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乌梁素海生态功能定位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梁素海对维护世界性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并威胁到黄河宁蒙河段水资源安全.根据乌梁素海所处的位置,从生态修复的角度,明确了乌梁素海的生态定位:湿地生态功能、防洪防凌功能、黄河水资源安全功能、生态与环境保护功能、景观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收集了有关乌梁素海湿地研究文献,从湿地形成与演变、水文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湿地保护与开发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还需要在湿地退化机制与恢复重建、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调控、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湿地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5个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现状评价综述,分析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破坏因素,提出乌梁素海生态修复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乌梁素海碳汇及其影响因素测定方法研究》项目测定的相关成果,对乌梁素海未来低碳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方案,为乌梁素海“十四五”及今后的生态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生态治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水体功能区划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对水资源量与质的需求 ,对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水体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 ,介绍了黄河流域水体功能二级区划体系的划分标准、分类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乌梁素海芦苇对水体营养盐的净化作用,采集湖区南部湖水、底泥和芦苇样本,分析了其总氮、总磷的浓度、氮磷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水由湖心向岸边流动过程中,总氮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湖水和芦苇中总磷含量相对平稳,底泥总磷持续增大;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44~19.31 mg/L,总磷浓度变化范围0.024~0.057 mg/L,氮磷比远远大于16,乌梁素海处于氮过剩的富营养化状态;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物量随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对营养盐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通过合理的收割芦苇,可以促进乌梁素海氮磷的去除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乌梁素海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乌梁素海,原是古黄河北河河道,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北河上部淤塞,下部乌拉山西侧一段留下两个河迹湖,后因黄河洪泛、山洪汇聚而成海。光绪二年以后,河套地区大规模引黄灌溉,大量田间退水入海,促使海域面积不断扩大,解放前夕最大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新中国初期,经过治理,海域缩小,现在海水总面积为293km~2。  相似文献   

8.
乌梁素海黄藻成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湖区概况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是黄河流域和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乌梁素海蒙语意为盛产红柳的地方。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目前,乌梁素海南北长35~40km,东西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历史资料、遥感影像,分析了乌梁素海自形成后湖泊水面面积、水位、容积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合现状排灌系统和水资源,探索了乌梁素海现状规模及成因,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阐述了其主要定位。乌梁素海是阻止沙漠东侵的天然生态屏障,对维持黄河中上游及西北地区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中部候鸟迁徙线路北起南飞的重要咽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梁素海引排水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项研究以乌梁素海引排水量为研究对象,对1980~2009年灌溉引黄水量、降水量、降雨补水量、流入乌梁素海水量和流出乌梁素海水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引黄灌溉水量依据区域降水量调整大小;红圪卜排水站排入乌梁素海水量占总排入水量的90%左右;为维持乌梁素海生态系统需水量,流入乌梁素海水量与流出乌梁素海水量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乌梁素海生态调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乌梁素海水环境恶化问题,拟定不同的生态调水方案,建立并求解调水模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合理的调水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出相对最优调水方案.在凌汛期从黄河向乌梁素海调水,既能加快湖泊水体交换频率、改善水质,又能起到分洪分凌的作用,同时沿黄河各行业用水也不受影响.适时、适量地向乌梁素海调水,能够提高湖泊水位,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为研究区,根据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系统的特点,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三方面对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由41.89提升为44.52,健康状况呈改善趋势,但总体健康状况为一般;黄河上游健康状况好于下游,黄河源区健康状况最好,黄河下游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区间、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以及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健康状况最差。最后基于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提出应加强水体岸边带植被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采用生态护堤等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城市水体,导致城市水体严重污染。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改善城市水体水质,能强化和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最终达到水体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河套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整治乌梁素海的关系,提出乌梁素海保护的设想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地处半干旱区域的乌梁素海既是河套灌区灌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乌梁素海2006-2008年气象因子和入湖污染负荷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水体中含有的大量氮、磷、有机物、离子等物质,是造成目前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物质、盐化等污染的主要原因,提高入湖水质是治理乌梁素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探索乌梁素海各因素对碳汇能力影响、控制水体的生态平衡是未来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采集了乌梁素海表层水样,利用顶空瓶法、针筒置换法测定乌梁素海表层水样的CO2(二氧化碳)、CH4(甲烷)、TN(总氮)、TP(总磷)、DTP(总溶解性磷)、DTN(总溶解性氮)、pH、电导率、水温含量指标,并对水样中CO2与TN(总氮)、TP(总磷)、DTN(总溶解性氮)、DTP(总溶解性磷)、DO(溶解氧)、DOC(溶解性有机碳)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乌梁素海的环境现状及其污染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梁素海是我国西北部最大的内陆湖泊,其湿地生态功能对维护该地区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乌梁素海的生态意义和环境现状,并对其污染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相互作用关系和水体环境状况,更好地改善水质,采用2017年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监测数据,基于复相关系数R型聚类分析法对水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乌梁素海水质进行分类,分析了影响乌梁素海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水质的意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水质因子分为4类,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总氮、总磷、叶绿素a反映湖水的富营养化程度,pH值反映湖水的碱度,电导率、盐度反映湖水含盐量,COD反映湖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氮磷比揭示出磷是乌梁素海藻类生长和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 ,由于水体自身的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使水体逐渐得到净化 ,即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文章介绍了废水进入江河中的混合稀释原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乌梁素海每年向黄河退水约4000万m3,由于其退水是在2~3个月内集中下泄,且水质较差,因此对黄河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利用数学模型对乌梁素海按照现行调度方案退水时对黄河水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为保证黄河水质安全,在乌梁素海现状水质条件下,必须对现行退水调度方案进行调整;②只有加大乌梁素海污染源及湖区治理力度,改善乌梁素海水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