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RE、Mg及Ti对Zn-4.5%Al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Zn-4.5%Al合金中添加微量合金元素RE、Mg及Ti的微观组织及耐蚀性进行研究,对添加单元合金试样进行了金相观察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RE、Mg和Ti的含量分别为0.10%、0.10%和0.03%时,耐腐蚀性效果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SEM观察和中性盐雾腐蚀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Zn-4.5%Al-0.10%RE-0.05%Mg-0.05%Ti合金具有优良的共晶组织和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250℃以■=0.025min~(-1)测到的 Zn-5%Al 合金的超塑性 m-δ曲线均属式。w_0/l_0值加大使 m_0,m_L 和δ_F 值增大,但对δ_L 和 m_F 值无大影响。试样厚度的加大(由1增大到2mm)仅使δ_L 和δ_F 值增大,考虑 w_0/l_0比值的影响,C_3~((m_0-m_L))-(m_L=m_(mas))型C.L.m-δ方程式规划为:或其中,m′_0(W_0/l_0)=m_0,m′_0>m_0;m′_L(w_0/l_0)=m_L,m′_L>m。w_0/l_0=0.15—0.39。当w_O/l_0=1时,缺口效应消失,δ(或δ_F)值为最大。  相似文献   

3.
热浸镀Zn-6%Al-3%Mg镀层合金层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Q235钢分别在Zn-6%(质量分数,下同)Al和Zn-6%Al-3%Mg合金锌浴中浸镀不同的时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合金镀层显微进行观察,分析镀层层合金层的相组成及生长过程,研究Mg对合金层生长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在Zn-6%Al和Zn-6%Al-3%Mg合金镀层中合金界面层组成主要是Fe-Al-Zn化合物,Fe-Al-Zn合金界面层阻碍了脆性Fe-Zn层的形成。Mg加入Zn-6%Al锌池中后促进了界面反应,缩短了合金层出现所需时间,并使合金层的生长更加致密均匀,稳定合金层使其不被液相侵蚀破坏而溶解。Mg的加入阻碍了扩散通道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向两扩散组元成分点连线移动的趋势,减少了锌液进入合金层,稳定了合金层。Zn-6%Al-3%Mg镀层合金层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厚,合金层的生长呈抛物线规律,主要受扩散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4.
低碳钢热浸Zn-0.15%Ni合金镀层组织及第二相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浸Zn-Ni合金镀锌方法,在含0.03%-0.36%Si的低碳钢上获得Zn-Ni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浴中Ni含量和钢中Si含量对镀层中δ相和ζ相生长速率的影响,以及Zn-Ni合金镀层η相中的第二相粒子即Zn-Fe-Ni三元化合物Γ2相粒子的形成和长大过程,结果表明,在Zn-0.15%Ni镀浴中,含硅0.03%-0.215%钢镀层的ζ相明显受到抑制,δ相厚度略有增加,Γ2相粒子的形成和长大过程包括ζ相的溶解,Γ2相的形核和成比例吸收铁,镍而长大。  相似文献   

5.
Fe-Cr合金镀层结构及非晶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PS分析了非晶态和晶态Fe-Cr合金镀层表面及内部物质存在形式,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镀层Cr含量与晶粒大小的关系,认为Fe-Cr非晶态镀层符合微晶结构,由于镀层Cr含量增加引起Fe晶粒细化以及CrC相夹杂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镀层非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商业铸态纯锌和纯铝为原料,制备得到Zn-1Al铸态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Zn-1Al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利用万能试验机测定Zn-1Al铸态合金的压缩力学性能,利用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征Zn-1Al铸态合金的生物降解性能和诱导Ca-P沉积能力。结果表明,向Zn中加入1%(质量分数)的合金元素Al后,铸态纯锌的显微组织明显细化,且Zn-1Al合金的压缩力学性能也较铸态纯锌明显提高。模拟体液浸泡实验结果表明铸态Zn-1Al合金在浸泡过程中降解速率与铸态纯锌相比未出现明显差别,但Zn-1Al合金能更有效地诱导Ca-P沉积。  相似文献   

