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取代人工合成色素的天然色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红曲色素是国际范围内生产量及使用量最大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加工和水产品加工领域的着色。福建红曲以品质优、色价高的特点,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但在红曲霉代谢过程中同时会合成真菌毒素桔霉素,使红曲色素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我国红曲色素产品中桔霉素含量普遍偏高,制约了我国红曲产品的出口和使用领域的拓展。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呈伴生现象,常出现提高红曲色素产量的同时,桔霉素含量也相应提高的情况,因此调控红曲霉代谢过程中促进红曲色素的产生同时抑制桔霉素的产生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调控方法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及基因工程等来达到调控目的,通过掌握红曲菌代谢调控网络,研究红曲菌产桔霉素的代谢途径及途径中的代谢机制,进而综合分析调控红曲霉合成代谢桔霉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对推动红曲产品的出口和红曲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M3103次级代谢产物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以红米为固态发酵基质的培养基中外加氯化铵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产量,降低桔霉素产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分析红曲色素组成,发现添加氯化铵显著提高了红曲黄色素和橙色素的产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红曲色素合成关键基因mppC、mppD、mppE、MpFasA2和MpPKS5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而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ctnA和PksCT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下调。固态发酵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铵可影响紫色红曲霉M3103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有利于促进红曲色素尤其是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抑制桔霉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浅谈红曲霉桔霉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曲产品中可能存在真菌毒素(mycotoxin)———桔霉素(citrinin)。根据国内外对红曲桔霉素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桔霉素的有关性质,如桔霉素的产生菌种(株)、桔霉素的代谢途径、桔霉素的有关理化性质、如何控制桔霉素的产生。作者认为,桔霉素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红曲生产及应用领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红曲生产行业对红曲桔霉素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生产菌种及红曲的发酵工艺技术要进行系统的考察,以便生产不含桔霉素或桔霉素含量低的红曲产品。  相似文献   

4.
红曲是红曲霉以大米为基质发酵而来的产品,富含红曲色素、monacolin K(MK)和γ-氨基丁酸等功能性代谢产物。桔霉素是红曲霉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摄入桔霉素可对肾脏、肝脏、心脏和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作用。本文对红曲发酵技术、桔霉素检测技术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当前红曲发酵生产尚存的不足之处,并对红曲霉未来研究方向及红曲工业前景作出展望,以期为红曲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红曲霉是我国应用广泛的微生物菌种,其次级代谢产物在食用和药用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其中红曲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着色和酿酒,但是红曲霉也会产生对肾脏有毒害作用的真菌毒素桔霉素,因此很有必要找出与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菌种、培养基(氮源、碳源、金属离子、pH值)、培养条件(光照、温度、氧溶度)等方面综述了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影响因素与培养条件,以便于开发生产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浅变红曲霉桔霉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赣荣 《酿酒科技》1999,(3):20-22,19
红曲产品中可能存在真菌霉素(mycotoxin)--桔霉素(citrinin).根据国内外对给曲桔霉素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桔霉素的有关性质,如桔霉素的生产菌种(株)、桔霉素的代谢途径、桔霉素的有关理化性质、如何控制桔霉素的生产。作者认为,桔霉素问题的出现,在我国红曲生产及应用领域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红曲生产行业对红曲桔霉素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生产菌种及红曲的发酵工艺技术要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8.
红曲色素作为天然色素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而桔霉素污染会对其食品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其出口造成很大障碍。该文总结了红曲色素发酵生产过程中桔霉素控制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无桔霉素或低桔霉素的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发酵过程参数控制等手段来控制或消除桔霉素,以期为有效减少桔霉素生成,提高红曲色素产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桔霉素是红曲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肾毒性的真菌毒素,普遍存在于我国红曲产品中。随着其毒性和代谢机理研究的逐渐深入,近年各国纷纷提出了对红曲产品中桔霉素的限量标准。而红曲产品成分复杂、色素含量高,桔霉素因含量微量而定量检测困难,如何建立准确、可靠、灵敏、快速的红曲产品桔霉素定量检测技术就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红曲产品桔霉素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红曲菌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在食品添加剂、发酵食品、酿酒和中药等方面应用广泛。目前,虽然液 态发酵技术基本解决了红曲色素产品中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但固态发酵红曲米产生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依然 是制约红曲企业及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本文对红曲菌代谢产物中桔霉素的毒性、限量标准、检测方法、 合成途径及调控基因进行了综述,并从传统方法和生物方法两个层面阐述了控制红曲菌中桔霉素含量的主要策略, 旨在为有效降低红曲菌中桔霉素的含量和促进红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质红曲色素高生物量生产的条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针对红曲色素内在的生化机理及其生产工艺,分析了红曲色素成分变化的原因,总结了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不同生长环境因子和不同工艺等条件下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要提出了红曲色素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措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功  吴振强 《食品科学》2018,39(22):93-100
研究三氯甲烷萃取-大孔树脂吸附(trihalomethanes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resin absorption,THMS-Resin)对萃取发酵液中红曲色素的分离能力和Triton X-100回收重复利用的萃取性能。结果显示,THMS-Resin法能够很好地分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红曲色素,Triton X-100回收率达到78%;红曲黄色素回收率达到52%左右,同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将回收的Triton X-100重复用于红曲霉萃取发酵,细胞生长和色素代谢良好,并且萃取剂保持较好的萃取分离性能。采用合适比例的新旧Triton X-100混合进行红曲霉萃取发酵,能显著促进红曲霉胞内外色素代谢,总色素产量最大提高35%左右。Triton?X-100经过5?次重复萃取发酵,每次回收率均可达到80%左右;并且各批次红曲霉细胞生长稳定,萃取效率和代谢能力强,胞外黄色素相对含量达到1.0,胞内黄色素相对含量维持0.6以上。该分离方法能够获得较高含量的黄色素,促进Triton?X-100的重复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红曲葡萄糖母液流加发酵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固定化红曲(Monascus purpureus),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葡萄糖母液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以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因子K=0.0013时,变速流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比非流加发酵组的色价提高32%。  相似文献   

