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对Triton-100浊谱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DS或CPB的加入生成了混合胶团,导致起始浊点、终止浊点和最大光散射强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1:1 SDS-CPB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浊谱曲线的影响,提出了TX100-SDS-CPB三元混合胶团模型,并初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2.
复合表面活性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机理及规律的研究,可通过计算混合溶液表面层和胶团中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σ、βm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表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使混合体系表面活性显著增强,加入非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其溶解性能明显改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是活性剂离子的“互憎”(或排斥)作用占主导,还是“内聚”(或吸引)作用占主导;而无机盐、醇类、高分子化合物等添加剂的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相  相似文献   

3.
在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仿生合成中,模板的自组装特性是关键环节。由于混合胶团的存在,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体系的效能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利用试验优选合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用于仿生合成,耗费时间长,成本高。本文从热力角度出发,分析了混合成胶自由能的影响,建立了离子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考察了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临界胶团浓度和胶团组成等参数,得到了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并进行了部分试验验证,二者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将中性磷氧萃取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溶解在异辛烷中,形成混合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分子量较小的细胞色素C及分子量较大的牛血红蛋白的萃取性能均比单一反胶团体系更好,萃取曲线均呈“钟”形与单一反胶团相比,混合反胶团中的牛血红蛋白更易被反萃,而细胞色素C难被反萃,所以,混合反胶团体系更适合于分离纯化牛血红蛋白有机相乳化及温度对混合体系萃取蛋白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此外,混合反胶团比单一反胶团大,它们的形貌均为球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AS)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体系的胶团。结果表明:任何比例的两复配体系均形成非理想混合胶团;对于SAS/SDS体系高活性组分在胶团中所占的摩尔分数高于它在体系中的摩尔分数;而在体系SAS/CTAB中,两组分在胶团中的摩尔比却趋近于1:1,并不与它们在体系中的摩尔比相对应;复配体系SAS/SDS和SAS/CTAB的β~M值分别为-2.94和-26.47,表明前者偏离理想混合不大,而后者则偏离较远,但两体系在形成胶团能力方面均出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聚离子表面活性剂/醇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生成混合胶团。以Motomura理论为基础,给出混合胶团组成的计算公式,以此计算了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低碳醇混合胶团的组成,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连接基的琥珀酸酯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SS)与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0)复配体系(GSS/TX-100)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对混合胶团和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复配体系水溶液在形成胶团和表面吸附时无明显甚至不存在正加和增效,但是TX-100的加入可明显降低GSS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团中TX-100占胶团的主要成分,GSS与TX-100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连接基较短的GSS更易形成胶束,也更易与TX-100形成混合胶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连接基的琥珀酸酯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SS)与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0)复配体系(GSS/TX-100)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对混合胶团和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复配体系水溶液在形成胶团和表面吸附时无明显甚至不存在正加和增效,但是TX-100的加入可明显降低GSS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团中TX-100占胶团的主要成分,GSS与TX-100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连接基较短的GSS更易形成胶束,也更易与TX-100形成混合胶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062)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AEO-7)混合体系在水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胶团临界胶束浓度(CMC)~(dea)和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062/AEO-7混合体系在水中不存在协同效应,但是AEO-7的加入明显降低了062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团的形成为自发过程,胶团中062与AEO-7分子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均富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7。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酯基Gem in 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Ⅱ-10-n(n=3,4,6)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9)醚(AEO9)的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发现,复配体系的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CMC01和CMC02之间。当溶液中含有少量AEO9时(在溶液体相中的摩尔分数α2=0.1),混合胶团中AEO9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AEO9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AEO9为主成分。复配体系的混合胶团聚集数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胶团聚集数之间,随着溶液中酯基Gem in 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混合胶团聚集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十二烷苯磺酸钠(LAS)、正丁醇、仲丁威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浊点的影响。LAS与TX-10形成混合胶束,使TX-10增溶能力提高,浊点也提高;正丁醇对其影响比较复杂,少量正丁醇对浊点没有影响,当正丁醇量较大时,使单独TX-10体系浊点降低,使混合体系浊点略有升高;仲丁威使其浊点下降。正丁醇、仲丁威对TX-10浊点的影响与它们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型混合反胶团萃取溶菌酶的平衡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聚合度为4)壬基酚醚(OPE4)组成的一种新型混合反胶团体系及其萃取溶菌酶的平衡行为. 结果表明,该反胶团体系具有较大的含水量,且其含水量在较大的表面活性剂配比(0~0.8)范围内维持恒定,是由静电作用和胶束形态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机盐种类和离子强度对上述混合反胶团的含水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继而影响到溶菌酶的萃取率. 它可归结为盐离子对扩散双电层和水化膜斥力的因素所致. 降低pH和提高总表面活性剂浓度均有利于溶菌酶的萃取.  相似文献   

