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取自某工厂的一株未知乳酸菌种进行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及菌种鉴定。以乳酸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落数、菌落大小及溶钙圈大小为检测指标确定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为最优乳酸菌固体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对其固体和半固体形式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半固体培养较固体培养更适于乳酸菌生长。通过对乳酸菌生长曲线、pH-t曲线的绘制,了解了此种乳酸菌的生长特性。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实验,如:吲哚试验、接触酶试验、运动性检测、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出此种乳酸菌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相似文献   

2.
环境中甾体激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功能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环境中日益增长的甾体类激素污染的环境问题,寻找相关的菌及其关键基因就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含1.6-4.1%NaCl的SIN培养基从大连海港附近所取海水样中筛选能够降解并利用甾体激素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ELISA检测3-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羰基还原酶(3-HSD/CR)活性。利用PCR技术克隆3,17-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ELISA技术检测该基因的活性。结果表明筛选到的微生物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H5-1,具有3-HSD/CR活性,对PCR克隆的3,17-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经测序比对同源性为99%,ELISA检测初步证实了该基因的活性。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后期转入受体细胞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酶活性鉴定及构建甾体激素降解工程菌株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酵白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泡白菜中分离出5个具有乳酸菌菌落特征的菌株,菌株编号分别为cl~c5,经革兰式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理试验等初步鉴定为乳酸菌。5个菌株分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环丝菌属,丹毒丝菌属等4个属。C4菌株产亚硝酸盐,不宜作为纯种发酵菌种,其余菌种在纯种发酵时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产酸能力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淮安市城区普通娱乐场所内四季空气中细菌、真菌污染情况作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城区娱场所细菌、真菌污染较严重 ,四季中 ,细菌污染冬季最高 ,真菌污染夏季最高 ,污染菌多为对人体有定危害的病原体菌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电渗析法从含铜、铁、镍离子的酸性溶液中回收硫酸的行为。测定了电流密度、给液的初始酸浓度、金属离子类别和浓度对硫酸回收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液中初始硫酸浓度为10~200g/l,金属离子浓度4~50g/l时,硫酸可以通过电渗析法有效地进行回收,有少量金属离子随同硫酸一起进入产物液.对产物液的污染程度为:铜>>铁>镍.这一现象可由实验所测得的膜电阻:铜<铁<镍得到解释。电渗析过程中硫酸从给液到产物液的转移效率与给液中金属离子类型无关.而与给液的初始酸浓度和电流密度有关,能量消耗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与给液的初始酸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厌氧消化过程中,产酸与产甲烷的速度平衡依赖于产酸菌与产甲烷菌的相对增长速度。通过对莫诺(Monod)方程的研究,找到二者平衡与调控的一般方法,并主要讨论通过控制消化器负荷实现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低品位磷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Af.f.)浸出低品位磷矿过程中初始pH值和底物成分对磷的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1.50~3.50时,硫酸和Af.f.都能有效提高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且当pH值为2.00、培养底物为混合矿时,Af.f.浸出磷矿中磷的浸出率最大,达到9.50%.  相似文献   

8.
水库温度分层使水库水动力特性及污染物输移过程异于均温型水库.采用三维非线性RNG浮力流模型对分层水库污染物输移的典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水体分层条件对污染物输移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分层条件下污染物在不同密度流流动区域射流区、交换区、潜流区的输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库分层条件对污染物输移有显著影响,污染物输移的分离点水深、交换区厚度、无量纲时间参数与水库分层强度成反比.研究结果可为水库水质、水生环境管理与调度、水库应急预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甘薯叶绿原酸的抗茵活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甘薯叶绿原酸、红曲色素、亚硝酸钠加入到发酵香肠中,采用正交实验L9(3^4)对储藏30d的发酵香肠的挥发性盐基氮进行测定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叶绿原酸对植物乳杆菌、葡萄球菌、汉逊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发酵剂生长产生的绿原酸浓度达到250μg/mL,复配型防腐剂的最佳添加量为:红曲色素1200mg/kg,亚硝酸钠50mg/kg,绿原酸200μg/g。  相似文献   

10.
在陶瓷微滤膜过滤过程中,微生物以及其胞外聚合物在膜表面和孔道内的滋生和黏附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陶瓷膜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受污染陶瓷膜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陶瓷膜运行过程中,膜通量下降为初始计通量的40%左右停止使用,需进行反冲洗,陶瓷膜停止使用7 d以上未进行冲洗的无法直接使用,需进行进一步处理;膜通量衰减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夏季要明显快于冬季,在温度为15℃以下的冬季使用,受污染膜表面的微生物生长不明显,陶瓷膜可连续间歇运行,无需过多地冲洗;腐殖酸能够为滋生的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是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成分;投加适量的次氯酸钠,可有效提高膜通量,是控制膜管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