14.
丝状真菌利用光源并不是单纯的作为能源而是作为信息的来源,对真菌的生长发育及次级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菌落观察、色价测定及分生孢子和闭囊壳的计数方法发现,黑暗条件下Monascus ankaGZU4577菌落较大,促进菌株的营养生长;而且黑暗条件下Monascus anka GZU4577菌株的色素积累,分生孢子数量以及闭囊壳的数量明显大于光照条件。实验证实相比于白光条件,黑暗条件更有利于Monascus anka GZU4577的生长发育以及色素的积累。推测红曲霉可能存在不同的光反应调控系统,为后续红曲霉光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曲的功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中阐述了红曲良好的天然红色素,抑制抗菌与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能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红曲的功能及在调味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曲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红色素,同时又具有抑菌、抗菌与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能。并介绍了红曲在调味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红曲霉JR所产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具有着色力强、口味自然等优点,红曲色素作为食用色素广泛运用于食品行业.文章对红曲霉JR固体发酵所得红曲米中的红曲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光照(自然光照、日光灯照射和紫外照射)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自然光、日光灯和紫外照射下均表现出显著的不稳定;考察了浸提过程不同pH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对酸碱环境非常敏感,在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另外在一定的碱性环境下(pH值为9-11),红曲色素较酸性环境(pH值为3-5)更为稳定;最后考察了温度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霉JR固体发酵所得红曲米中的红曲色素对温度较为稳定,当红曲米在80℃处理2 h,红曲色素色阶仍可达(985.33±9.45)U/g,仅比室温条件下的红曲色素色阶(1038±15.87)U/g低50 U/g左右.  相似文献   

18.
pH对红曲色素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H对红曲色素的呈色有影响,在一定pH范围内,对红曲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和色调的影响都比较小。但在极酸、极碱条件下,红曲色素的色调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试验论述红曲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及黄色和红色组分的含量随pH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出红曲色素的色调随pH变化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发酵产生的天然色素。传统上红曲霉都是发酵大米生产红曲色素,近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小米、玉米、木薯、菠萝蜜籽等谷物及农工业废弃物都被用于红曲色素生产。文章简述了红曲色素的性质,对红曲霉发酵不同底物生产色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制备红曲米,并从中提取出天然红曲色素。以色价为指标,研究光照、温度、受热时间及金属离子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红曲色素稳定性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日光紫外灯避光处,其中,日光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明显;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曲色素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加热时间越长,色价损失越大;金属离子中,Fe~(3+)对红曲色素的影响最大,而Cu~(2+)和Zn~(2+)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