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以无水醋酸铅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纳米钛酸铅(PbTiO3)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粒度测试、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的钛酸铅纳米粉体的结构、性质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影响溶胶-凝胶过程的诸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水解温度、丙三醇和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均对溶胶-凝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对胶体形成时间的影响最明显。钙钛矿型钛酸铅晶体在450 ℃时形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粉体的物相组成也将发生变化。钛酸铅干凝胶在600 ℃热处理2 h后可以得到结晶程度很高、平均粒径为53.7 nm、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的纳米钛酸铅粉体。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钛酸铅系薄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溶胶-凝胶法较其它方法的优点。探讨了钛酸铅溶胶的稳定因素,如原料、溶剂、添加剂的选取。阐述了热处理温度、时间,退火温度、时间,基片和过渡层对促进钛酸铅系薄膜晶化的影响,并对钛酸铅系薄膜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括,展望了钛酸铅系薄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纳米钛酸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压电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纳米钛酸铅的制备,考察了凝胶的煅烧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及溶胶的反应温度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控制钛酸丁酯-醇溶液浓度为0.100~1.000 mol/L、醋酸铅-醋酸浓度为0.500~1.500 mol/L、溶胶反应温度为70~90℃、凝胶煅烧温度为400~800℃,可制备出平均粒径在20~50 nm范围的近似球形的四方相纳米钛酸铅。制备条件对纳米钛酸铅的粒径有显著影响:随溶胶反应温度和凝胶煅烧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纳米钛酸铅平均粒径增大;当醋酸铅-醋酸溶液浓度为1.500 mol/L,随钛酸丁酯-醇溶液浓度由0.100 mol/L增大至1.000 mol/L,所制备纳米钛酸铅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制备粒径可控的纳米钛酸铅对其性能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TG、DTA、XRD和F1-1R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凝胶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以及非水解溶胶-凝胶的反应过程和生成粉末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作氧供体制备的凝胶可在750℃直接合成钛酸铝,比固相法合成大大降低了温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钛酸铝粒子的尺寸逐渐变大,形貌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掺杂钛酸铅系陶瓷纤维,并通过FT-IR、XRD、SEM研究了钙掺杂对钛酸铅纤维的微观结构、晶胞参数、晶粒尺寸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的掺入会降低钛酸铅的结晶温度,并可促使钛酸铅由四方相向立方相转变,组成纤维颗粒随着钙掺入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表面逐渐变得光滑、致密,同时考察了烧结过程中不同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升温速率对钙掺杂钛酸铅陶瓷纤维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制备均匀、致密、光滑的陶瓷纤维的烧结条件。  相似文献   

6.
钛酸铅系电子陶瓷及粉体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钛酸铅系电子陶瓷及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讨论了水热法和溶胶一凝胶法的制备原理及影响产物性能的因素。为钛酸铅系功能陶瓷及材料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即用最新方法制备超纯、超细粉体,以先进技术指导合成降低反应温度并制备出功能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铅陶瓷纤维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溶胶的质量。采用冰醋酸作为催化剂,重点研究了冰醋酸的用量对溶胶的稳定性、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纤维形貌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合成稳定溶胶的最佳冰醋酸用量。  相似文献   

8.
杨雅文 《山西化工》2024,(1):42-43+46
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酸钡为原料,乙醇和乙酸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钛酸钡纳米粉体,并通过XRD、SEM、TG-DTA分析,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凝胶化温度70℃,混合溶液p H值为3.0~4.0,热处理温度800℃,可获得粒径在50 nm左右的单一钙钛矿相钛酸钡粉体。  相似文献   

9.
孟庆华  朱孔军  邵斌  董娜娜  裘进浩 《硅酸盐学报》2012,40(2):271-272,273,274,275,276
以醋酸铅[Pb(CH3COO)2^-33H20]、硝酸锆[Zr(N03)4^-5H2O]和钛酸四丁酯[Ti(C4H90)4]为原料,以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DEA)为聚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钛酸铅(PbZrxTil-x03,PZT)纳米陶瓷粉体。研究了DEA对溶胶-凝胶法合成PZT陶瓷粉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材料》2004,18(2):20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郭旭等人以γ-环氧丙氧丙基三甲基硅烷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含杂原子Ti的硅树脂基体。借助差热法和红外光谱研究其凝胶特性和固化特性,得到钛酸四丁酯一硅树脂的凝胶温度为76℃、固化温度103℃、后处理温度为132℃:确定了固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锶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钛酸锶粉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钛酸锶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超声降解甲基橙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锻烧温度为700℃,锻烧时间为2.0 h时生成的钛酸锶超声降解甲基橙效率最高;掺杂五氧化二钒可显著提高钛酸锶催化活性,掺杂三氧化...  相似文献   

