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发挥电子追溯系统在食用油生产企业中的作用,对基于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AIDC)技术、二维码形式的电子追溯系统监控食用油生产加工行业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流通和销售环节进行综述,并对电子追溯系统在企业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电子追溯系统企业能及时了解物料消耗、生产、订单完成情况等重要信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电子追溯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得产品的完整信息,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对食用油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电子追溯系统在企业实际运行中还存在部分问题(信息兼容性、信息安全等),食用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建立统一的信息存储数据库,以更好地服务企业与消费者。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缓解食品安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增强消费者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法律法规的完善、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追溯系统的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显现出诸多困境。本研究从食品安全追溯法律法规和标准、追溯系统建立与应用情况、现有追溯技术及应用情况以及追溯体系认证等方面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及监管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中清单数据难以追溯来源、核算过程不透明、核算结果可追溯性的缺失等情况带来的核算成本高、核算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监督及核算结果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来源清晰、透明可查、保护企业隐私的纺织产品碳足迹可追溯核算方法。文章梳理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的研究现状,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追溯应用研究现状,阐述了区块链应用于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的优势和挑战;结合纺织服装产品模块化碳核算方法,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与核算的工作机制及系统架构,并通过实例数据展示了系统追溯过程,实现了产品碳足迹的“产品—模块—方法—源数据”追溯查询与控制访问。此外,总结了系统在建立组织及信息处理两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二维码技术应用在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中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产品物流环节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发现,建立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能够为其质量安全的保障提供技术方面支持。现阶段,二维码的发展使用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本文就二维码在各种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且评价了二维码使用的优缺点问题。在详细分析了二维码技术的相关特点之后,提出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中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二维码在物流追踪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想。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实现自动络筒机管纱信息的追溯,设计了一种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管纱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细纱机上的目标管纱加以识别、记录和管理。介绍了系统的架构、功能和开发实现过程以及实际使用情况,指出:采用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管纱追溯系统较好地实现了细纱机锭子和络筒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使用方便、快捷、信息传递可靠等特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控制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加区块链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小青  彭越  王琪 《食品与机械》2018,34(9):100-105
针对当前食品追溯系统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不透明、易篡改,中心化及信息孤岛严重,追溯系统建设效果不理想这一缺陷,通过探讨食品追溯关键标准与技术,建立了物联网加区块链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架构,设计了食品追溯流程,并采用联盟链模式和超级账本区块链开发平台,实现了一个食品安全追溯原型系统。结果表明,物联网加区块链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食品供应链效率和透明度,重建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打造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体系有助于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经过近二十年发展,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该文针对性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现状及技术应用状况,剖析探讨了我国食品追溯体系存在的法律法规待健全、追溯系统待统一、消费者积极性待加强等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公众对食品行业的担忧、不信任以及食品贸易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挑战,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追溯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一步,而选择应用合适的追溯技术又是重中之重。目前研究人员多采用多种追溯技术综合使用来弥补单一追溯技术的缺点,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使得追溯信息更加全面、更有深度,这也是未来追溯技术发展的方向。本文重点综述了目前食品追溯领域常用的追溯技术:无线射频、条形码、DNA指纹、虹膜识别以及同位素溯源技术,提出了目前我国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所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RFID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特性,综述了RFID技术在食品跟踪与追溯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与其他溯源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可追溯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RFID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果蔬类农产品多源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以果蔬类农产品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农产品生产过程, 研究农事操作、生产环境、检测信息、生产视频的信息采集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产品溯源技术。方法 采用C/S架构农产品企业的管理系统与B/S架构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相结合的模式, 设计开发农产品多源追溯系统。结果 实现了农产品环境数据自动采集、生产过程视频、生产农事记录的信息化管理, 并能够通过手机短信、触摸屏、手机二维码扫描、追溯网站等多种追溯方式对农产品生产信息追溯,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平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结论 该系统在山东滨州的追溯服务中心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1.
DNA溯源技术是根据动物个体之间遗传物质DNA序列的差异而进行个体识别并追溯到原产地的一种溯源技术。在试验群体中(11个品种,192个体)检测了24个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计算筛选出11个SSR标记可用于猪肉产品的DNA溯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屠宰场采样进行了溯源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筛选的11个SSR标记能区分100个个体,10份组织样品的SSR标记基因型是一一对应的,并且和43号个体基因型匹配。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用于猪个体识别和猪肉产品的溯源。  相似文献   

12.
