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敬诚  胡波 《治淮》1998,(2):25-27
安徽省霍邱县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总面积3802平方公里,人口157万人。淮河流经全县79公里,其主要支流有淠河、史河、泉河、沣河、汲河。县内有城西湖、城东湖、姜家湖三个行蓄洪区,行蓄洪面积935平方公里,调蓄洪水能力50亿立方米。 建国47年来,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伟大号召的指引下,全县治淮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淮河水患还未根除。全县遭受大小淮河水灾33年,其中行蓄洪23次,累计经济损失30多亿元。特别是1991年淮河大水,全县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13.5亿元。大水以  相似文献   

2.
汤长禄  刘万荣 《治淮》1994,(8):30-31
小淠河防洪闸位于淮河主要支流淠河下游左岸霍邱县冯瓴乡境内小淠河出口处。该闸汛期既负担排除小淠河上游来水入淠河,又可防御淠河高水位时洪水倒灌,保护小淠河西岸4万余亩耕地免受洪水灾害,同时兼有灌溉、交通等综合效益。该工程由六安地区水电规划设计院设计,霍邱县水利工程队施工,于1992年11月开工,1993年9月底基本建成。 一、规划设计与地质情况 该闸位于小淠河尾端,上游集水面积175.3平方公里,按淮河支流治理标准,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二十年一遇洪水校校,设计流量283.4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394.3立方米每秒,闸身共4孔,净过水宽20米。闸室为钢筋砼整体结构,底板高程21.00米,齿槽底高程19.40米,消力池基  相似文献   

3.
刘殿家  袁学勤 《治淮》1997,(7):43-45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重(试)点具项目,是1992年水利部以水计[1992]27号文批准实施的一项落实1991年9月国务院治淮决定的治淮骨干工程,在治淮史上是第一次。项目区分布在淮河最大一级支流沙颍河上游伏牛山区的鲁山县和淮河以南一级支流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河、淠河上游大别山区的新县、金寨、霍山县以及沂河一级支流枋河上游沂蒙山区的费县境内,该5个县都是革命老区,国  相似文献   

4.
李升红 《中国水利》2006,(22):71-71
治淮建设最大的控制性工程——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仪式11月6日在安徽省霍邱县举行。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提前1年正式建成为标志,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正全面提速。截至今年10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占总投资的近60%。  相似文献   

5.
佛子岭水电站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淮河南岸支流淠河东源——东淠河上,距下游霍山县城17km,是五十年代治淮初期兴建的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  相似文献   

6.
廖敬诚  胡波 《治淮》1999,(9):28-29
安徽省霍邱县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淮河从陈村进入县境,东行至孟家湖淠河口出境。县境内河段79公里,主要支流有淠河、史河、泉河、伴河、汲河,还有两个蓄洪区——城西湖、城东湖,一个行洪区——姜家湖。行蓄洪区总面积935平方公里,占安徽省行蓄洪面积的1/3,占全县总面积的1/4,控制洪水量接近50亿立方米。 治理淮河开新篇 1950年,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一场无情的自然灾害从天而降,7月6  相似文献   

7.
汪绪武 《治淮》2005,(1):30-32
一、工程简介 临淮岗工程是治淮的战略性骨干项目.主体工程位于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上25公里,地处安徽省霍邱县与颍上县交界处.兴建临淮岗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工程控制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安全.工程批复总投资为22.67亿元,建设工期5年.  相似文献   

8.
张兆胜 《治淮》2011,(7):26-28
白莲崖水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水库流域属省西南部大别山北麓。坝址地处淮河南岸主要支流淠河的主源漫水河上,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04.6m,坝顶弧长422.988m,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文摘     
《治淮》1991,(11)
淮河研究会、《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征文活动今年淮河流域遭受到严重的洪涝灾害,重新唤起了社会对治淮工作的重视。治理好淮河,是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加快淮河的治理,许多关心淮河的专家、学者纷纷为治淮献计献策。为了交流各界人士对淮河流域治理规划及建设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深化对淮河的研究工作,并使其应用到治淮工作中去,中国水利学会淮河研究会与《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为主题的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1、文章形式、角度不限,题目自拟,但要求主题突出,文理通顺。  相似文献   

