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集聚纺工艺的特点,比较了集聚纺纱线与传统环锭纱线的性能,以及集聚纱对后续工序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用集聚纺纱技术相关国内外专利文献、产品与技术论文资料,对环锭集聚纺纱及其创新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析和论证,特别对集聚效应、集聚与纱线品质项目的关联、集聚槽倾斜设置,以及集聚纺纱创新项目实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说明。指出了集聚纺纱技术在对纱线进行径向压缩而消除加捻三角区的过程中,侧向气流是纱线集聚和压缩的精髓;集聚纺纱技术给纱线带来的关键品质项目改善是洁强效应,并不会给纱线线密度均匀度和捻系数带来显著性改变;集聚纺纱技术在降低投资运行成本和改善性价比方面还有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集聚纺工艺和纱线性能的特点,说明了其纱线结构研究的重要性.在纱线结构的分析方面。总结了以往研究的方法指标并指出了不足.  相似文献   

4.
吸气槽聚型集聚纺纱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了吸气槽聚型集聚纺纱方法纺出的纱线的性能优于无吸气槽聚型集聚纺及传统纺所纺出的纱线,实验结果表明吸气槽聚型集聚纺纱技术是可行的,并须在大量实践中进一步优化纺纱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探讨纯涤纶赛络集聚纱的摩擦性能。从纱线表面特征、纱线直径和可压缩性能方面评价了不同初张力条件下T14.6tex、T11.7tex和T9.7tex赛络集聚纱的摩擦性能,并与传统环锭纱、集聚纱和赛络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纱线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均随所施初张力的增加而降低;纯涤纶赛络集聚纱纵向表观结构整齐度最高,表面毛羽明显减少,条干均匀度也得以改善;赛络集聚纱表面光洁,平顺整齐,且纱线直径和可压缩变形小,摩擦时接触面积小,纱线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比相同规格的其他三种纺纱方法小。认为:利用赛络集聚纺技术开发纯涤纶纱线可以改善涤纶纱线的摩擦性能,提高其织物的服用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分析纺纱技术对棉纱性能的影响,选择集聚纺和普通环锭纺两种纺纱技术进行研究。在KTTM环锭纺纱机上,根据普通环锭纺纱和集聚纺纱的技术要求,采用基本相同的纺纱前准备,生产普通环锭纱和集聚纱。为生产高品质纱线,在集聚纺纱机前罗拉输出的位置放置了一个集聚装置。试验测试、记录了每种纱线的物理性能,以比较普通环锭纱和集聚纱的性能,并利用乌斯特张力测试仪和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分析比较两种纺纱技术所生产的纱线。结果显示:由1.20型集聚装置生产的纱线具有较好的均匀性;通过统计分析可知,采用1.14型和1.20型集聚装置生产的集聚纱与普通环锭纱的拉伸性能具有显著区别,采用不同的集聚装置生产的纱线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环锭纱的缺点及其产生原因,介绍了集聚纺纱的原理和主要机型,主要研究了集聚纺纱的纱线质量及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多毛羽传统环锭纱针织困难,而光洁的常规集聚纺纱线织物手感硬的技术难题,建立串联半开放式多重集聚纺纱方法,分析多重集聚纺纱机制和结构成形特征。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多重集聚纺纱线具有外紧而内柔的结构特征。基于理论解析,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传统环锭、常规集聚和多重集聚纱线制成针织面料,对比分析了各针织物压缩回弹、透气、抗起毛起球、耐磨、染色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环锭纱相比,多重集聚纱线针织物耐磨、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改善;与常规集聚纱线相比,多重集聚纱线针织物悬垂性、压缩回弹性和染色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以传统环锭纺为基础的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全聚纺及低扭矩纺四种集聚纺纱方式纺制了28.1、18.5、14.7 tex的纯棉纱。通过对纯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和条干均匀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四种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集聚纺纱方式的成纱结构特点不同,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紧密赛络纺的成纱强力最高,全聚纺的成纱有益毛羽最多,低扭矩纱在假捻器的作用下纱线品质得到了提高其纱线条干最好,紧密赛络纺的纱线总毛羽数最少。  相似文献   

