Zr保护膜,从而降低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3种锆基大块非晶合金Zr60Al15Ni25、Zr65Al10Ni10Cu15和Zr52.5Al10Ni10Cu15Be12.5在1%、3.5%和10%(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NaCl溶液中Zr60Al15Ni25合金表面形成相对稳定的钝化膜,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元素Cu和Be的添加,降低了合金Zr52.5Al10Ni10Cu15Be12.5和Zr65Al10Ni10Cu15在NaCl溶液中的钝化能力,增加了点蚀的敏感性.失重法研究结果表明3种合金腐蚀速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Zr65Al10Ni10Cu15〉Zr52.5Al10Ni10Cu15Be12.5〉Zr60Al15Ni25.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分析了极化后的合金表面,结果表明点蚀孔内部Zr、Al、Ni的选择性溶解和Cu在钝化膜下的富集导致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非晶合金Mg65Y10Cu25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交流阻抗(EIS)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g65Y10Cu25非晶及相应的晶化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非晶合金Mg65Y10Cu25在NaCl溶液中为活性溶解,腐蚀反应由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共同控制。EIS测试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延长,非晶合金耐蚀性下降,EIS由3个时间常数变为2个时间常数。SEM测试表明,非晶合金经过24h浸泡后,表面发生了极为不均匀的腐蚀;EDAX能谱表明,非晶合金经过浸泡后,表面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含镁量减少,表面出现了浓度分布不均匀的氧元素。晶化后Mg65Y10Cu25合金的耐蚀性略有提高。探讨了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9.
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电化学阻抗(EIS)技术研究了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阳极过程表现出钝化特征,当极化电位很高时,非晶合金出现了点腐蚀。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在阴极极化,开路电位和钝化电位下,非晶合金的Nyquist图由单容抗构成,具有很高的电荷转移电阻,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在点蚀电位附近和点蚀电位区EIS分别有两个时间常数和三个时间常数,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2h后,耐蚀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型超音速火焰喷涂(AC-HVAF)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Fe49.7Cr18Mn1.9Mo7.4W1.6B15.2C3.8Si2.4Fe非晶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显微维氏硬度仪、动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非晶合金涂层的结构、硬度、耐腐蚀性能以及电极反应动力学过程。通过与304不锈钢的对比,研究了Fe基非晶合金在中性介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该Fe基非晶合金涂层具有较高的非晶含量,较均匀的组织,较高的硬度和在氯化钠溶液中较高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SiC颗粒对Zr55Al10Ni5Cu30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铜模铸造方法成功制备了体积分数高达27%的SiC/Zr55All0Ni5Cu30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SiC颗粒,SiC颗粒与基体间形成了厚度为10nm的反应层.DSC分析表明,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晶化温度和过冷液相区随Si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电子探针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Si原子和部分C原子通过扩散进入基体合金中,从而提高了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渣包覆水淬法获得了直径为 6 mm,长度为 50 mm的非晶 Nd60Fe30Al10合金,并对其非晶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在三元系非晶合金中,除 Pd基合金外,这是目前所报道的采用水淬法所能获得的最大尺寸的非晶合金 对 Nd70Fe20Al10,在同样的条件下可获得直径为 3 mm,长度为 50 mm的部分非晶组织 与普通铜模铸造方法所获得的临界直径相比,前者提高了 2 mm,而后者降低了 4 mm.利用 DTA 和 DSC 对 Nd60Fe30Al10合金的熔点和形成能力进行了分析,所计算的临界冷却速率为0.55K/s,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大的非晶形成能力.表观晶化能计算结果和 DSC曲线分析表明,Nd60Fe30Al10非晶的热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描述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流动行为的虚拟应力模型虽然能定性分析应力-应变关系,但定量计算误差很大的问题,以Zr55Al10Ni5Cu30为例,采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弹性模量、最大应力和最大松弛时间,提高了模型对应力峰值及稳态应力值的计算精度;提出时间调整因子概念,可提高对应力变化历史描述的准确度;改进后的虚拟应力模型与Zr55Al10Ni5Cu30大块非晶合金单轴压缩实验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 要:本文以Pd79Cu4Au2Si10P5块体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了剪切带自修复对其在3 wt.% NaCl溶液和1 mol/L HCl溶液中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极化曲线中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得知,修复后样品耐腐蚀性能优于修复前样品,但仍低于原始样品(即未变形样品)。电化学阻抗研究结果显示,在开路电位下阻抗图均有单一容抗弧构成,修复后样品的电化学转移电阻Rt小于原始样品的、但大于修复前样品的,这进一步表明修复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但仍未达到原始样品的耐蚀性。扫描电镜研究发现,合金表面发生明显的点蚀,其中原始样品的点蚀坑密度最少,修复后样品的次之,修复前样品的最多。  相似文献   

