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燃料电池3种典型仿真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料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分布式电源,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建立繁简适宜的仿真分析模型对于研究其在各种扰动下的动态行为意义重大.文中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为例,介绍了SOFC的3种模型,即详细动态模型和忽略燃料电池内部气体分压力变化的2种简化模型.针对不同运行及故障情况,分别采用这3种不同模型对SOFC发电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给出了3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示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实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西门子公司在欧美几个应用示范工程。这些示范工程旨在对该技术进行考核,为实现其商业化运行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美国马塞诸塞州的ZTEK公司自1984年开始开发集成的平板式同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系统,1994-1995年,ZTEK在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的资助下成功运行了一个1kW级的平板式SOFC发电系统,随后又与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共同建造了一个25kW的SOFC发电系统,首次安装在美国的亨茨维尔,于1998年初开始运行,然后于2000年8月回到ZTEK公司总部继续进行测试,累计运行超过25kh。  相似文献   

4.
霍海波  朱新坚  曹广益 《电源技术》2007,31(10):833-836
简单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单体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然后详细介绍SOFC的电极、单电池、电堆、系统四个层次的建模以及SOFC控制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接着讨论SOFC电池数学建模的发展方向;最后,针对SOFC系统的非线性、大时滞、多输入多输出和随机干扰等特征,提出了几种适宜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SOFC/GT/KCS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热力性能的数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利用EES软件仿真模拟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憥分析,并研究了空气流率、燃料利用率、燃料流率、压气机压比、水蒸气碳比的变化对联合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SOFC的发电效率为49.2%,系统总发电效率为67.6%,系统总火用效率为68.16%;系统的各部件中,火用损失较大的部件依次为SOFC、后燃烧室、燃气轮机、预热器3和余热锅炉;当燃料利用率为0.85时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最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空气流率、燃料流率或水蒸汽碳比的增加,联合循环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相比,排气温度更高,有利于组织底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回收排气的余热。SOFC对燃气中杂质的容许值较高,更有利于与煤气化结合,以煤气做燃料电池的燃料,最后形成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G—SOFC)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燃气轮机(gas turbine,GT)混合发电系统,利用平衡态重整器模型、一维SOFC模型以及搭建于Ebsilon?中的燃气轮机系统模型,在不同燃料预重整份额和SOFC燃料利用率的设计工况下,开展混合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SOFC燃料利用率并不会对应高的系统发电效率。混合发电系统效率最高点出现在热耦合策略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小的设计工况下。燃料内重整可以提高混合系统的效率,但也要求SOFC运行在极端的设计工况下;燃料外重整则可以提高系统设计的灵活性,降低混合发电系统对SOFC的依赖。仿真分析显示,通过合理配置SOFC燃料利用率和燃料重整过程,有望在不依赖燃料内重整的情况下,提高混合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新型的发电系统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联合发电系统,在该联合系统中SOFC不但可产生电能,同时为PEMFC提供富氢的重整气产生额外电能,提高了燃料能量转换率,也节省了外置重整器的设备消耗。该文基于质量、能量平衡并耦合电化学知识建立了SOFC-PEMFC联合发电系统模型。详细讨论了系统参数(燃料利用率、空气与燃料流量比和燃料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本文设计工况下,SOFC-PEMFC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别为54%和723%,高于同一功率等级下的独立SOFC发电系统和重整器-PEMFC发电系统;另外,合理的空气与燃料流量比可以改善系统性能;SOFC燃料利用率为75%时,系统发电效率达到最大;燃料流量对系统发电效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电化学特性和微网的运行要求,建立了含SOFC、BOOST变换器、蓄电池(BESS)、双向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和滤波器6部分的SOFC发电系统整体模型,提出了适应各种运行状态的控制策略。DC/AC逆变器采用V/f下垂控制,包含内环电流和外环电压;逆变器控制模块中包含重连同步环节,作用于微网从孤岛到并网模式的平滑转换。为了提高SOFC的动态响应速度,在直流母线侧并联储能蓄电池,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的滞环充放电控制来提高功率调节速度。构建了包含SOFC发电系统的微网模型,并网、孤岛以及两种模式间切换时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SOFC发电系统模型能正确反映SOFC的电化学特性,控制策略效果良好,能在微网各种运行条件下保证微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发电技术之一。文章从SOFC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应用改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al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对SOFC建立了 负载稳定和负载变化2种情况下的电特性模型。由于数据来源不足,首先根据SOFC的工作原理,运用电化学、流体动力学等学科理论,建立SOFC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获取ANFIS辨识模型的训练和预测数据。仿真结果显示了改进的ANFIS技术对SOFC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健  许世森 《热力发电》2004,33(7):78-79,83
