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热处理,一方面可以杀菌灭酶,另一方面会使乳清蛋白发生变性。乳清蛋白的变性会引起免疫球蛋白、如过氧化物酶等活性物质失活,对乳制品的感官、质构、营养等存在极为重要的影响,是酸奶、奶酪加工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综述了乳清蛋白的热变性机理和各种测定乳清蛋白变性率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研究者在适宜的情况下选择最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乳清蛋白变性率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牛乳中的乳清蛋白主要包括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牛乳加工过程中,热处理会使乳中乳清蛋白发生变性,影响了乳清蛋白的结构和活性,进而降低了牛乳的营养价值。本文对乳业发达国家液态乳的主要加工方式以及热处理过程对4种乳清蛋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反复加热喷雾干燥所得的脱盐乳清粉是目前市售的婴儿配方奶粉中主要的配料,为了了解蛋白质在反复加热后的变性情况以及对消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热处理的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变性率,然后通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测定了不同变性乳清蛋白的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加热对乳清蛋白变性率是正相关,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乳清蛋白变性率越大,消化率也越低。脱盐乳清粉的消化率仅为65.25%,不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2):169-175
乳清蛋白乳液易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4. 5)发生液滴聚集,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为探索乳清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OSA变性淀粉)组合改善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以超声波均质法分别制备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质量比为7∶3)稳定的纳米乳液,研究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当pH=4时,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粒径显著增大至2 100 nm,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粒径仅为280 nm,说明添加OSA变性淀粉能有效减弱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液滴聚集。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的粒径在Na~+浓度0. 6 mol/L和40~80℃下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添加OSA变性淀粉有望扩大乳清蛋白纳米乳液在酸性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绝大部分乳白蛋白作为高营养价值的乳清蛋白随同乳清一起排掉,这对食品和乳品工业都是个损失。最近由于加工技术的进展,从乳精中回收白蛋白的方法得到改进,可以收回变性和未变性的乳白蛋白。文章指出,食品和乳品工业未来能够利用乳白蛋白和制造乳白蛋白产品。文章介绍了如下方法:①乳清离心加工法,乳品工业已开始利用乳清离心加工法来回收乳清蛋白,在离心乳清加工中,通过酸化和热处理结合的方法,使蛋白质从无脂乳清中沉淀出来。蛋白质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稠厚的浆液,把它加到干酪乳内,使干酪产量增加。此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测定牛奶中乳清蛋白变性程度,探讨了不同的预热处理条件和UHT杀菌条件对乳清蛋白变性程度的影响,并测试了市售的全脂奶粉的乳清蛋白变性情况。同时,对比了不同热处理程度的奶粉在经过一定处理后罐装杀菌后的状态。结果表明,牛奶经过低热处理后,乳清蛋白变性程度只有0.15%;经过90℃/30s,110℃/15s,124℃/15s和135℃/15s等模拟鲜奶加工成奶粉过程中不同程度预热处理后,变性程度分别是16%,62%,75%和80%;鲜奶经过中性乳制品常用的不同UHT杀菌条件处理后,乳清蛋白变性程度基本在70%~80%之间。从检测情况来看,市售全脂奶粉一般为高热奶粉。乳清蛋白变性程度对奶粉的应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乳清蛋白的热变性及其在酸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程 《食品科学》1997,18(2):14-16
介绍了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热缔合过程的模型,乳清蛋白热变性的动力学以及热变性作用对酸奶质构的影响,乳清蛋白的变性度与酸奶最终质量存在密度的关系。应用β-乳球蛋白的等变性度曲线可以选择酸奶生产中的最适热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乳清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补充剂,因其优良的泡沫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咖啡奶盖等泡沫食品。通过热处理对乳清蛋白进行改性,测定溶解度、浊度、巯基含量、粒径、电泳、泡沫微观结构来研究乳清蛋白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理化性质和起泡性。结果表明在50~90℃条件下,热处理对乳清蛋白溶液的溶解性、巯基含量、浊度等产生显著影响(P<0.05)。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当温度大于70℃时,乳球蛋白的条带明显的变浅,在电泳凝胶的上层形成大分子的聚集物。