冷却肉安全控制技术和可追溯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猪肉安全消费,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研发本技术体系。利用耳标、条形码、电子标签等生物信息技术,形成不同工艺点的信息采集系统以及信息载体系统,并建立从最终产品快速及时追溯"源头"的安全跟踪系统框架;通过检测生产全程系统数据,建立中央数据库,开发不同生产环节安全控制电子模块,组成可追溯信息系统框架;取得各个环节采用的生产技术及产品品质特性,融合可追溯系统框架,建立冷却肉品质和安全性的可追溯系统。  相似文献   

13.
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猪肉追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年出产万头商品猪,设有屠宰分割,一的集合型养殖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JSP(javaserverpages)编程技术,构建安全猪肉追溯系统,可以使监督部门迅速反馈确定责任,快速召回。同时也让消费者获得知情权,吃上放心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个体基因组DNA序列的差异而进行个体识别的DNA溯源技术,建立DNA溯源系统对肉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在实验群体中(10个品种,233个个体)检测了33个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杂合度计算筛选出6个SNP标记可用于猪肉产品DNA溯源。进一步在屠宰场采样进行溯源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筛选的18个SNP标记(6个新SNP标记结合已有的12个SNP标记)能有效区分100头猪个体,随机抽取的10个个体的组织样品都能通过基因型比对找到对应的个体。本研究可为早日建立猪肉产品的DNA溯源系统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杭州市猪肉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强调了信息跟踪及网络功能,以达到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RFID/EPC物联网的猪肉跟踪追溯系统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物联网和电子产品代码系统(EPC)。在确定猪肉供应链各环节溯源信息的基础上,以RFID电子标签为数据载体,结合EPC编码体系对猪肉进行唯一标识,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同时也增强了个体标示的精度和准确性。设计了RFID/EPC物联网架构下猪肉跟踪追溯系统,实现了猪肉生产全程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Traceability programs can cover the whole of life, or parts of it, for individual animals or groups/lots of animals. Of 13 country or community traceability programs for cattle/beef, 11 are mandatory (4 encompass, or are scheduled to encompass, birth to retail; 7 cover birth to slaughter) while 2 are voluntary and encompass birth to slaughter. Of 10 country or community traceability programs for swine/pork, 2 are mandatory (1 covers birth to retail; 1 covers birth to slaughter) while 8 are voluntary. Of 6 country or community traceability programs for sheep/sheep-meat, 3 are mandatory (1 encompasses birth to retail; 2 encompass birth to slaughter) while 3 are voluntary. Mandatory birth to retail programs that include "post-slaughter individual animal identification (IAID) traceability" have been implemented for cattle/beef, swine/pork and sheep/sheep-meat by the European Union and for cattle/beef by Japan. Many of the voluntary as well as mandatory, birth to slaughter traceability programs for all three species are presumed (though that is not specified) to include "post-slaughter group/lot identification (GLID) traceability" - e.g., those qualifying products for shipment to the European Union. "Post-slaughter IAID traceability" can be accomplished in very-small, small, medium, large and very-large packing plants using single-carcass processing units, tagging and separation/segregation, and/or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fingerprinting technology but all of these approaches are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 and, to-date, in most countries, there has been no reason compelling enough to cause industry to adopt such protocols or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稻米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当今稻米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开发稻米可追溯体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从产地判别关键技术(指纹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多元素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可追溯体系关键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编码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两方面归纳总结了稻米可追溯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稻米可追溯体系发展趋势,同时新技术也将继续应用于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我国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威胁,分析当前溯源体系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套蔬菜质量安全专用溯源系统。方法该系统由具有无线数据通讯功能的农药残留检测设备、检测系统监控平台、溯源信息共享及监管平台组成。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发开,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作为农药残留检测设备的专用传感器,检测系统监控平台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通过前台网页专业模块和后台数据库建立溯源信息共享及监管平台。结果本系统集农药残留多通道检测、检测设备监控、检测信息共享、消费者信息反馈功能于一体,使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和quick response(QR)二维条码相结合的溯源模式实现信息的追溯和共享。结论本系统为政府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监管和质量追溯平台,可实现对蔬菜市场的规范和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近年来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极为有效的措施,解决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能够降低危害发生风险,给消费者真实可感的安全感。然而,现有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仍存在部分不足,包括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资源浪费和信任危机等,而区块链技术正好能够解决其中的大部分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数字新基建的完善,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信息的价值正被逐步挖掘,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的结合是“互联网+”的重要成果,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的把控和发展将跨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