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褐煤易风化变质,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富有自燃倾向,不适宜长距离运输等特点,对国内外褐煤干燥技术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各干燥技术的工作流程、优缺点及应用情况。介绍了褐煤干燥成型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成型的褐煤中,Mt都低于0.10%,Mad低于0.01%,Qnet,ar可达到25.03 kJ/g,与原煤相比提高了46.12%。褐煤干燥成型技术可有效提高褐煤煤质,降低系统复杂性,干燥成型后褐煤的化学稳定性明显提高,褐煤干燥成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开发应用较为广泛的褐煤干燥提质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褐煤提质加工是有效利用褐煤的关键,有些褐煤干燥提质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应在传统的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基础上拓展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动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尽快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传统热力干燥在褐煤电厂应用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投资和低安全性等问题,开展了褐煤过热蒸汽干燥机理的试验研究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过热蒸汽的干燥效果优于常规热空气;中试试验系统能稳定、连续地对褐煤进行干燥,且干燥产品符合褐煤干燥实际工业应用的要求。最后提出了过热蒸汽预干燥低质煤提质洁净煤技术(SCU技术),对其在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先进性作了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CU技术节能节水、安全性高,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褐煤干燥提质过程中的水资源化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可以提高煤阶并回收宝贵的水资源,降低干燥提质单元能耗。本文从介绍褐煤中水的存在形态出发,围绕烟气直接干燥、蒸汽流化床干燥、微波干燥、机械热压脱水干燥等工艺综述了近年来干燥水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讨论分析了褐煤干燥与水回收利用工艺的选择原则。在回收褐煤中丰富的水资源时,除了单纯考虑回收褐煤中的水资源,还应权衡褐煤干燥工艺、干燥温度和干燥介质、干燥水蒸气的余热利用方式以及干燥工艺上下游间的衔接等因素。基于目前褐煤资源的主要用途,将干燥尾气采用换热技术回收低温余热和干燥冷凝水直接净化处理后的二次回用技术将是以后的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技术进展,从褐煤的析水特征及产业耦合应用等角度,结合国内典型在役褐煤干燥产业化装置实践,探讨褐煤干燥技术优势和发展趋向。分析结果表明,褐煤管式蒸汽干燥技术具有安全环保、稳定高效等技术特征和投资、运行成本低的经济优势,是褐煤干燥产业主流技术方向,并应趋向"安全环保、升级示范、产业耦合、水分回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热机械脱水(MTE)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MTE工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邢磊 《化学工业》2014,(4):24-27
褐煤水含量较高,限制了褐煤的应用范围。褐煤的脱水干燥是褐煤提质的关键步骤。文中综述了不同的褐煤干燥技术,并对其相对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和褐煤干馏技术以及这两类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中国褐煤提质市场和主要干馏工艺的发展建设现状,总结了中国褐煤提质工业的发展情况。2008_2012年,中国干馏提质项目明显增加,而干燥提质项目数量基本稳定,多用于坑口电厂的电煤干燥;2010年项目总量和投资额出现低点,2011年以后,中国褐煤提质项目投资额成倍增长。阐述了目前国内主要的褐煤干馏提质项目主要有国富GF褐煤提质工艺、LCC提质工艺、DG工艺直立炭化炉工艺、ZDL工艺等,并对各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了中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为:减少褐煤直接燃烧,加大褐煤提质再利用;以褐煤干馏提质为主,辅以干燥提质;褐煤资源的多联产梯级利用逐步成为褐煤资源利用的主导;褐煤提质装备系统大型化将是褐煤综合利用系统装备开发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9.
利用褐煤资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大力研发与推广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对提高褐煤使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煤干燥技术的分类,并对几种典型的褐煤干燥技术,如管式干燥、蒸汽管回转干燥、蒸汽流化床干燥、床混式干燥、热机械脱水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烟气滚筒干燥技术、带式干燥技术、褐煤轻度热解干燥提质(LFC)工艺、振动混流干燥技术、国能富通干燥炉工艺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这几种褐煤干燥技术在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展望了褐煤干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春 《化工设计》2011,21(1):3-5,37,1
介绍褐煤的基本性质和几种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DWT法)、热脱水工艺和LFC褐煤干燥等,简单分析各工艺,展望褐煤干燥提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褐煤清洁高效利用,在分析维多利亚褐煤煤质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先进的褐煤干燥及气化技术。褐煤干燥工艺主要有蒸发干燥和非蒸发脱水2种,重点分析了磨煤机干燥工艺、褐煤浆生产高致密褐煤球干燥工艺、回转蒸汽管干燥工艺和机械热挤压脱水工艺的工艺流程和应用现状,其中磨煤机干燥工艺和回转蒸汽管干燥工艺技术比较成熟,工业应用较多。论述了维多利亚褐煤气化工艺中的褐煤集成干燥气化工艺和增压流化床气化工艺,提出若将褐煤集成干燥气化工艺中的空气气化改为富氧或纯氧气化,并通入一定比例水蒸气,该工艺有望应用于中国煤化工领域,生产化工合成原料气,为中国褐煤高效洁净利用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3.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热脱水工艺、机械热压脱水(Mechanical and Thermal dehydration即MTE),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Super-heated steam Fluid bed low-rank Coal Upgrading简称"SFCU")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SFCU工艺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褐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即褐煤中的水分主要由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组成,其中外在水分较易脱除。介绍了国内外褐煤干燥提质技术、针对高水分褐煤干燥研发的新技术及与褐煤干燥相关的其他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新研发的褐煤干燥技术中,过热蒸汽流化床褐煤干燥技术(WTA)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安全等特点,在单位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褐煤无粘结剂型煤的成型工艺及型煤耐水性能的试验研究,说明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技术制备的型煤样品质量良好,吸收水分的速率大大降低,热解与燃烧活性也有所下降。最后分析了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机理,即主要有沥青假说、腐植酸假说、毛细孔假说、胶体假说和分子粘合假说5种。  相似文献   

15.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褐煤干燥成型技术是将成本低廉的富含水分的褐煤在一定温度下经脱水后转化成为具有类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提质后的褐煤更有利于综合利用、运输和贮存,且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介绍了国外7种褐煤干燥工艺技术和褐煤热压成型技术;着重论述了管式间接干燥工艺和高压热压成型工艺的干燥过程、成型过程、工艺特点及优缺点;通过工艺设计数据、物料衡算基准和关键设备配置,例举了褐煤干燥成型工艺设计应用实例;分析和论证了褐煤成型过程的性能保证和安全性保障。对褐煤干燥成型生产装置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建设1套百万吨级的褐煤干燥成型工厂,其建设投资约为3.8亿元,型煤加工成本约为60元/t。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外典型褐煤干燥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技术特点等,并从技术适应性、工艺条件、干燥效果、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表明:美国K-Fuel工艺要求入炉粒度较其它技术大,适应性稍差;褐煤提质后均可作为锅炉燃料。干燥温度越高,褐煤干燥效果越好。德国泽玛克管式干燥成型技术、美国K-Fuel工艺为带压干燥,其他工艺为常压工艺。5种工艺可降低水分7.0%~25.0%,增加热值3.24~5.94kJ/g;澳大利亚BCB工艺、神华HPU-06工艺、德国泽玛克管式干燥成型技术产品为型煤,规格可调;其他工艺产品粒度变小。神州干燥-干选联合工艺回吸可能性大、自燃特性改善不明显,其余工艺深度脱水后可防止自燃,不易回吸。5种工艺污染物排放均较为简单,对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