随着温度的升高,起泡性逐渐增加,在60℃时起泡能力达到最大值为102.13%,在70℃时泡沫稳定性达到最大值为61.36%。与对照组相比,70℃热处理后咖啡上的乳清蛋白奶盖泡沫更加细密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热处理提升乳清蛋白起泡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切达奶酪p H、水分含量、产率、质构和融化性的测定,研究了低脂乳的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热处理工艺下乳清蛋白变性率分别为17.5%、35.1%和68.3%。随着热处理强度的增大,切达奶酪的p H和融化性下降,水分含量和产率提高,质构指标中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度下降,黏着性上升。利用扫描电镜和电泳技术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奶酪品质造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强度的增大,乳清蛋白变性率增大,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被截留在奶酪的网状结构中,影响了酪蛋白的聚集,进而对其品质产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酸奶的质构和微观结构,分析脱脂乳的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酸奶质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95℃,5 min热处理的脱脂乳所制得的酸奶能够获得更好的质构特性和更致密的网状结构。利用电泳技术分析酸奶生产过程中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酸奶的质构和微观结构造成的的差异。结果表明:脱脂乳中未变性乳清蛋白不参与酸奶网状结构的形成,而乳清蛋白变性后开始参与凝胶,进而对酸奶的质构和微观结构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乳清蛋白的热变性及其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佳程 《食品科学》1997,18(2):14-16
介绍了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热缔合过程的模型、乳清蛋白热变性的动力学以及热变性作用对酸奶质构的影响。乳清蛋白的变性度与酸奶最终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应用β-乳球蛋白(β-LG)的等变性度曲线可以选择酸奶生产中的最适热处理条件(温度/时间)。  相似文献   

12.
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复原奶和保鲜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保鲜奶和复原奶中未变性乳清蛋白质量浓度的差别进行研究,初步探索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者进行快速鉴别的方法。通过对未变性乳清蛋白的吸光度的研究确定了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2nm,可在此波长下测出它的吸光度值并由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算得其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复原奶中的未变性乳清蛋白质量浓度与保鲜奶中未变性乳清蛋白质量浓度差异较大。测量结果与凯氏定氯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与凯氏定氯法无显著差异,但此法较为简易,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热处理对酸马奶再加热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不同热处理的酸马奶的相关指标,并结合SDS-PAGE图谱分析酸马奶蛋白质的悬浮稳定性和乳清蛋白变性程度,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二级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5℃至90℃的热处理对酸马奶的酸度和pH值无显著影响,与未热处理相比,热处理的酸马奶蛋白质的离心悬浮量、变性率和二级结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P<0.05)。β-折叠比例的变化对酸马奶蛋白质热聚集体聚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热处理程度的增强,酸马奶黏度和乳清蛋白变性程度不断增大,变性率分别为38.52%,40.88%,50.94%,69.03%,呈加速增大的趋势。90℃/5 min热处理后β-乳球蛋白基本消失,严重破坏了乳清蛋白的稳定性,ζ-电位、蛋白质悬浮稳定性和β-折叠比例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适当的热处理能提高酸马奶蛋白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脱脂乳粉生产过程的预杀菌工艺对乳清蛋白变性有很大影响,乳清蛋白的变性程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本文对脱脂乳体系和乳清体系进行55~95℃,1~30 min加热处理,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加热后样品中乳清蛋白主要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脱脂乳体系与乳清体系中,牛血清白蛋白(BSA)变性趋势基本相同,温度达到65℃时变性显著,85~95℃几乎全部变性。α-乳白蛋白(α-La)的变性率在温度低于75℃时变性率差异较小,而在75~95℃的加热范围内变性率区别明显。β-乳球蛋白(β-Lg)在75~85℃加热范围内变性率有明显差异,3种乳清蛋白组分的热变性程度均显示出受热时间和温度的累积效应,最终趋向全部变性。