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建军 《石化技术》2021,(5):5-6,28
针对京标V0#车用柴油润滑性能波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柴油馏程、密度偏低、柴油含水以及抗磨剂疑似变质,是其润滑性能波动的主要原因.指出物质组成是决定柴油润滑性能的内因,抗磨剂只起辅助作用.酸性抗磨剂过量使用,不但不能有效改善车用柴油润滑性,反而引发车用柴油酸度超标.  相似文献   

2.
张文华  赵良 《高桥石化》2008,23(2):20-23
为了考察柴油清净剂在车用柴油中的使用效果,在符合京标B标准的柴油中添加柴油清净剂,进行了XUD9台架试验。进行实车试验时,通过内窥镜观察了喷油器积炭情况。一系列试验表明,在车用柴油中使用清净剂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产柴油润滑性改进剂CY-102实验室评价及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简称燕化公司)的工业应用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改善柴油润滑性能方面,CY-102与进口改进剂的效果相当;使用CY-102的京标Ⅳ车用柴油的酸度较低且对柴油其他性质无不良影响。按生产京标Ⅳ车用柴油1.30 Mt/a计算,使用国产柴油润滑性改进剂CY-102每年可为燕化公司节约资金约88万元。  相似文献   

4.
该地区成品油市场资源整体一般,由于天气高温闷热,车辆空调用油增加,汽油消费保持良好状态,柴油供需基本平衡,各单位汽柴油价格继续稳定。目前价格,中石化90#京标汽油价格为5766元/吨,实际出货价格为5700-5766元/吨,93#京标汽油价格为6113元/吨,实际出货价格为6100-6113元/吨,0#京标柴油价格为5320元/吨,实际出货价格为5310-5320元/吨,0#柴油报价为5310元/吨,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生产的0号车用柴油硫含量和十六烷值指标卡边、不合格问题,对0号车用柴油产品及调合组分的硫含量和十六烷值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0号车用柴油调合组分的硫含量、十六烷值的波动规律开展了调合试验,提出了可行的调合方案,确保今后0号车用柴油的顺利出厂。硫含量和十六烷值是0号车用柴油生产的关键控制项目。2015年,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石化公司)承担了置换兰成渝车用柴油管道的工作任务,对于车用柴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为苛刻。针对调合的车用柴油硫含量和十六烷值指标出现的卡边、不合格现象,本文对0号车用柴油产品及调  相似文献   

6.
以渤海SZ36—1稠油油田的油污为研究对象,研究并确定了柴油基洗井液体系最佳配方:0^#柴油与渤海海水体积比为50:50,主乳化剂HCA—X加量3.0%,助乳化剂HAS加量0.25%,稳定剂HTC加量1.0%,NaCl加量1.0%。对该洗井液的各项性能评价表明,相对0^#柴油来说,柴油基洗井液具有洗井成本低、时间短、清洗能力强等优点,并且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和储层保护性能,泵送性和沉降稳定性也完全满足现场洗井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延炼用来调合高标号汽油的组分油品种少的实际情况,提出用重整汽油和催化汽油按1∶1.2比例调合后,添加50mg Mn/l和16mg Mn/l的MMT生产93^#、95^#车用无铅汽油。工业试生产表明,生产出93^#、95^#车用无铅汽油完全符合GB7930-1999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物柴油腐蚀性能及腐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物柴油与0^#柴油以不同比例混合后的铜片腐蚀情况,分析了生物柴油的腐蚀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与不同比例的混合柴油,铜片腐蚀情况略有不同,当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掺入比例超过50%时,其铜片腐蚀不合格;以其它油脂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以任何比例掺入0^#柴油中,其铜片腐蚀均能满足要求。生物柴油的腐蚀主要是低级脂肪酸腐蚀。  相似文献   