15.
使用水淬法制备含微量Fe元素的CuZrAl块体金属玻璃。使用X射线衍射(XRD)检测其结构;采用DSC研究Fe元素的添加对块体金属玻璃热稳定性的影响,微量添加Fe元素显著拓宽了过冷液相区。Cu44Zr48Al7Fe块体金属玻璃的塑性应变约为1.5%。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添加1%~2%Fe(摩尔分数)的CuZrAl合金中出现了相分离的富CuZr非晶相。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Zr55Cu30Ni5Al10大块金属玻璃的非等温晶化转变动力学和在过冷液相区的等温晶化动力学行为。在非等温过程中,采用不同方法(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Augis-Bennett)得到的Zr55Cu30Ni5Al10大块金属玻璃平均激活能彼此之间吻合很好。此外,采用Johnson-Mehl-Avrami(JMA)模型描述Zr55Cu30Ni5Al10大块金属玻璃的等温转变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Zr55Cu30Ni5Al10大块金属玻璃的Avrami指数n介于2.2和2.9之间,表明其晶化机制主要是扩散控制过程。在等温晶化的过程中,晶核长大主要是三维的长程有序扩散控制的过程,平均激活能为469kJ/mol。  相似文献   

17.
Nd60Al10Fe20Co10金属玻璃的变形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材料测试系统(MTS)、X-Ray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Nd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变形行为和断裂特征.Nd基大块金属玻璃样品在室温下是脆性断裂,大约在500 K时变形模式从非均匀变形转变为均匀变形,在523 K以上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在5×10-4 m/s的应变速率下,这种Nd基大块金属玻璃材料在523 K~600 K之间出现明显的屈服应力下降现象,随后进入1种稳定的粘性流动状态,而且这种屈服下降现象与温度和应变速率有关.这种在过冷液相区的变形行为与其他大块金属玻璃变形特征相似.合金的这种塑性变形行为表明了其存在稳定的过冷液相区,同时对其变形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d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反常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Zr55Al10Ni5Cu30 bulk metallic glass was prepared through water-cooled copper mold suction casting, and was rolled up to 95% in thickness reduction. The structures and thermal stabilities of the as-cast and as-rolled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ometer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As the thickness reduction increases, the crystallization onset temperature, peak temperature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crystallization almost keep constant, whil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s from 681 to 671 K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glass transition increases from (404±26) to (471±29) kJ/mol. The glass transition process is markedly affected by the rolling induced changes of micro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relaxation.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分辨率电镀观测铸态Zr60Al15Ni25的微观结构。X-射线分析表明,铸态Zr60Al15Ni25合金为非晶态,而通过高分辨电镜发现非晶合金中存在大量的短程有序区。实验发现,非晶合金的无序程度与相对应的母合金铸锭的凝固组织密切相关。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非晶合金在线性加热和等温条件下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的晶化是预先存在的短程有序区作为晶核长大开始的三维扩散控制的过程。Zr60Al15Ni25块体非晶合金的无序程度对其晶化动力学具有明显的影响,即无序程度越大,非晶合金的晶化越迟缓。  相似文献   

20.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得到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在不同加热速率下的DSC曲线。利用Losocka、Kissinger以及Doyle方法研究了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Kissinger方法计算得到的其玻璃转变激活能(Eg)、晶化激活能(Ex)以及晶化峰值激活能(Ep)分别为160.07 kJ/mol、136.11和145.19 kJ/mol。随着加热速率的提高,各特征温度值向高温端移动。局域晶化激活能随着复合材料晶化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