与脱脂乳中蛋白热变性比较表明,酪蛋白对乳清蛋白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变性影响不大,而在65~95℃间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热变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借鉴AOAC的蛋白-还原物质(PRS)测定法,对不同受热处理的牛乳以及酪蛋白、乳清的还原性进行了检测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热处理牛乳PRS,得到了区分巴氏乳与其它热处理牛乳PRS,同时得出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之间的热反应性是影响牛乳蛋白还原性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乳清蛋白的热变性以及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之间的热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热处理后的乳清蛋白对凝固型酸乳品质的影响,以添加热变前乳清蛋白的凝固型酸乳为对照,采用质构仪对凝固型酸乳的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恰当的热变程度的乳清蛋白,应用质构仪与流变仪进一步研究不同热变乳清蛋白添加量、不同糖添加量对凝固型酸乳的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合电镜扫描,观察其微观结构,选出品质较优的酸奶。结果表明,酸奶中添加0.30%经72 ℃,15 min热处理的变性乳清蛋白和7%白砂糖,制得的凝固型酸乳凝胶的硬度为(263.4±11.85) g,粘附性为(413.2±15.33) g·sec,其微观结构与其他凝固型酸乳凝胶相比,空隙明显更小且分布更均匀,形成的网络结构更为规则、紧密和均一。这说明此热处理条件下的乳清蛋白可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对生产优质强化型酸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清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清蛋白具有多种功能特性,例如乳化性、成胶性和起泡性,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中.许多研究证明,通过改性可进一步改善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开发新型的功能性乳清蛋白配料,拓展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乳清蛋白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以及相互结合的方法,选择性使用改性方法、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改善所需的功能特性.通过美拉德反应对乳清蛋白的糖基化改性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但已经成为食品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以乳清蛋白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制备水包油乳液,分别在天然乳清蛋白组和热变性乳清蛋白组中添加 不同质量浓度(0.00、0.05、0.10、0.20、0.40 mg/mL)的木犀草素,探究天然和热变性乳清蛋白与木犀草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乳清蛋白-木犀草素复合物与乳液稳定性的关系。通过测定荧光光谱、动态激光散射、界面物 质含量以及脂质氧化产物含量,研究热变性乳清蛋白与木犀草素复合物形成乳液的稳定性、界面吸附特性和抗氧化 性。结果表明:荧光光谱显示蛋白质和木犀草素相互作用发生荧光猝灭,二者之间形成了蛋白质-木犀草素基态复 合物;该复合物能显著抑制乳液脂质的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形成(P<0.05),可增强乳液的氧化稳定性,但是 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无显著影响(P>0.05)。热处理不利于蛋白质在界面的吸附,但可以提高木犀草素在乳液界 面的吸附;而木犀草素的质量浓度对界面蛋白质的吸附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奶中乳清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奶场牛乳、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瞬时灭菌(UHT)乳和蒸汽侵入式直接杀菌(INF)乳4种不同热处理方式的牛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4种牛奶活性蛋白含量及热处理后牛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等的变化情况;采用SEM、FTIR、荧光光谱分析仪和Malvern纳米粒度仪分析微观结构。结果:4种热处理牛奶中,奶场牛乳的乳清蛋白含量最高,INF杀菌乳与巴氏杀菌乳中乳清蛋白含量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相当;UHT灭菌乳的粒径及其乳清蛋白极性环境均显著增加;4种牛奶乳清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逐渐增加,乳清蛋白结构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结论:蒸汽侵入式直接杀菌对乳清活性蛋白的损伤程度小于超高温瞬时灭菌,与巴氏杀菌相当,且此方法处理的牛乳保存期高于巴氏杀菌乳。  相似文献   

20.
乳清蛋白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晶  韩清波 《食品科学》2007,28(7):535-537
乳清蛋白具有一定的功能特性和生物学活性,在食品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改性,可以显著改善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如热稳定性、热凝胶特性、乳化特性等。蛋白变性影响乳清蛋白的特性,本文论述了乳中成分和环境条件对变性的影响。乳清蛋白在食用膜、乳品检测、蛋白提纯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充分体现了其在食品行业中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