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针翅管式相变蓄热装置的特点,建立三维针翅管相变传热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并结合"焓-多孔度"技术,数值模拟了相变材料在三维针翅管结构中融化和凝固的瞬态传热过程.揭示了相变材料固化过程界面移动规律,并与光管传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针翅管的换热性能远强于光管,且随着针翅高度、宽度、厚度以及每圈针翅数目的增加随着针翅高度、宽度、厚度以及每圈针翅数目的增加蓄热介质完成相变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翅高对强化换热影响最大,翅厚影响最小.模拟与Sparrow试验吻合很好.为优化蓄热器设计参数提高换热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种影响因素下的同心管束式空气型相变蓄热器蓄热性能,优化同心管束式空气型相变蓄热器的设计参数。以CFD软件为平台,从4个方面模拟了12组同心管束式空气型相变蓄热器的蓄热情况。结果表明:换热管管径为70 mm的蓄热器蓄热时间比65 mm的减少了3.2%,比60 mm的减少了31.8%;增大蓄热器入口空气流速会提高蓄热速率,但同时蓄热器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换热管的间距和布置方式对蓄热器换热速率影响较大;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0.1 W/(m·K),蓄热器节省约15%的蓄热时间。  相似文献   

3.
借鉴推导无相变顺、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方法,导出了单流程管式无相变换热器中流体及换热管壁温度变化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将换热器设计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及过程参数集中在一个表达式中,反应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因在推导时作了几点假设,文中对这些关系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实际应用时的补充和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冷凝除湿在废水处理和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应用较多,板式换热器因具有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换热面积大、传热系数高等优点,逐渐在冷凝除湿环节得到应用。但由于板式换热器中流体流动和相变的复杂性,对其研究、计算和分析比较困难。利用试验和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型水-汽换热器不同结构参数的换热板对冷凝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换热板波纹倾角的增大,流体边界层分离越来越明显,湿空气含湿量减小;随着换热板波纹高度的增大,流动死区减少,流体分布越来越均匀,冷凝除湿效果增强;随着换热板波纹间距的增大,换热板换热面积减小,扰流程度大大降低,湿空气冷凝除湿效果变差,但压降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效率较低、易发生低温腐蚀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回收锅炉烟气余热的复合相变换热器,对复合相变换热器技术方案和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在锅炉启动、停炉及故障处理过程中的运行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该复合相变换热在湖北某电厂进行了实际应用,其运行安全性、经济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了材料为20CrMnTi复杂结构圆柱内齿轮淬火冷却过程的温度场,得到了温度场随时间的分布关系;在模拟中考虑了热物性参数和表面换热系数的非线性和相变,模拟结果与实际过程相符合,为进一步精确计算淬火过程中的热应力和残余应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宗毅  何林 《现代机械》2015,(1):25-27,53
按钎焊板式换热器设计制造要求,本文选择波纹深度、波纹倾角、波距为影响钎焊板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以传热系数为目标函数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基于Fluent仿真软件分析了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由极差分析得到各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波纹深度是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得到了一组优选参数。  相似文献   

8.
张哲  田津津 《流体机械》2007,35(9):72-76
研究了入口空气相对湿度、温度以及风速对风冷热泵蒸发器结霜的影响,获得了各个入口空气参数对蒸发器结霜厚度和换热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空气入口相对湿度等参数对蒸发器结霜以及换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霜严重地影响了蒸发器换热性能.计算结果和实验测试的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Fluent软件提供的蒸发沸腾模型与自定义函数程序(UDF),对无吸液芯、无高度差的环形热管蒸发段的管内相变换热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管内相变换热过程与管外热流密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地对不同管径、高度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激光热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阐述了激光相变硬化的特点及强化机理,激光表面相变硬化工艺,包括材料表面预处理、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参数、扫描方式等。文中分析了钢铁材料激光相变硬化后的组织与性能,介绍了近年来激光相变硬化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是传热板片,传热板片的波纹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板式换热器的成型质量、传热性能以及承压能力。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对影响板片传热性能、承压能力的板片局部关键位置包括密封槽外周边波纹、密封槽、导流区以及主传热区的设计结构、相关设计参数配比进行了设计分析和讨论,对板式换热器传热板片的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换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一太  杨俊兰  管海清  卢苇 《流体机械》2004,32(7):41-45,34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处于超临界区,由于在准临界点附近CO2的热物理参数变化非常剧烈,超临界区流体的换热有别于传统制冷剂,气体冷却器的换热优劣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能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应该对这一过程的换热性能作一全面了解。本文主要讨论了制冷剂CO2在气体冷却器中的换热特点,以及流体温度、高压侧压力、质量流速、热流密度、管径和含油量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换热关联式和气体冷却器型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YB-65柱形锻件为研究对象,试验测量其三种不同组织(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热物性参数,并用JMatPro热力学软件对其进行计算。采用敷偶法研究实际热处理过程中锻件内部温度场的变化,运用商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不同热物性参数条件下锻件不透烧加热、淬火及回火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模拟。通过实测和模拟,建立起反映这一热处理过程的传热模型,确定该模型的物性参数、燃气炉加热的表面有效黑度,淬火换热系数等重要参数,模拟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实际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伽辽金有限元公式计算了微管道散热器中的管道表面温度分布、流体温度分布及流动阻力系数和换热系数等。与现有的分析方法对比发现,利用有限元方法可对热负荷任意分布工况下的微管道散热器进行传热性能分析,而且使用范围比现行的大型CFD软件更广,也可用于分析微管道散热器的几何参数对散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翅片区域的换热效率、改善板翅式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微凸翅片结构。基于结构参数多采样点处的热力学性能仿真结果构建近似模型,以翅片热功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压降为约束,使用序列二次规划法确定了微凸体结构参数(微凸高度、微凸夹角、微凸开口长度)的最优值;对微凸体排列间距、排列方式进行优化,确定了改进微凸翅片结构的具体参数值。通过对翅片流道内温度场、压力场分析,以及与相同尺寸的平直翅片的换热性能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微凸翅片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由传统弓形折流板结构带来的壳程流动死区,从而引起的流动阻力大、传热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对折流板进行开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开孔折流板结构对列管式翅片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折流板开孔后,壳程流动死区明显减小,壳程传热系数及压降同比开孔前降低了;综合换热性能同比开孔前提升了。壳程压降随开孔率及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壳程努塞尔数Nu随板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大。从综合换热性能及场协同的角度分析发现,开孔率x=0.229、折流板间距H=85 mm的列管式换热器综合传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栅板式换热器板内流体流动的二维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冲渣水试验,分析了回收余热的栅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模拟了板间距和入口流速对流动和流阻的影响;试验测试了栅板式换热器的压降,分析栅板式换热器传热和流阻特性,并拟合出其传热和压降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李青  孟玮  王鹏 《电子机械工程》2016,32(4):27-31,53
文中针对当前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特点及特性,提出了T型折流板和Y型折流板2种新的折流板结构.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创建了T型折流板和Y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同时,利用Fluent分析了换热器在不同流体入口速度下的壳程流动及换热性能.针对Y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研究了折流板侧板夹角对Y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换热性能的影响.利用DesignExploration多目标优化工具,对T型折流板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9.
《流体机械》2013,(5):66-71
对超临界CO2流体的换热处理原则、换热特点以及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超临界CO2流体特殊的物性变化使得其传热与常规流体不同,应该按"变物性"来处理。通过物性分析比较,与常规工质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超临界CO2具有良好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超临界CO2冷却过程换热与凝结换热性能相当。进而分析不凝性气体对超临界CO2的性质及换热性能的影响,其物性值会有所减小,换热性能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