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急剧降低,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增长,水库调水调沙提高了河道输沙能力,改善了泥沙淤积部位。拦沙期(1999年10月—2018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共计冲刷21.015亿m~3。分析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特性及水库对水沙的调控效果,对比计算有、无小浪底水库两种工况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变化及减淤作用。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比为1.373∶1,其拦沙减淤效果与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及河道边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证明紧靠水库下游河道的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有密切关系,并且几乎是单值的函数.利用三门峡水库20年运行资料,建立了其排沙比与下游河道排沙比的关系.同时用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7年资料进行了检验,证明是符合实际的,进而给出了在不同来沙条件下,小浪底水库各种淤积情况时下游河道排沙比、冲刷数量、减淤比及减淤时间.下游河道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关系表明,河道冲刷量与减淤量均存在极大值,这表明该关系表达机理的深刻.显然这个关系对调水调沙是很重要的,可以立刻作出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河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与下游河道冲淤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2000-2006年)期间水库淤积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水库运用对下游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下游河道冲刷及其特点、水库与河道泥沙冲淤的关系等等,并与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运用期间下游河道的变化进行了对比,据此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及调水调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建国  周文浩  陈强 《中国水利》2010,(16):22-25,29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发生的变化,指出水库在扭转河道连年萎缩、恢复河道泄洪能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水库现已进入拦沙后期,建议水库运用理念应适时由"拦沙减淤"转变为"调沙减淤",在充分发挥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减少河道淤积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并提出在建立新的水沙调控模式中亟待研究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库的开发目标足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减淤实质上也为了防洪。使下游河道保持一定的排洪能力,实现长治久安。利用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都是实现下游河道减淤的手段。拦沙会有一定的减淤效果。但拦沙库容有一定限量,不能较长期发挥作用。另外。进入下游的泥沙约1/4淤在下游河道。还有3/4入海。如果拦的是入海泥沙。那么减淤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发生上段宽河道冲,下段窄河道淤的不利局面。2002年7月,小  相似文献   

6.
沛吉 《水力发电》2006,32(3):93-93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减淤运用是指合理利用水库拦沙库容以延长水库使用寿命,以及尽量增大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使泥沙入海,小浪底水库减淤运用分为初期“拦沙和调水调沙”,后期“蓄清排浑和调水调沙”两个时期。主要分为4个阶段:①初期拦沙阶段。利用起调水位210m以下较大的拦沙库容,以拦沙和调水为主,淤满210m以下库容;②逐步抬高汛期水位拦沙阶段。逐步抬高汛期水位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主坝前段淤积面高程基本以平行抬高的形式逐步升至254m高程;③形成高滩深槽,拦沙和调水调沙阶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窄深河槽输沙入海调水调沙减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水沙变化使汛期进入下游的基流减小,含沙量增加,高含沙洪水出现的机会增多,在灌溉用水旺季将出现长时间断流。然而利用窄深河槽输送高含沙水流入海,不仅可以减轻黄河下游的严重淤积,还可向华北地区提供大量清水。文中给出了小浪底等水库不同调水冲刷方式,下游河道的减淤效益。计算成果表明,当小浪底水库的调沙库容为25亿m~3时,下游河道的年平均淤积量可减少到1亿多吨。文中还以北洛河为例,给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前景。  相似文献   

8.
桃花峪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尤其是艾山以下河道淤积及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对桃花峪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流调沙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时,通过桃花峪水库调节引走清水,可减小进入下游的清水流量,使高村以上河段冲刷量减少,从而减少艾山-利津河段的淤积量;小浪底水库调沙库容越大,或桃花水库运用水位越高,对向华北地区供水及对下游减淤越有利,小浪度水库调沙库容越大,同样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水库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减淤的关键性工程,2007年已进入拦沙后期。为了尽可能地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和减少下游河道的淤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浪底水库的作用,制定合理的水库运用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回顾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贡献和新情况,评述了拟定的水库运用方式的研究成果,根据三门峡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数十年来的冲淤变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方式的原则和水沙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场次洪水来沙系数与下游河道的冲淤关系密切,进入下游的典型高含沙洪水的平均来沙系数为0.093~0.105,如洪水期在下游沿程无引水,小浪底水库不调节,则相应全下游淤积可占到来沙的59%~62%,故小浪底水库拦蓄高含沙洪水为下游减淤是有必要的。但必须考虑由此导致的水库淤积加重及入海沙量减少。本文提出了以小浪底水库排沙比Y表达的控制指标,对代表性洪水系列的计算表明,在现有洪水来沙系数范围内,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的宏观控制指标可取Y=2/3,能兼顾水库尽可能少淤、下游减淤及多排沙入海,确保减淤比在40%以上。在实际操作中需视洪水来沙系数预报值,据小浪底水库合理拦沙运用的控制指标进行调控。迄今小浪底水库淤积已占原设计拦沙库容的30%以上,应考虑降低汛期水位,为洪水期水库排沙比提高到Y=2/3左右创造条件,以抑制库容淤损过快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万家寨水库自1998年10月下闸蓄水以来,入库水量偏枯,水库淤积量较设计预测量少,水库淤积形态时空上分布不均。水库运用初期,根据来水来沙和库区淤积情况动态控制运用水位。库尾河段泥沙淤积高程是水库初期运用水位的重要控制条件。凌汛期流量相对稳定,可利用凌汛开河期大流量拉沙排沙,延长水库泥沙冲淤平衡年限,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水库三角洲河道输沙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进口附近三角洲河道之水流系近似均匀流,并非真正之均匀流。