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4.
5.
6.
为研究乌梁素海芦苇对水体营养盐的净化作用,采集湖区南部湖水、底泥和芦苇样本,分析了其总氮、总磷的浓度、氮磷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水由湖心向岸边流动过程中,总氮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湖水和芦苇中总磷含量相对平稳,底泥总磷持续增大;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44~19.31 mg/L,总磷浓度变化范围0.024~0.057 mg/L,氮磷比远远大于16,乌梁素海处于氮过剩的富营养化状态;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物量随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对营养盐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通过合理的收割芦苇,可以促进乌梁素海氮磷的去除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乌梁素海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乌梁素海,原是古黄河北河河道,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北河上部淤塞,下部乌拉山西侧一段留下两个河迹湖,后因黄河洪泛、山洪汇聚而成海。光绪二年以后,河套地区大规模引黄灌溉,大量田间退水入海,促使海域面积不断扩大,解放前夕最大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新中国初期,经过治理,海域缩小,现在海水总面积为293km~2。 相似文献
8.
9.
文章通过历史资料、遥感影像,分析了乌梁素海自形成后湖泊水面面积、水位、容积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合现状排灌系统和水资源,探索了乌梁素海现状规模及成因,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阐述了其主要定位。乌梁素海是阻止沙漠东侵的天然生态屏障,对维持黄河中上游及西北地区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中部候鸟迁徙线路北起南飞的重要咽喉。 相似文献
10.
11.
12.
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为研究区,根据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系统的特点,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三方面对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由41.89提升为44.52,健康状况呈改善趋势,但总体健康状况为一般;黄河上游健康状况好于下游,黄河源区健康状况最好,黄河下游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区间、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以及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健康状况最差。最后基于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提出应加强水体岸边带植被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采用生态护堤等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城市水体,导致城市水体严重污染。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改善城市水体水质,能强化和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最终达到水体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河套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整治乌梁素海的关系,提出乌梁素海保护的设想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地处半干旱区域的乌梁素海既是河套灌区灌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乌梁素海2006-2008年气象因子和入湖污染负荷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水体中含有的大量氮、磷、有机物、离子等物质,是造成目前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物质、盐化等污染的主要原因,提高入湖水质是治理乌梁素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揭示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相互作用关系和水体环境状况,更好地改善水质,采用2017年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监测数据,基于复相关系数R型聚类分析法对水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乌梁素海水质进行分类,分析了影响乌梁素海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水质的意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水质因子分为4类,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总氮、总磷、叶绿素a反映湖水的富营养化程度,pH值反映湖水的碱度,电导率、盐度反映湖水含盐量,COD反映湖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氮磷比揭示出磷是乌梁素海藻类生长和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