7.
热浸镀锌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浸镀锌液中添加合金元素,将对镀层厚度、显微组织、耐蚀性和外观质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含有镍、镬、钛、锰、铋的5种合金镀层技术,探讨了这几种合金元素对热浸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8.
热浸Zn-Al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热浸Zn-Al合金镀层的研究,包括含Al量不同时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特点以及添加元素RE,Mg,Si的作用.介绍了Zn-5Al-RE、Zn-5Al-Mg、Zn-55%Al-1.6Si镀层和Zn-23%Al-Si镀层的组织结构、性能和防腐蚀机理及其应用场合以及Zn-Al合金镀层应用于批量热镀锌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非晶态镍—钼合金及其镀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楠 Sada.  YN 《材料保护》1994,27(11):8-12
研究了在柠檬酸盐镀液中实现Ni,Mo共沉积的电解条件,获得了含Mo量为16.41%-61.35%(wt)的Ni-Mo合金。讨论了金属浓度比、阴极电流密度、PH值、搅拌、温度等因素对合金成分的影响,考查了所得合金的X射线衍射结构,认为沉积的Ni-Mo合金随着Mo含量的增加为Ni基取代型固溶体、过饱和固溶体、非晶态。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热浸镀铝锌合金层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产物的表面电阻测量、交流阻抗法测R_p及C_d、X—射线衍射等试验,从宏观到微观得出相互一致的结论,即55Al—Zn层在各种介质的腐蚀产物为一层致密的、不易导电的异相薄膜,它主要由含结晶水的硫酸铝锌的非晶体物质组成。它的生成有助于提高55Al—Zn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通过自主研究的微弧氧化工艺在AZ9lD镁合金表面获得了表面质量良好的彩色陶瓷质氧化膜。利用EPMA-EDS、XRD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微弧氧化膜层的截面形貌和相结构,并采用NaCl溶液浸泡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考察了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显示,氧化膜分成内外两层,外层为尖晶石型的Mg、Al的硅氧化合物陶瓷膜,具有坚硬的特点;内层为含少量硅的Mg、Al复合氧化物,与基体结合牢固,结构致密,形成了硬度和韧性的良好组合。氧化膜具有极佳的耐蚀性,性能优于铬酸盐阳极氧化膜。  相似文献   

13.
硫化氢盐水中55%Al-Zn镀层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55%Al-Zn镀层钢板,镀层中间相的化学成分为52.02%Al、3.89%Zn、2.42%Si、41.66%Fe,熔炼了中间相合金,测试了中间相合金在不同浓度硫化氢盐水中的腐蚀速率,探讨了其腐蚀行为。测试了中间相合金在硫化氢盐水中的自然腐蚀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结果表明,中间相合金在该介质中的耐腐蚀性是55%Al-Zn合金层的2-13倍,比基体钢高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Al-Zn合金热镀层的化学组成与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EI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制备不同合金成分的热镀 Al- Zn合金镀层基础上 ,于不同介质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有关电化学的测量。可知含铝量 5 %和 5 5 %的两种样品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而含铝量约在 2 5 %左右的防腐性能最差。从所得到的电化学参数分析证实了上述差别。这三种典型成分的特殊性 ,说明了防腐性能与铝含量并不呈线性关系 ,而可能与合金镀层的结构、腐蚀产物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电压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由于镁合金耐蚀性差,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 SEM-EDS,XRD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电压对MB5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相结构与成分的影响,并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考察了氧化膜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处理电压对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成分有显著影响,而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成分又直接影响其耐蚀性.在120~200 V下进行微弧氧化,160 V时试样耐蚀性最好.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由α-MgF2,MgO,Mg2SiO4和MgAl2O4等含硅或铝的尖晶石型氧化物组成,随着氧化处理电压的增加,MgO的含量明显增加.微弧氧化时出现氧化膜微区熔化,溶液离子与基体合金都参与了微弧区物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以锆英砂和电熔镁砂为原料,合成ZrO2增韧的镁橄榄石材料,进而加入鳞片状石墨,得到Mg2SiO4(-ZrO2)-C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该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成。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侵蚀性和热震稳定性,是一种新型耐火材料。,The forsterite-zirconia material have been produced from the zircon and magnesia, adding graphite, to produce a Mg2SiOZrO2-C.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have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microscope, SFM,X-ray, diffractometer and DTA. It is a nice refractories that the brick have densed 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goo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wear-resistance, and good resistance to the corrosion by iron-oxide slay.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铸态Zn-5%Al(质量分数,下同)共晶合金在20~350C热循环相变条件下进行拉伸时具有超塑性,当施加的初始外应力σ0低于1-4MPa时,铸态Zn-5%Al合金一次热循环过程中的应变增量εt与应力σ0成线性关系,符合Greenwood-Johnson的相变超塑性模型.热循环过程中,铸态Zn-5%Al合金产生的相变内应力变形主要通过α/β界面间的扩散来快速协调.未经淬火处理的铸态Zn-5?合金,共晶组织中的α相呈长条状,界面扩散协调效果较差,因而超塑性延伸率较低;而经过淬火处理以后,α相发生球化,其条状长度变短,而且淬火保温时间越长,α相的球化程度越高,在进行热循环相变拉伸时,对内应力塑性变形的扩散协调效果越好,因而更容易获得较大的应变速率和较高的断裂延伸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试验研究9%Cr耐热钢等轴锻态组织1000~1300℃、应变速率0.005~5s-1、50%变形程度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热变形参数对应力-应变曲线和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及规律的影响,并建立该合金不同应变条件下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9%Cr耐热钢突破传统始锻温度控制在1200℃左右的现状,采用适当提高热变形温度、增大应变速率的热变形新工艺,可以获得良好的组织和性能,并能够有效地防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新型铝锂合金由于其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弹性模量、高损伤容限等优良性能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由于特殊的微观组织以及锂元素极高的化学活性,新型铝锂合金容易发生局部腐蚀,严重影响合金构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对新型铝锂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在合金腐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型铝锂合金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