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动 《上海建设科技》2014,(2):52-54,69
从规划、设计和施工三方面探讨了《园冶》对上海园林绿化建设的影响,以及上海园林绿化建设实践对《园冶》的继承。认为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部分指导思想和原则与《园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上海的园林绿化建设在设计思路、植物和园林小品应用上借鉴了《园冶》表现手法;在园林建筑和小品、假山施工方面,仍有《园冶》影响的痕迹[1]。  相似文献   

2.
吴肇钊  陈艳  吴迪 《风景园林》2011,(6):98-100
《园冶》为世界最早记述造园的不朽著作,具有学术理论、实际运用、国际交流的重大价值,但不少内容令人似懂非懂,对造园实践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用江南园林实景的手绘图画来图释造园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法之一;而谈艺术创作的"园说""借景"二篇则用传统山水画释义,总计例图超千幅;结尾增加的"海外交流篇",附219幅传统园林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园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造园名著.1981年陈植先生的<同冶注释>使<园冶>能够广泛流传,但由于其专业性,多少令人半懂不懂.笔者认为图释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式,现选择7页已完成的<园冶图释>精粹掇山篇公示,敬请学界评议指教.  相似文献   

4.
知应时间是藉以与自然节律同步,创造“天人合一”理想境域的必要途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梳理《园冶》中的气象、物候、风物等时间性要素;借助当代气象、物候资料,结合古代医学、民俗、文学类文献对其进行甄别,验证其科学性;凝练古代造园活动和园居生活中的遵时智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阴帅可  杜雁 《中国园林》2012,28(1):85-87
“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园冶》书中较少论及其体的造园技术和方法,而是在深刻理解意境的基础上运用以境启心、以境论景的写作方法向读者阐明了因境成景,景境互融的基础设计思维,即在合理顾及地宜、人宜的前提下,发挥设计师的能力,创造出优美之景致,感人之意境,通过与其他园林古籍理论和园记历史实景的类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6.
知应时间是藉以与自然节律同步,创造“天人合一”理想境域的必要途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梳理《园冶》中的气象、物候、风物等时间性要素;借助当代气象、物候资料,结合古代医学、民俗、文学类文献对其进行甄别,验证其科学性;凝练古代造园活动和园居生活中的遵时智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园冶》在我国古典园林的理论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全书涉及造园事宜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共三篇11章专论,虽然理水的内容在文章中频繁出现,但没有一个"理水"的专门章节。因此,文章主要对《园冶》中水景的设计与处理进行一个有序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贾珺 《中国园林》2015,(2):106-109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注释未臻完善。通过仔细审读原文3处相关记载,针对《〈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一文所论证的陆云精艺应为陵云精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此处的陆云实为人名而非建筑之名,并对陆云代表作《登台赋》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以供参证。  相似文献   

9.
李桓 《中国园林》2013,29(1):65-69
考察了《园冶》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并再考了《园冶》对现代造园学的启示。考察范围具体为:1)《园冶》在日本的传播;2)《园冶》的现代版和诸版本的比较;3)日本造园学最近的趋势;4)再探《园冶》之精华。结论为:《园冶》在历史上对日本的造园学、文学和美术等领域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营造学社的版本面世之后又对日本有过新的影响,但在与原版的对照与校正方面尚存疑点;传统的造园学在向现代接轨中尚存的问题,但《园冶》中的基本概念在现代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薇 《中国园林》2004,20(6):11-11
中国被称之"世界园林之母",其琳琅满目的植物及璀璨的造园艺术,被列为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之一.在中国古代众多的造园家和造园文献中,晚明·计成及其所著<园冶>,是杰出的代表.计成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造园家,而且是卓越的造园理论家.他所撰著的<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国造园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名著.<园冶>的写作背景扑朔迷离,内容丰富多彩,风格仪态万千,而其刊行、流传、湮没、重现的曲折经历,更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1.
《园冶》是一部很难读懂的最古老、最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著作。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园冶〉文化论》的新书,作者张薇博士具有历史学家、旅游和园林专家的背景,以其广博的学识对《园冶》名著从哲学、文学、艺术、生态学、人居环境、文化风俗等多方面进行了精辟的研析,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12.
关注了17世纪的造园名著《园冶》,并以屋宇篇为焦点.作者要旨有二:首先,在各注家对《园冶》原文断句及标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文句结构及暗含论题的新认识;其次,阐明原文的暗含视界,突出各种关乎文化特征的前提.在这其中包含3个问题:1)园林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理念是什么?2)如何看待目标一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未在原文出现?3)对于现代建筑类型分类的一般见解与原文对建筑类型的认识有何差别?  相似文献   

13.
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峰和典范,这座历史园林遗产的保护是中国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的重要问题。基于对圆明三园各个景区现状进行的全面详细的实地调查,从山水体系、景点遗址、植物景观等角度与全盛时期进行对比,探寻发生的变化。分析圆明三园作为遗址公园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园冶》与《作庭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韬 《中国园林》2010,26(3):94-96
日本园林的基本山水框架是由中国直接继承过去的,但意境、风格却与中国园林有很大不同。《作庭记》作为东方园林史上最早的专著,反映了早期日本园林的基本风格;而《园冶》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造园专著,则更多地反映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通过比较2部著作在理石、理水手法和园林意境等方面的差别,得出中国园林重品赏和文学化表达,视造园如作地上文章;日本园林则更重视具体技术手法和自然风格。  相似文献   

15.
周曦  葛书红 《中国园林》2005,21(11):69-71
最近,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本来是值得广大专业人员高兴之事,但我们在高兴之余,也不得不注意到其中的一些高调之音.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被一些空泛的概念所掩盖,影响实质性问题的解决.已经到了把问题找出来,再去解决问题,而不仅是空谈"主义"和"概念"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焦雷  郑青松 《中外建筑》2007,(10):50-54
本文从河南叶县县衙群体空间布局、楹联文化、屋顶文化、风水文化等角度,通过对叶县县衙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叶县县衙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提出了建筑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文化的观点,以便使"正在消失的中国县衙"所蕴涵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孟彤 《华中建筑》2011,29(11):94-96
雍正的大臣为圆明园看风水,称其格局按九州爻象和九宫处合法,但该园前朝和后寝的造园理念是不尽相同的,其对于九州爻象和九宫形式的运用也出自不同思路,忽略前后区域的不同就会造成分析其风水格局与立意的困难.圆明园兼有游憩和听政双重功能,在追求恬淡自然的园林意境的同时,还要兼顾政治理想的表达,这种要求不但使得其前后区域应用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