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发电系统组成,并用稳态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发电系统进行模拟,估算的输入数据及模拟结果与国外类似系统的实验数据非常接近,说明模拟是成功的,为进一步优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种炉膛压力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峰  忻建华  边曙光 《热力发电》2005,34(2):46-47,56
针对炉膛压力单回路调节系统,参考国内外一些6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控制策略,提出了炉膛压力测量回路的信号处理模型。分析和研究了压力测量信号采集处理时减少系统波动的方法,并用仿真方法验证了该处理模型的优点和合理性。该方法现已成功用于邯峰电厂660MW机组的炉膛压力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本体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健  许世森 《热力发电》2004,33(12):13-16
简要介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运行机理及影响因素;应用Aspen P1us软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本体及其电解质进行了模拟,用测算的方法得到1MW电池本体所需的燃料、空气和水蒸气的流量,并用编写的Fortune模块对电池的发电量、电压和效率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用国外实际运行数据校验,证明所建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阳极支撑平板状SOFC过电势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于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物排放等特点,是未来发电的主要方向。当电池运行产生电流时,就会伴随电荷传输产生活化极化,伴随质量传输产生浓差极化,根据材料导电性的不同相应产生一定大小的欧姆极化,从而降低了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并对电流密度和输出功率产生影响。为了能使燃料电池更好地运行,就必须要了解对过电势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所以建立了阳极支撑的平板状SOFC过电势模型,分析了电流密度、温度以及一些结构参数对三种过电势的影响,对阳极支撑型和电解质支撑型燃料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开发陶瓷膜燃料电池(CMFC)大有可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孟广耀 《电池》2002,32(3):142-14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是世界公认的高效、便捷和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探索新型的高电导率电解质材料和发展薄膜化制备技术 ,研制高性能的中温陶瓷膜燃料电池以克服传统SOFC的高温操作带来的技术困难 ,近几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简要介绍了这一历史性进程 ,特别是作者实验室的工作进展。提出了我国陶瓷膜燃料电池产业化的构想 ,展望了这种先进能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建模难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pi-sigma神经网络建模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线修正隶属函数和结论参数,使得网络能够自主、迅速有效地收敛到要求的输入和输出关系,从而达到精确建模的目的.利用不同文献的实验数据,分别建立反应气体压力、电池温度、燃料气体组成及燃料利用率多变量的SOFC模型.应用仿真对该建模的有效性和建模精度进行了检验.最后在该混合pisigma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作参数对sDFC工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发电具有效率高、噪声低、排放低的优点。为评估煤层气SOFC发电系统性能,并与现有燃气内燃机发电技术进行对比,在AspenPlus模拟环境中构建了SOFC发电系统流程,研究30%和91%煤层气浓度下水碳比、电流密度、空气预热温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燃气内燃机发电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使用30%浓度煤层气时,SOFC发电效率为38.7%,略低于燃气内燃机发电效率,年CO2排放量与燃气内燃机接近;使用91%浓度煤层气时,SOFC发电效率为53.2%,高出燃气内燃机13.4%,年燃料成本降低24%,年CO2排放量相比燃气内燃机降低23%;受大量冷却空气的影响,SOFC的NOx排放是燃气内燃机的2倍。由结果可知,当煤层气浓度在30%以上时,SOFC相比燃气内燃机才具有效率优势;煤层气浓度越高,SOFC的效率优势越明显;当煤层气浓度低于30%时,建议仍使用燃气内燃机进行发电。  相似文献   

18.
倪云峰 《热力发电》2004,33(6):48-50,47
针对目前国产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漏风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把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空气预热器漏风控制的基于自适应模式的新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可控性,降低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为机组的安全满负荷运行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solid oxide fuel cell combined heat and power,SOFC–CHP)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该系统由重整器、燃料电池电堆、燃烧室、2个热交换器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发电规模为70 kWe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析因试验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对系统的部分设计参数进行了析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系统发电功率的主要设计参数是燃料利用率和过量空气比率;影响系统热回收和电热比的主要设计变量是燃料利用率和水蒸汽与碳的比率,且这2个参数的交互作用较过量空气比率对系统影响显著;阴极排气再循环比率对系统热、电功率的影响甚微,不是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整个研究工作为SOFC–CHP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