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以FZ-9538代替丁铵黑药的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先 《有色矿冶》2002,18(2):22-25,29
FZ-9538是一种新型快速浮选增效剂,对金、银有特殊的亲合作用。广东高要河台金矿应用该药剂所做的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表明,该药剂是适用的。近一个月的工业试验中尾矿累计品位由试验前的0.59g/t降至0.48g/t,回收率提高了1.7%。  相似文献   

3.
根据合金矿石的结构特征,应用现代电化学原理进行合金矿石自然可浮性的研究,显示出一个新的浮选领域──含金硫化矿石无捕收剂浮选.通过对山东某金矿石进行系统、详细的无捕收剂浮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硫化矿石完全可以实现无捕收剂浮选,其浮选行为可以通过调整矿浆电位加以控制,浮选指标与常规有捕收剂浮选指标相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解释在含有易选金和包裹在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中的难选金的浮选体系中铜活化作用的效果。与其他的研究不同,考查了相对于黄药调浆来说往矿浆中加入铜的顺序和数量的影响,并依据两种类型含金物料在浮选过程中对颗粒一气泡附着与夹带作用有怎样的反应,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当铜是在戊基钾黄药之前加入时,提高硫酸铜用量就提高了难选金的夹带作用,因为有更大的水流量向上进入泡沫中,因而导致减少了附着在气泡上的硫化矿数量。当难选金的真实浮选降低时,也会达到较高的夹带程度。易选金的真实浮选提高了,因为在气泡表面上有更大比例的非矿化的表面格点,这里可以发生附着。当硫酸铜是在捕收剂之后加入时,易选金回收率急剧提高,因而导致与首先加入硫酸铜的常规加药顺序相比,总的金回收率提高可直至达到6%。  相似文献   

5.
李建政  邵淑云  刘海革 《黄金》2011,32(6):44-47
根据矿石的性质,采用硫化、高级黄药捕收法,在试验确定的浮选流程及工艺条件下,高效回收了金、银、铜.铜精矿中的铜、银、金品位分别为13.60%、683.42g/t、2.56g/t;回收率分别为92.42%、90.84%、89.06%.  相似文献   

6.
赵明福  郑艳平  宋斌杰 《黄金》2005,26(7):34-39
吉林省临江市金银矿对现场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采用浮选-浮尾氰化炭浸工艺流程取代了原全泥氰化炭浸生产工艺流程,金的回收率由改造前的50.96%提高到82.54%,同时在不增加设备和投资的前提下,选厂处理能力由原来的100t/d左右提高到180t/d,生产成本由原来的222.76元/t,降低到177.31元/t,每年可为企业增加效益1157.40万元。  相似文献   

7.
黄土坡铜锌矿含Cu 1.38%、Zn 3.17%,属易选难分离铜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在详细的现场考查、矿石性质研究、实验室小型试验基础上,通过回水的合理化处置、高效浮选药剂的应用等多项技术措施,实现了铜、锌的有效浮选分离,获得了较好的工业应用指标:铜精矿铜品位23.69%,含锌6.37%,铜回收率为86.37%;锌精矿锌品位48.27%,含铜0.98%,锌回收率83.68%,锌回收率提高了7.24%。  相似文献   

8.
采取高浓度快速浮选技术,解决了在不改变选矿工艺的情况下原矿处理量增大对生产指标的影响。技术改造后,铅、锌金属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75%和1.61%,伴生银回收率提高了8.60%,药剂成本下降了1.36元/t,降低了选矿生产用水量,年创造经济效益约511.80万元,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技术研究的重点在高效铜捕收剂、锌抑制剂的配制与合成方面,同时,浮选工艺的优化也为铜锌分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复杂难选铜锌硫化矿运用选冶联合流程实现综合利用,也是实现铜锌分离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金华 《黄金》1993,14(11):30-33
本文从含金硫化矿浮选过程的根本特征出发,阐述了对含金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的可能性,说明利用无捕收剂浮选与有捕收剂浮选金的技术指标相一致,并且无捕收剂浮选指标稳定可靠,药剂配方简单。  相似文献   

11.
刘滨婵  刘建业 《黄金》1992,13(11):43-48
本文主要对岩金混合矿石的捕收剂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异戊基黄药这种捕收剂的性质,论述了异戊基黄药对山东某金矿混合矿石的浮选试验及工业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并且把常规的丁基黄药与其比较,指出了异戊基黄药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从而为岩金混合矿石的浮选药剂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EDTA提高含金多金属硫化矿选别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树高 《黄金》1992,13(11):32-36
本文通过EDTA在含金多金属硫化矿浮选中应用的研究,论证了应用EDTA提高选别指标的优越性,为含金硫化矿矿石浮选找到了一种新的调整剂。  相似文献   

13.
吕淑湛  崔拴芳 《黄金》2021,42(4):56-59
某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1.24%,自由氧化铜分布率占93.65%.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选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0%,硫化钠和硫酸铵作为硫化剂,异戊基黄药和苯甲基羟戊酸作为捕收剂的条件下,原矿经两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浮选流程,中矿集...  相似文献   

14.
周洪源  孙弘  赵祖乔  唐士科 《黄金》2006,27(6):36-39
贵州省三都地区卡林型金矿石金呈-2μm次显微粒状嵌布于载体矿物毒砂和黄铁矿中,载体矿物又以-43μm细粒嵌布于脉石矿物中,且矿石中含有大量黏土矿物和泥质矿物。应用Na2CO3入磨活化、矿泥分散浮选工艺,不仅免去了复杂的脱泥工艺,减少了细泥带金损失.而且浮选指标比过去有较大突破,金精矿品位同是50g/t,回收率则由70%增加至81.3%。  相似文献   

15.
曾桂忠  肖庆飞 《云南冶金》2013,42(1):24-26,57
在本试验中详细阐述了金、铜矿物在多金属硫化矿的镶嵌特性,分析现有生产流程的药剂制度,通过对捕收剂、抑制剂的组合试验研究,为提高该多金属硫化矿金、铜回收率获得了一个较好的药剂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疆某高碳低硫石英脉型金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通过考察磨矿细度及碳酸钠、硫酸铜、异戊基黄药、酯-205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药剂制度:磨矿细度-0.074 mm占70%,碳酸钠2 000 g/t、硫酸铜200 g/t、异戊基黄药230 g/t、酯-205 150 g/t。在此最佳条件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金精矿金品位130.14 g/t、金回收率90.93%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温建康  阮仁满 《黄金》1997,18(8):30-34
本文对安徽省某金矿磁黄铁矿型高硫含铜金矿石提高金铜回收率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了重选-浮选-氰化-浮选的联合工艺流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新工艺与原工艺相比,氰化钠耗量减少了3kg/t,浮铜捕收剂节省了75%,金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和15%,同时综合回收了有价伴生组分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OK2033是为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氧化铜矿开发的新型氧化铜矿捕收剂,本文主要研究了OK2033对国内氧化铜矿的捕收效果和对矿石的适应性。OK2033用于吉林某地氧化铜矿浮选,效果好于羟肟酸,粗选回收率比羟肟酸高出1.5%以上,铜粗精矿品位高出近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