13.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外加聚合物、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机电解质、助表面活性剂等对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浊点的影响规律 ,发现聚合物由于其结构和分子量不同对浊点的影响也不同 ,一般可使浊点降低 ;加入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 ,从而使浊点升高 ;无机盐由于存在盐析和盐溶两种不同效应而对浊点的影响比较复杂 ;醇和有机酸等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碳链的长短不同而影响浊点。这些规律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勇 《云南化工》2009,36(3):28-30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M101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DS加入量为2%时,CM101的浊点提高到59.6℃,达到农药制剂热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该混合体系满足非理想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的条件,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都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摩尔比的正负离子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辛基三乙基溴化铵〔C8H17N(CH2CH3)3Br,C8NE〕与四氟乙烯五聚体氧基苯磺酸钠(C10F19OC6H4SO3Na,6201)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最低表面张力(γCMC)、总饱和吸附量、不同表面张力时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利用Gibbs-Duhem方程求得CMC处的胶团组成。采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胶团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以及CMC后的胶团组成。C8NE-6201复配体系的CMC明显小于单体系,这与βm负值很大相符(胶团内分子相互作用强)。但复配体系γCMC较6201单体系变化很小,这可能由于6201疏水链过长导致和C8NE复配后溶解性较差。6201自身的强疏水性使其成为表面吸附层和胶团在初始形成时的主导组分,而反电性C8NE参与提供协同作用。但是CMC后的胶团组成中6201的摩尔分数x6201m基本维持在0.6~0.7附近,说明对于CMC后胶团的形成正负电性作用占主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稀溶液性质。在水溶液中,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因分子间极性基正/负离子的强静电吸引作用,易形成棒状胶束,浓度超过cmc后,可能发生聚集,出现浑浊、分相等情况,使用短链表面活性剂、引入聚氧乙烯链及非等摩尔复配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这种现象。均相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对非极性有机物的增溶存在增效作用,但对极性有机物的增溶能力则有可能下降;在一定浓度及混合比范围内还可能出现类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效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系列疏水链长度不同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总结了表面活性参数随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变化的规律。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的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表面活性剂的碳原子数,而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则受总碳原子数影响不大。固定总碳原子数时,两表面活性剂链长相差越大临界胶团浓度越小,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越高,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却反而越差。  相似文献   

18.
配制了10%辛硫磷微乳剂,研究了体系中复配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电解质对微乳剂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用浊点法筛选出HLB值较高的表面活性剂,再结合微乳剂性能指标确定出适合体系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剂的浊点随复配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制剂冷贮稳定性能下降.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含量对微乳剂浊...  相似文献   

19.
一些阴离子/阳离子二元混合体系的增溶行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约含3个EO基团)硫酸三乙醇铵(TADPS)分别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r)、氯化十六烷基毗院(CPCI)以及氯化十二烷基吡啶(DPCI)的二元混合体系对正庚烷、正辛醇以及甲苯的饱和增溶行为。结果表明,混合体系在增溶方面的协同效应取决于增港物的极性或增港物在胶团中的位置.对增溶于胶团内核的非极性正庚烷,TAPDS/CTABr体系显示出较强的实际正协同效应,最大添加浓度(MAC)可用Nishikido的阴离子-阳离子复合物理想增港模型来预测;对既可增溶于胶团的内核,又可增溶于胶团栅栏中的微极性的甲苯,三个混合体系皆表现出实际的正协同效应;但对增溶于胶团栅栏,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团的两亲物质正辛醇,TAD-PA/CTABr体系显示出负协同效应,并且增溶物在胶团相和水相中的分布系数符合Treiner的非理想增溶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阴离子/阳离子混合体系在胶团强化超滤(MEUF)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环保型餐具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煜  陈小立  赵择卿  陈水林 《精细化工》2000,17(11):624-626
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特性在单独使用时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但当一种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时 ,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表面活性优于各个组分的性能。从表面活性剂复配着手 ,选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仲烷基磺酸钠 (S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AE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 (APG)进行复配实验。改变不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配比 ,通过对临界胶团浓度 (CMC)的分析研究 ,解释了胶团的形成过程和胶团的具体组成。APG SAS、APG AES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系数 βm 为负值 ,表明它们在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同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要强 ;而且| βm|的值在 3附近 ,表明APG SAS、APG AES体系分子间存在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 ;同时在形成胶团能力方面符合增效作用判断准则 ,这些结论将有助于实际配方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