10.
分析网格圈式集聚纱和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络筒后的毛羽变化情况.测试了两种集聚纱络筒前后毛羽的外观结构和毛羽增长率,并从其成纱原理上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纱线线密度为9.7 tex时,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的毛羽增长较少;纱线线密度为14.6 tex时,两种集聚纱的毛羽增长率相差不大;纱线线密度为30 tex时,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的毛羽增长明显大于网格圈式集聚纱.认为:两种集聚纺筒纱毛羽的变化与两种集聚纺集聚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山西纺织化纤》2004,(2):25-25
密实纺(又称集聚纺)是在传统的环锭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能提高纱线强度,减少毛羽,明显地改善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纺织》2004,(3):25-25
密实纺(又称集聚纺)是在传统的环锭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能提高纱线强度,减少毛羽,明显地改善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纺织厂进行集聚纺改造时出现盲目性,分析了RoCoS集聚纺装置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探讨了RoCoS集聚纺装置对原料和纱线线密度的适用性,采用普梳棉、精梳棉、涤/粘65/35三种粗纱原料,对集聚纺装置使用前后纱线质量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纱线毛羽改善明显,条干略有改善,断裂强度略有提高,并得出三种原料较好的适纺纱号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集聚纺纱的成纱机理及特点。集聚纺纱可消除传统环锭纺纱的加捻三角区,从而减少纱线的毛羽、提高纱线强力和弹性、减少纺纱断头,便于后道工序加工。集聚纺纱将成为本世纪纺纱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Fluent软件对带有气流导向装置的四罗拉紧密纺系统集聚区流场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得到气流导向装置在不同安装位置下集聚区内的气流动动规律,为该系统气流导向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加装气流导向装置后,集聚区的负压作用区域明显增大,有利于须条的横向聚集,可有效防止单纤维扩散而不集聚到纱体中,保证了各纤维以平行的状态实现完美聚集;不同气流导向装置位置下的集聚区的流速分布不同,在合适的高度范围内,气流导向装置位置越低,须条集聚方向风速越大,须条输出方向风速越小,须条厚度方向风速略微减小.低位置的气流导向装置更适合纺制线密度较小的纱线,高位置则更适合纺线密度较大的纱线.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将其与赛络纺纯涤纶纱和集聚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相同的纺纱工艺参数分别纺制14.6、9.7、7.3 tex 3种规格的赛络纺、集聚纺和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并采用毛细芯吸法对3 种纱线的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纺纱方法不同而纱线线密度相同时,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最好,纱线表面较光洁,毛羽也最少,条干均匀度最好;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横截面形态更加接近于圆形,纱中纤维紧密捻合,纱线结构紧密。由此可认为,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特殊的纱线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导湿性能,这为提高涤纶织物的导湿性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探讨传统环锭纺、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喷气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以及纱线耐磨性能。用这5种方法纺100%新疆长绒棉精梳11.6tex纱。对比测试了纱线的条干、毛羽、强力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的各项质量指标和耐磨性均优于其他纺纱。虽然喷气涡流纱的强力和条干不如传统环锭纱,但是耐磨性和毛羽比传统环锭纱好。认为:在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这样一些环锭纺纱新技术的纺纱过程中,集聚和并合作用都能提高纱线的耐磨性,集聚程度对纱线的耐磨性影响较大,并合作用相对较小。两种同时采用时,改善耐磨性的效果最好。同原料同号棉纱,其耐磨性与条干、强力、毛羽等性能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条干好、强力高、毛羽少的纱线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集聚纺加工化学纤维的优点。研究证实,捻系数80的集聚纱的毛羽数与捻系数为110的传统环锭纺纱毛羽数相当。锭速相同时,产量可提高近38%。对阻燃Trevim纱和粘胶纤维纱,强度可提高6%。与传统环锭纺纱工艺相比,集聚纺纱技术可纺更细的纱线。  相似文献   

19.
集聚纺纱并不仅仅在细支纱中有大量需求。尽管最初集聚纺纱主要用于细支衬衫布 ,但现在已被广泛用于很多不同的纺织产品中。实验证明 ,集聚纺纱几乎对所有的生产和后道加工工序都是有利的。众所周知 ,较为理想的减少纱线毛羽的方法是通过安装在环锭纺纱机上的一套特殊装置来实现的。实际应用也充分证实了纱线毛羽的减少不仅改善了纱线的动态测试值 ,也提高了成纱的耐磨性。而纱线的动态测试值对后道加工工序中的机器运转情况和纱线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注重产品质量的纺织厂在进行新的投资决策时 ,将不可避免地采用装有集聚纺纱装置的机器来…  相似文献   

20.
棉型集聚赛络纺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婷  汪军 《纺织导报》2005,(12):42-44
集聚赛络纺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实现赛络纺与集聚纺的新型纺纱技术。文章介绍了集聚赛络纺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在国产 FA502细纱机上设计安装一套棉型集聚赛络纺纱装置进行纺纱工艺试验,以证明集聚纺和赛络纺可以成功地在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应用,达到开发新型纱线,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