10.
陈惺 《治淮》1991,(10)
今年淮河上中游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在治淮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洪斗争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題。现根据有关资料,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途径,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山区洪水来量大和平原河道泄水能力小的矛盾淮河上中游干流承泄西部和南部山区的来水,由于山区河道坡度陡,洪水来量大,而进入淮河干流后,坡度突然减缓,泄水能力骤然降低,如处理不当,就会酿成洪水灾害。特别是发源于大别山北麓的史、淠河,直冲淮北平原,威胁最大。解决的途径是全面贯彻“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在今年的抗洪斗争中,山区的大、中型水库发挥了巨大的拦洪错峰作用。共拦蓄洪水32亿立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霍邱县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城西湖、城东湖、姜家湖行蓄洪面积达960平方公里,占全省行蓄洪面积的1/3。建国以来,先后行蓄洪2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其中去年损失就达12.35亿元。这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布根治淮河的命令,建国以来第二次社会治淮的高潮已经到来,这是沿淮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探讨根治淮河的路子,根据1991年抗洪中暴露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2.
1950年,淮河大水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为加强治淮的统一领导,贯彻治淮方针,中央决定在原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的基础上成立治淮委员会。11月,治淮委员会在安徽蚌埠市正式宣布成立。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治淮高潮在淮河流域迅速掀起。1958年7月,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治淮委员会被撤销,治淮工作交由流域四省各自办理。  相似文献   

13.
(一) 三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李鹏在安徽省合肥市主持召开了国务院治淮会议。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二次治淮会议。会议主要审议水电部治淮委员会提出的治淮长远规划和“七五”期间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家计委、水电部、交通部和淮河流域四省的负责同志及水利专家、技术人员共90多人。万里副总理在会议开始和结束前,两次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十分关心。近两年,耀邦、紫阳同志都曾视察过淮河,并提出了重要意见。这次会议前;李鹏同志从淮河上游一直看到中游,看了许多水利工程。建国以来,治淮成绩很大,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  相似文献   

14.
1951年春,政务院治淮委员会工程部部长汪胡桢来到安徽西部大别山中,就任佛子岭水库工程总指挥。佛子岭水库,是经过周总理审定的《治淮方略》中规定的治淮首期重点工程。安徽西部大别山.在淮河流域图中,被称做淮南山区。森林密布的皖西大别山区,是淮河流域最大的产洪区,其来水量占整个淮河流域洪水的3O%,每当雨季到来,大别山洪水顺着淠河、史河闯入淮河,造成突发性水灾。而对着被透明洁神的春雨议透了的山体,江胡恢孕育了一个大用的设沙:修改世关上K先进的钢筋混课上连拱坝。在两P充沛的大别山.在部庐断裂带的地震多发区,只…  相似文献   

15.
《治淮》1997,(7)
1991年,江淮大水后,在国务院领导下,在国家计委、水利部和有关部委的组织领导和支持下,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各方根据国务院三次治淮治大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顾全大局,共同努力,淮河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八五”治淮初见成效,“九五”治淮有了好的开端。 一、“九五”治淮任务和1997年治淮计划 根据国务院治淮决定和当前的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6.
郭昌兵  刘明春 《治淮》2000,(6):35-36
一、淠河面临的基本现实 淠河是淮河中游的一条较大支流,是六安市最大的一条内河,发源于大别山北麓,由南向北流经六安市的霍山、金寨、裕安、金安、霍邱与寿县,在正阳关汇入淮河,河流全长253km,流域面积6130km~2。淠河流域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占整个流域的70%以上,在历史上水旱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淮河干流河道的历史变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成因的剖析,揭示了淮河干流的主要特征和淮河干流上游河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河南省多年来的治淮经验,提出了淮河干流上游河道下一步的整治方向和主要措施,供治淮决策者和广大治淮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治淮45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赵武京同志,请他介绍当前的治淮形势和今后的打算。 赵主任说,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91年11月19日,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的决定》。这两个决定都是治理淮河纲领性的文件,后一个决定是前一个决定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淮的方针、任务和措施作出的新决定。根据决定的要求,从1991年  相似文献   

19.
宁远 《中国水利》2000,(11):21-23,20
淮河是中国一条古老的大河,淮河流域曾产生过璀璨的文明。12世纪黄河夺淮后,淮河流域逐渐沦为举世闻名的重灾区,“十年倒有九年荒”成为淮河流域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持续了700多年,淮河人民饱尝了水患的痛苦。 新中国刚刚成立,党中央就作出了解决淮河问题的英明决策,1950年8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原则和治淮工程实施计划。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并成立了治淮专职机构——治淮委员会,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  相似文献   

20.
《治淮》2010,(6):1-1
<正>2010年6月4日,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治淮伟业六十年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将被治淮工作者永远铭记。自古以来,淮河就是一条极为特殊和十分复杂的河流,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始终把治淮作为江河治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