三角洲河道动床之自我调整作用,因水库水位之回水影响,其输沙特性有异于明渠均匀流,传统上,将明渠均匀流平衡条件之下输沙公式应用于估算的三角洲河道之输沙能力,似有其不稳定性。本研究进行一系列水流区输沙试验,并纳入文献「10」Hotchkiss之试验数据一并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库水流和泥沙淤积特点,将水库进行物理模型概化处理,修建长6 m,宽2 m,高0.5 m的概化物理模型;以其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采用Eulerian两相流模型、标准k-ε紊流模型及推移质冲淤计算模式,计算的水沙淤积形态,并将该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水库工程中,初步分析了水库库尾泥沙淤积形态与库岸坍塌破坏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三座店水库位于高含沙的阴河,水库面临着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水资源供给和水库淤积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对水库的淤积进行了计算分析。综合考虑了水库设计中的主要因素,如水库运行方式、大坝规模、坝址、泄流设施等因素。并探讨研究了降低水库运行水位以及利用异重流排沙等措施减小水库淤积的可行性,对水库运行50a后的泥沙淤积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依据库区河床横断面测量数据,用反算法计算来沙量;通过对三角洲淤积体的分析和上游潘口水电站兴建后的影响,判断黄龙滩水库泥沙淤积趋势。经分析认为,淤积泥沙不影响水库寿命和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辽河中下游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巨流河至六间房河段为辽河中下游强烈沉积区。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巨流河-六间房河段泥沙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下游巨流河-六间房河段沉积量与辽河支流柳河产沙区产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柳河产沙量的变化对辽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且柳河汛期单位来水来沙量较全年单位来水来沙量对辽河下游沉积量的贡献率更大。因此,为缓解辽河下游河道沉积问题,柳河水土流失的治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长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多沙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黄河的治理措施多基于泥沙的灾害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未来黄河仍将是一条少水多沙河流。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其在黄河防洪安全、放淤改土与生态重建、河口造陆及湿地水生态维持、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研究发现,黄河下游的河道淤积泥沙主要来自少数几场高含沙洪水;水库在拦截黄河泥沙的同时,也对泥沙级配进行了自动分选,为泥沙分类利用创造了条件。利用水库拦减高含沙洪水,不仅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和滩区淹没损失,还为泥沙资源的集中利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树立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沙作用与泥沙资源集中利用有机结合的新理念,不仅能使水库持续发挥其拦沙减淤效益,也将更彰显黄河泥沙资源集中利用的长远效应。为此,必须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吸引社会资金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工作,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多年未发生大规模洪水而导致严重泥沙淤积问题,寻求利用中小规模洪水的携沙能力并结合一定的调度运用方式达到减淤的目的。在分析闹德海水库历史中小规模洪水特征值的前提下,计算不同泄空排沙方案下的排沙量和恢复坝上取水时间。结果表明,不同预泄水位对排沙量的影响较大,而对恢复坝上取水时间影响较小。经优选,应选取预泄至171.00m时对应的方案为水库泄空排沙方案。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泥沙输移与概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泥沙概算是一种通过研究泥沙在流域不同位置和一定时期内的时空分布,从而揭示河流水沙平衡状态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长江泥沙概算方法,探讨长江流域产沙、输沙和泥沙沉积三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流域侵蚀、沉积物和悬移质泥沙粒径级配的对比分析,计算得出每年从长江上游侵蚀下来的泥沙中,粒径大于0.5mm的近12亿t泥沙几乎都沉积在长江流域上游的沟谷和支流中,粒径在0.05-0.5mm范围内的4.92亿t泥沙有3.13亿t沉积在上游沟谷和支流中,而粒径小于0.05mm的5.36亿t泥沙也有2.02亿t沉积在这些区域。当长江上游(宜昌站)和汉江总输沙量超过2.86亿t时,长江中下游将发生淤积,总输沙量超过5亿t时的淤积量超过1亿t;当宜昌输沙量超过1亿t时,洞庭湖区将发生淤积。文章还根据长江干流、部分支流和通江湖泊的水沙关系,建立水沙动态图,研究分析了长江水沙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0.
Mosul Dam, located on the Tigris River north of Iraq, is experiencing sedimentation problems, especially near the Al‐Jazeera pumping station that supplies the irrigation water for the Al‐Jazeera project. The sources of the sediment accumulated within the reservoir are from the Tigris River, as well as ten side valleys on both sides of the reservoir. The sediment inflow rate into the reservoir and the released values are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the operation schedule of the dam for the considered period from 1986 to 2011. The sediment loads we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available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ed literature values. The HEC‐RAS 4.1 model was used for flows and sediments in the main river and reservoir.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for flow simulations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 0.87) and sediment routing based on bed level, (with resultant r2 = 0.98 and Mean Absolute Deviation of 0.95). The Ackers–White equation was used in the HEC‐RAS model for sediment routing because of the wide range of sediment sizes in the study case. The resultant total accumulated sediment load volume was 1.13 km3, a value that is very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s (1.143 km3) obtained from a previous bathymetric survey. Furthermore, the model indicated most of the sediment (80.7%)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first five of the dam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