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巨头谷歌在中国推出了期待已久的网上音乐服务,公司与唱片公司合作伙伴希望藉此在盗版肆虐的中国音乐市场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在成为数字音乐的一个未来实验场。在盗版CD与盗版MP3盛行的中国市场.传统唱片公司遭受到了更为残酷的挤压。不过.诸如太合麦田、摩登天空等新型独立唱片公司.反而在新的数字音乐革命中发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如果下载和盗版必须对CD销售额的减少负上一定责任的话,那么Beck则认为现在是时候考虑重新设计形式了。他的新唱片采用了回归音乐唱片包装设计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代表全球几大知名娱乐媒体公司,如EMI、AOL时代华纳、索尼以及迪斯尼等企业的美国唱片工业联合会近日出版了一个旨在帮助企业杜绝音乐盗版活动的安全指南,该指南呼吁各个企业采取措施确保其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不被用作电影和音乐盗版活动的“温床”。上  相似文献   

5.
1997年,当MP3音乐光盘悄悄摆上货架的时候,购买它的人还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不过,人们很快便发现这种全新格式音乐的好处:容量大,1张MP3光盘抵10张CD光盘;便于复制,可存到硬盘上播放,大大延长了光驱的寿命;成本低廉,可直接从CD唱片上获得节目源;最重要的一点,MP3有高保真的音质。这些优势其实也蕴含着潜在的危险,即音乐产品的版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CD唱片的盗版现象早已存在,但盗版者需要特定的技术设备,而MP3则使人人都可能成为盗版者。火上浇油的是,MP3由于对声音文件的高压缩比(1∶12),非常适合于在低带宽的互联网上传播。于是,MP3成了网上最受欢迎的下载文件格式,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忙不迭地将MP3文件存入他们的硬盘,一些音乐人也开始拥抱MP3,将其最新作品直接放到互联网上,让歌迷过瘾,更为自己扬名。尤其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歌手,用不着唱片公司,用不着杂志广告,互联网和MP3  相似文献   

6.
《程序员》1999,(5)
好莱坞电影商要当心了。继MP3软件令互联网上出现盗版音乐的三不管地带后,盗版电影也开始在网上出现。虽然在网上看翻版电影之风还未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但在美国校园宿舍内,这做法已极为流行。  相似文献   

7.
在网上音乐制品的市场上,RealNetworks成为了最新的与一家大唱片公司合营的技术公司。 Warner Music Group与Sony Music、EMI、BMG及Universal Music等四家公司一起并称为全球最大的五家唱片公司。它计划通过Real公司的Jukebox播放器的最新版的产  相似文献   

8.
廖国武 《电脑》2003,(8):47-47
对于Windows Media Player(以下简称WMP),其强大的播放功能真是让人佩服,然而最值得敬佩的便是它那强大的媒体信息库了。如果你播放的是正版音乐CD唱片,那么就可以查看到其具体的信息了。每当放进新唱片后,WMP便会自动到网上搜索该CD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网络音乐,这一兴起的时尚之旅,正以其强劲的势头冲击着传统媒介和唱片公司,在其后,有着大量的支持者与拥护者。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接近4成的网友认为网上音乐可以全部或部分取代CD,接近6成的人认为3年后合法的MP3音乐将成为音乐传播的主流,6成以上的人则认为从网上购买音乐产品更加方便。从中不难看出,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作为“新宠”的网络音乐可谓前途无量。  而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可以用“爱恨交织”来形容他们对MP3下载这种新的试听方式的感受。不过,爱也好,恨也罢,这已不重要,当务之急就是如何为传统的唱片公司…  相似文献   

10.
1982年,随着旅程乐队的畅销歌曲《不要停止相信》中的八个片断在雅达利2600的游戏“Journey Escape”中的出现,音乐授权开始涉及电子游戏行业。自此以后,唱片公司和游戏开发商之间建立并发展起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随着音乐领域盗版的泛滥,如今的唱片公司为了摆脱唱片滞销带来的困境,对可以带来额外收入的那些生意的兴致是有增无减,而游戏公司也可以通过吸引乐队的歌迷或爱好者来增加游戏的销量和扩大游戏的受众群,诈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游戏的口碑和声望。  相似文献   

