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微波处理低含油乳化液的脱油率与微波辐射功率、脱油温度、油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MATLAB编程拟合出相应的经验公式,回归效果显著。结果表明,脱油率随微波辐射功率的增大呈负指数规律增加,随脱油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加,随油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2次关系减小;脱油温度与油的质量分数存在交互效应,含油率的升高会减小脱油温度对脱油率的影响,而脱油温度的升高会增大油的质量分数对脱油率的影响;当微波辐射功率为247.0 W/(60 mL)、脱油温度为90.4℃、油的质量分数为5.0%时,根据拟合公式得到静置30 min乳化液的脱油率达到最大22.21%。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7,(7):1266-1269
研究了影响水包油型乳化液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种类、乳化剂质量、剪切乳化方式、剪切乳化时间、剪切乳化速率。通过选取油滴平均粒径(dn)和油浓度(c)作为乳化液稳定性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乳化剂为1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高速剪切乳化机转速为6 000 r/min、乳化时间为10 min时形成的乳化液较为稳定。且在乳化剂、剪切乳化方式一定的情况下,随剪切乳化速率的增大、乳化时间的加长,油滴粒径越小,油浓度越大,油滴分布越均匀,乳状液越稳定。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7):1266-1269
研究了影响水包油型乳化液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种类、乳化剂质量、剪切乳化方式、剪切乳化时间、剪切乳化速率。通过选取油滴平均粒径(dn)和油浓度(c)作为乳化液稳定性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乳化剂为1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高速剪切乳化机转速为6 000 r/min、乳化时间为10 min时形成的乳化液较为稳定。且在乳化剂、剪切乳化方式一定的情况下,随剪切乳化速率的增大、乳化时间的加长,油滴粒径越小,油浓度越大,油滴分布越均匀,乳状液越稳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17,(6):1033-1036
采用电絮凝技术对模拟乳液进行破乳,考察初始温度、电流密度、搅拌速率对除油效果的影响,以除油率均匀性指数,评价破乳效率,并修正成本消耗公式。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增大时,除油均匀性指数先显著上升后变化缓慢,但成本消耗先增长缓慢而后显著上升。不搅拌时,初始温度25℃下,电流密度100 A/m~2,18 min的破乳效果最优;除油率均匀指数99.1%,Al的消耗量0.09 g/g,能量消耗量1.03 k Wh/kg。  相似文献   

5.
运用两步乳化法制备油包水包油(O/W/O)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相体积比和添加剂等因素对O/W/O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W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1EO (S21)、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F127)以及W/O环甲基硅氧烷(及)PEG/PPG-18/18聚二甲基硅氧烷(DC5225)的最佳质量分数均为5%;当内油相的Si-451质量分数为15%、水相的Si451质量分数为30%时是形成多重结构乳液的最佳质量分数;质量分数为2%的单甘酯(GMS)对多重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1,3-丁二醇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多重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 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 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 nm降低至340 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 nm增加至310 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8):1825-1829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 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 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 nm降低至340 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 nm增加至310 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雾化方法进行了W/O玉米油乳化液制备的实验研究,在雾化流量2.8~15 mL/min、电极施加电压5.2~11 kV的条件下,用Winner99颗粒图像测试仪测试了所制乳化液的离散相滴径,分析了施加电压及雾化流量对平均滴径及滴径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静电雾化法可制备离散相滴径比搅拌法更均匀的乳化液,离散液滴平均滴径约为28 mm且绝大多数液滴直径为20~40 mm,其稳定性明显优于搅拌法所制乳化液. 乳化液离散相滴径与施加电压及雾化流量密切相关,电压增大、雾化电流增大,乳化液离散相滴径急剧减小,滴径分布变窄. 流量增大,单位时间内液滴携带及输运的电量增大,故雾化电流增大;但液滴荷积比随流量增大而减小,故滴径变大,滴径分布变宽. 高电压、低流量有助于获得稳定性更好的乳化液.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高含油浓度O/W型乳化液的电场破乳预分水,借鉴电絮凝技术的工作原理自行设计了静态序批式电场破乳预分水实验装置。