1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HCl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得了硅溶胶,并以此硅溶胶对自制的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EA)胶黏剂进行改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EA的结构,通过热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表征了此复合胶黏剂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溶胶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环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耐高低温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当硅溶胶的固体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40%时,复合胶黏剂在-196℃、室温、100℃的拉伸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600%、320%、400%;热分解温度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纳米氧化锡锑( ATO)及其水性浆料和水性聚氨酯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出纳米 ATO透明隔热涂料。对纳米 ATO涂料的隔热性和透光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 25 nm的 ATO粉体配制成水性浆料,与水性聚氨酯 SX-240共混制备出的纳米 ATO透明隔热涂料,具有较好的透明隔热性能。当涂膜厚度为 60 μm时,其可见光透过率(λ=600 nm)为 72.35%,平均红外透过率为 45.56%,隔热检测装置内温差达到 3~4 ℃。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钛酸丁酯Ti(OC4H9)4冰醋酸、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胶体和粉体,并用旋转涂片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了不同层数的纳米Ti02薄膜。然后对纳米Ti()2薄膜与粉体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对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与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和600℃下,样品均产生锐钛矿结构。随着镀膜层数的增加,薄膜的透射率逐渐下降。相同镀膜层数,随着水浴时间的增加,透射率呈现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光学带隙的计算,表明退火温度对光学带隙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m掺杂Ti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TEM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煅烧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掺杂量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煅烧温度为500℃,最佳用量为100mg/mL,钐的最佳掺杂量为Sm/Ti摩尔比1%。  相似文献   

16.
氧化镧粉体的制备及其对晶粒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硝酸镧、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镧粉体。研究了在制备过程中分散剂种类(聚乙二醇与柠檬酸)、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镧粉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及氧化镧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制备的氧化镧粉体晶粒粒度比柠檬酸为分散剂制备的样品晶粒粒度小;干凝胶在780 ℃下煅烧1 h,可以完全分解为氧化镧。焙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晶粒尺寸就越大;氧化镧的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形成氢氧化镧。该研究可为控制粉体晶粒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柠檬酸燃烧法合成出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电解电池阴极的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2Fe1–xMnxMoO6–δ(x=0.1,0.2,0.3,0.4,0.5,0.8)系列粉体材料。制备出的粉体经研磨后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或4%(体积分数,下同)H2/Ar混合气氛下煅烧。利用综合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对不同条件下锻烧的粉体进行表征,研究了煅烧温度、制粉方法等对钙钛矿结构形成以及粉体形貌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钙钛矿结构的形成和Mn的含量、助燃剂含量、煅烧气氛、煅烧温度以及溶胶的pH值均有关系。在4%H2/Ar混合气体气氛下,加入0.5mol助燃剂NH4NO3(助燃剂与金属离子总数摩尔比为25:12)的Sr2Fe0.8Mn0.2MoO6–δ在900℃下煅烧2h后形成了单一的钙钛矿结构。  相似文献   

18.
徐志伟  穆元春  肖昊江 《玻璃》2011,38(10):3-6
以本实验室制备的高性能减反膜为研究对象,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SiO:溶液,采用高速旋涂法制备纳米多孔SiO2减反膜,测试结果表明涂覆在白玻基材上的减反膜在可见光波段(400~800nm)范围内的透过率为94.6%±0.3%,其在405nm波长处的透过率达到1198.27%;同时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在减反膜涂覆阶段对其减反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在基材表面涂覆一定厚度的减反膜,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的减反效果影响很大;如果热处理工艺选择不当,会使最终得到的涂层失去减反效能,甚至大幅度降低基材本身的透过率,为84.9%±1.1%。  相似文献   

19.
以SBR为耐热输送带盖胶层主体材料,秋兰姆类、噻唑类、次磺酰胺类配合使用作硫化体系.中超、通用炭黑为补强体系,研制了耐热输送带。结果表明:加入TT(2份)、NOBs(1.5份)、N220+N660(25份+25份).可大大提高SBR的耐热性能及热老化性能保持率.且生产工艺简单.方便实用;选用聚酯帆布为输送带骨架材料,使用证明,耐热带可在物料温度为200~300℃环境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