11.
事件     
《互联网周刊》2005,(33):8-8
正版音乐下载博弈艰难唱片公司的态度让搜索引擎们既愤怒又尴尬。9月21日,环球、索尼BMG、百代、华纳几大唱片公司集体缺席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牵头的网站与唱片公司的谈判。就在9月16日,百度的MP3下载侵权案一审被判败诉。虽然百度一再强调其只提供搜索,不提供盗版内容,但从世界各国的判例来看,无论是提供内容还是搜索引擎或P2P工具,都被认为是侵犯了唱片公司的版权  相似文献   

12.
弹指一挥间,MP3不经意地红透了网络一片天.然而,盗版的阴影却也始终伴随在MP3的背后.于是,所有的敌意、对抗和争夺,也都当然地宣称或真正致力于铲除盗版之恶行.在RIAA(美国唱片行业协会)“安全数字音乐倡议”的摇旗呐喊之下,一些技术公司纷纷作出了积极响应,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自70年代中期以来,AT&T就一直处于音频压缩研究的前沿,并获得了多项有关音频压缩的基础性专利.对于通过Internet安全地发行音乐作品,AT&T实验室以“知觉编码”为突破点,开发了“MPEG-2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高级音频编码)”标准,一举推出了比MP3压缩率更高、音质更佳且可有效防止盗版的a2b网络音乐新格式.  相似文献   

13.
唱片公司正在跟互联网上的P2P(点对点技术)和盗版展开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P2P对于唱片公司甚至唱片工业来说,犹如洪水猛兽,焦头烂额的唱片公司不得不打出一套组合拳。  相似文献   

14.
百度案引爆了沉寂的中国数字音乐市场,不同行业的主导者们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入到这个战阵中来唱片公司集体起诉百度侵权案尚未尘埃落定,百度MP3搜索便开始了“变脸”。10月24日,百度MP3搜索在频道正下方挂出了“‘泛音乐联盟’正式启动”的文字链接,作为百度的一个二级频道,“泛音乐联盟”与太合麦田,飞乐等6家国内唱片公司进行了合作。这显然是百度向唱片界示好的举动之一,百度副总裁梁冬表示愿意为唱片公司的新专辑宣传提供网上平台,但只提供相关音乐的搜索结果,并不直接提供下载。  相似文献   

15.
唱片业版权监督人士周三警告说,猖獗的盗版唱片给唱片业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45亿美元,而目前没有控制的唱片下载正成为唱片业另一个主要的威胁。 唱片业产权保护组织IFPI的亚德里恩-斯特恩称,盗版业已成为巨大的“地下工业”,并且受到有组织犯罪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技术结构本质特征之一是它的工具性:既可被用来做善事,也可被用来做恶事。对中国所有的网民来说,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可怕就在于,互联网作为一个兴旺的大市场,那些以前仅是从网上出售下载盗版音乐和电影的不法分子,  相似文献   

17.
胡纲 《个人电脑》2004,10(2):34-35
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已经开始对个人(而不仅仅是公司)在网上非法传播带有行版权音乐的行为进行调查,这使得网上文件共享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不过,尽管存在可能遭受民事诉讼的危险,大多数人仍然不愿意放弃文件共享,实际上,它也许会驱使用户去寻找匿名的文件共享服务。我们并不主张用户未经许可就去下载带有版  相似文献   

18.
出于个人兴趣,我经常上美国的CDNOW 网站——一家网上唱片店,由于支付方式的问题,我上它的网站更多的是查一些资料。一直让我特别留意的是,在CDNOW 网页上登出的最新出版的唱片一般都能打到七折的优惠,老一些的唱片甚至有更低的折扣,并且日日翻新天天有变,内容极其丰富。暂不说它销售业绩到底有多少,至少给人一种富有生机的印象,让人有兴趣再  相似文献   

19.
张路 《互联网周刊》2003,(32):15-15
身在IT行业,版权问题总是时不时跳出来触及一下大众的视线。前不久传出消息,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又开始在玩一个新花招,那些觉得侵犯了音乐版权的电脑用户,主动把文件删了,并向RIAA提交一封确认信,RIAA将会放弃提出民事诉讼等进一步行动。是弃暗投明、继续盗版还是不以为然?当看见邻居真的因为盗版而被罚款,甚至还面临被抓的危险的时候,可能会心有点乱。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唱片界和互联网公司可谓形同水火。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开始习惯于从网上下载歌曲——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去音像专卖店购买CD,这使得唱片公司赖以生存的CD生意锐减。由于生存之本被动摇,已经不止一家互联网公司被唱片业的大亨们告上公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