在对乳化液理化特性进行量化表征以确保其稳定性的基础上,以预分水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系统实验研究了电场形式、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占空比及含水率对O/W型乳化液静态破乳预分水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脉冲直流方波电场下乳化液的破乳效果比直流电场较好;含水率降低使乳化液的破乳程度减弱;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和占空比都存在一个最优值。当施加脉冲直流方波电场、电压幅值为40V、脉冲频率为2kHz、占空比为0.5、加电时间为30min时,含水率90%乳化液的预分水率达87.18%。基于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测,高含油浓度O/W乳化液的破乳预分水机理包括双电子层作用和类似电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测定老化油乳化液粘度-温度曲线、含水率反相点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静电聚结破乳实验装置研究了油水反相特性对电场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使用自主搭建的动态破乳脱水特性快速评价装置研究了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下电场强度和频率对老化油乳化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流花油田老化油反相点含水率约为40%,油水反相过程中乳化液粘度增加,电场破乳脱水难度增大;老化油乳化液含水率为30%时,最优电场强度1.25 kV/cm、电场频率2.5 kHz下破乳后的离心脱水率为97.8%,远高于工频电场下的离心脱水率(4.2%),高频/高压电场破乳比工频/高压电场破乳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油田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乳化污水,微波作为一种新的处理技术逐渐得到应用。阐述了影响原油乳化液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微波加热机理;总结了利用微波处理原油乳化液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均匀设计实验的结果,微波加热器的研究进程;展望了微波处理原油乳化液的研究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微波对溴化银乳剂胶片的照射可以达到使感光胶片增感的目的 .研究表明 ,短时间的微波照射就可以使溴化银胶片的感光度有明显提高 ,而一定时间的微波照射后 ,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并不象外加热方式那样出现衰退的现象 .增加硫金比 ,微波照射后 ,感光度增加较多 ,说明感光中心与 [Ag2 S·Ag]+ 有关 .并且 ,微波照射产生的增感效应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照相乳剂敏化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化学敏化时间、pAg和pH,对低照度互易律失效(LIRF)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化学敏化时间的增长,照相乳剂的LIRF降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化学敏化过程中的乳剂的pH和降低pAg,有利于提高乳剂的低照曝光的感光度,改善其低照互易律特性。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微波辐射后GAC和ACF的SEM形貌,研究了微波辐射处理亚甲基蓝染料模拟废水情况。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后GAC和ACF的烧蚀程度加深,GAC的孔隙直径增大;ACF纤维丝断头增多,纤维丝表面变得粗糙不平;GAC和ACF加入量越大,亚甲基蓝染料的去除率越高;微波辐射时间越长,脱色率越高;微波辐射功率越大,去除率越高;微波辐射催化能够增强GAC和ACF在液相中的吸附能力。ACF吸附性能较GAC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波辐射对杉木进行苄基化改性,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苄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 IR)对苄基化木材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优化的反应条件是:无需甲苯溶剂,2克木粉用10mol/L的NaOH溶液16mL、氯化苄12mL于微波下辐射100min,辐射功率为前60min用650W的30%,后40min用650W的40%,可获得苄基化木粉,其增重率达到125%,效果与常规加热法基本相同,但在反应时间上却缩短了58%,而且微波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 SRT)分别为7、14、28 d时,采用微波-厌氧消化联合处理水解酸化残余污泥的效果.试验同时设置进泥为不经微波处理的水解酸化残余污泥的对照组.结果表明,SRT为14d时微波组SCOD去除率可达最高值84.91%;微波组和对照组在SRT为7、14、28 d的条件下对SS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SRT由28 d缩短至7d时SS去除率仅下降了3.95%; SRT为7、14、28d时,微波组的污泥产甲烷率比对照组的分别高出39.09%、27.48%和26.75%.说明采用该联合工艺处理水解酸化残余污泥在SRT为14d时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微波处理可增加水解酸化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相似文献   

17.
乳状液膜法处理磷酸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8.
19.
乳状液膜法提取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以P204为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溶剂,HCl为内 解析剂,氨基酸料液为外水相的液膜体系,在适宜的酸度下,以H^+浓度差的推动力,对苯丙氨酸在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提取苯丙氨酸的适宜条件,撮率可达805以上,并探讨了工业应用液膜法从氨基酸发酵液中提取氨基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