9.
研究制定了低硫车用柴油的协议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相应的调和生产方案,产出低硫清洁车用柴油,其硫含量低于0.035%(质量分数),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达到或接近了欧盟EN590柴油的要求,能够满足欧洲Ⅱ排放标准对车用燃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原油强化蒸馏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强化蒸馏技术,可提高原油拔出率。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经过室内筛选试验,确定了GX-301型强化剂作为强化蒸馏剂,工业试验表明:GX-301原油强化蒸馏剂可提高南阳原油蒸馏拔出率0.99个百分点。在生产0^#柴油时,催化裂化原料收率增加2.89个百分点;在生产 5^#柴油时,柴油收率提高1.03个百分点,轻油拔出率提高0.9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轻柴油产品的实物质量 ,分析了目前我国轻柴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认为将于 2 0 0 2年实施的轻柴油产品质量新标准 ,要求更严格 ,因此炼油企业除了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深度加氢精制或改质 ,对直馏柴油适当加氢脱硫外 ,调整产品结构 ,把车用柴油和非车用柴油分开生产和管理 ,将是一有效而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车用柴油中污染物的存在会影响柴油的快速过滤,严重时会造成滤网堵塞等问题,因此车用柴油的洁净度不容忽视。本文详细阐述了世界典型区域和我国的车用柴油产品标准的洁净度要求及检测方法,分析了影响车用柴油洁净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大豆油-甲醇-醚3组分,以及大豆油甲酯-乙醇(甲醇)-0^#柴油3组分溶解度关系,说明从非均相到均相系统是随各组分体积分数变化而变化.考察了大豆油-甲醇-醚3组分在25℃和60℃(酯交换反应温度)时的2个三相图以及大豆油甲酯-乙醇(甲醇)-0^#柴油的三相图.结果表明,大豆油-甲醇两相反应中加入醚,可提高甲酯转化速率,25℃时3组分最佳体积比为43:35:22,60℃时3组分最佳体积比为52:29:19,说明温度高,醚用量可减少;大豆油甲酯是0^#柴油与乙醇混合燃料很好的促溶剂.  相似文献   

14.
张博 《石化技术》2023,(7):116-118
为实现灵活调节柴汽比,提高企业生产稳定性,某炼化企业尝试利用LTAG联合装置中催化柴油改质单元生产车用柴油产品。通过调整装置进料组成、操作参数等措施,最终实现了精制柴油满足国Ⅵ车用柴油标准。并进一步分析了催化柴油改质单元在正常工况与车柴工况下产率收率、精制柴油性质、脱硫率、脱氮率等一系列指标变化情况。发现在生产车用柴油时,装置氢气用量减少,精制石脑油收率增加;脱硫率、芳烃饱和率变化不大,但脱氮率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分别加入到0号车用柴油和0号普通柴油中,考察其对柴油质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ODEn加剂量为10%(体积分数)时,柴油的十六烷值、校正磨斑直径、馏程、酸度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柴油的十六烷指数降低8~10个单位,密度有所增加,闪点(闭口)有所下降,部分样品的性能指标已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在低密度、合适馏程的0号基础柴油中加入10%(体积分数)PODEn,调合后柴油试样能够满足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Ⅴ)》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我国车用柴油标准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了其现状,总结了我国车用柴油标准7项重要技术指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其不断改进的原因。车用柴油标准一直向着油品清洁化的方向趋严发展,相比欧美日,中国车用柴油标准相对滞后,提高我国油品质量势在必行。所加工原油性质重质化、劣质化,装置生产能力低,催化剂竞争力不足是影响我国柴油质量升级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展望了我国车用柴油新标准:制定符合国情的车用柴油标准、给予炼厂适当的财政补贴、严格落实对车用柴油的实施监管、研发并普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柴油生产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世界车用柴油质量的现状,分析了世界车用柴油质量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车用柴油质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各国把降低柴油的硫含量放在首位,同时逐步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进一步降低柴油的总芳烃含量和多环芳烃含量等.  相似文献   

18.
倪蓓 《石油商技》2009,27(6):77-81
随着我国环保要求的不断严格,汽车尾气的排放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为配合我国第Ⅲ段排放法规的顺利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版车用柴油,即GB17951—2009《车用柴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介绍吉林石化公司根据新的国Ⅲ车用柴油标准进行的原油加工方案优化。充分利用现有装置及组分油,可少量生产国Ⅲ标准车用柴油。或通过一定的生产优化措施,少量增加成本,增产国Ⅲ标准车用柴油,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大庆原油特性,以直馏柴油为主生产国Ⅲ柴油,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当大庆原油与俄油实现分炼时,效益更加明显,也降低了柴油质量升级的成本。为进一步增产车用柴油,需要增加柴油加氢装置的能力,增加了柴油的生产成本。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等装置的柴油改质难度大,这部分柴油不宜进入车用柴油调合组分,可调合普通柴油,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0.
迟永春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22(2):122-123,126
在生产条件和技术标准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了在生产90^#和95^#车用无铅汽油时加入一定量的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CH3C5H5Mn(CO)3])的简称)的措施,最终达到了提高汽油辛烷值、确保产品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