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公钥基础设施中的证书复杂管理和身份基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等问题在基于证书的密码体制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此无证书密码体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在现实应用中,攻击者基于冷启动、边信道等各种各样的泄露攻击获得密码机制内部敏感状态(如秘密钥等)的泄露信息,导致在传统理想模型下被证明安全的密码机制不再具有相应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广播通信模式具有较高的消息通信效率,多个具有广播通信功能的密码原语相继被提出.针对基于证书密钥封装机制对泄露容忍性和广播通信等性能的需求,提出抗泄露的基于证书的广播密钥封装机制的实例化构造,并基于判定的Diffie-Hellman困难性假设对其选择密文攻击下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此外,为进一步增强该构造的实用性,研究了广播密钥封装机制的连续泄露容忍性,通过定期更新用户密钥的方式实现了对连续泄露攻击的抵抗目标.与现有工作的分析对比表明,该构造在保证安全性可证明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抵抗泄露攻击和广播通信的功能,而且拥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泄露攻击的出现,导致在传统理想安全模型下已证明安全的密码机制在实际应用中不再保持其所声称的安全性;并且现有基于双线性映射构造的抗泄露无证书密钥封装机制(certificateless key-encapsulation mechanism,CL-KEM)的计算效率较低.针对上述不足,在不使用双线性映射的前提下本文设计了... 相似文献
4.
针对随机预言模型下的签密密钥封装机制依赖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随机预言假设的问题,提出在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身份签密密钥封装机制(IBSC-KEM)。新提出的IBSC-KEM方案基于一种受到广泛研究的身份加密机制,在标准模型下被规约为求解q-ABDHE问题和判定性q-ABDHE问题,具有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新方案主要计算开销为5次群G上的指数运算、3次群GT上的指数运算和3次双线性对运算,与类似的签密方案比较,计算开销较低。此外,新方案还具有公开可验证性,适用于构建安全的端到端传输。 相似文献
5.
1984年Shamir提出的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简化了公钥生成和分发的工作,解放了公钥证书,但该方案存在密钥托管、公钥撤销、执行效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VC++6.0的环境下,有效利用PBC工程中定义的大数结构,在不依赖随机神谕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抗密钥泄露IBE加密系统。与其他加密系统相比,该系统计算效率更为高效,且支持接收者匿名。由于该加密系统拥有较好的防御入侵能力,在网络安全通信、web应用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存在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陈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37(4):719-725
签密密钥封装机制能同时实现封装密钥的机密性和认证性。以Wa-IBE加密方案和PS-IBS签名机制为基础,提出一种标准模型下的身份基签密密钥封装机制(IBSC-KEM)和多接收者签密密钥封装机制(mIBSC-KEM)。新方案中的签名算法直接采用了PS-IBS签名,密钥封装算法采用了变形的WaIBE加密方案。因此,新方案的不可伪造性和机密性在标准模型下分别被规约为破解PS-IBS签名与WaIBE加密,具有可证明安全性。新方案可用于构建标准模型下安全的一对一和多对一认证与密钥交换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现有的多数抗泄露加密机制的研究均假设敌手的泄露是来自收到挑战密文之前,并禁止敌手在挑战后进行泄露操作.然而,在现实中敌手往往是接触到密文数据后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相应密钥的泄露信息,因此挑战后的泄露容忍性更符合实际环境的真实应用需求.针对上述不足,本文将对身份基加密(identity-based encryption, IBE)机制的挑战后泄露容忍性展开研究,提出IBE机制熵泄露容忍性的属性要求和安全性定义;并在状态分离模型中联合熵泄露容忍的IBE机制和二源提取器设计抗挑战后泄露攻击的IBE机制,对上述构造在选择明文攻击下的安全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此外,为了获得具有更优安全性的IBE机制,在上述构造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消息验证码设计选择密文攻击安全的挑战后泄露容忍的IBE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已有的在线/离线身份基加密(IBOOE)方案无法抵抗边信道攻击,可能会引起密码系统秘密信息泄露问题。新方案通过将随机提取器嵌入在线加密算法来隐藏私钥泄露和密文之间的关系,提出首个有界泄露模型下安全的IBOOE方案;新方案基于合数阶双线性群上的三个静态假设,利用双系统加密技术在标准模型下抵抗选择明文攻击达到完全安全性和泄露弹性。此外,与传统的IBOOE方案相比较,新方案特别适用于敏感数据存储且资源受限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了现有认证框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该模型以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为基础,避免了基于传统PKI的认证框架的诸多弊端,实现了跨信任域的身份认证和资源访问主体的匿名性,并利用CK模型对该模型的身份认证和匿名性安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证明.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安全且满足安全需求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基于证书密码体制有机结合了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和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不仅克服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固有的密钥托管和密钥分发问题,而且简化了传统公钥基础设施中复杂的公钥证书管理,是一种颇受关注的新型公钥密码体制.基于证书密钥封装机制,将密钥封装机制与基于证书密码体制相结合,具备基于证书密码体制的优良特性.基于双线性对,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并且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证书密钥封装机制方案.在标准模型下基于判定性截断q-ABDHE问题和判定性1-BDHI问题的困难性,该方案被证明满足适应性选择密文攻击下的不可区分安全性,即满足选择密文安全性.与已有的标准模型下安全的基于证书密钥封装机制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低的通信带宽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研究现有访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文献[1]和文献[2]中利用密码技术实现层次访问控制的机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而有效的利用密码技术实现层次访问控制的机制,通过与文献[1]和文献[2]中机制的比较,方案在存储和计算复杂度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基于身份的一轮认证密钥协商方案没能实现强的完美前向性.采用强不可伪造的签名算法对临时公钥进行签名,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方案.首先,对Boneh和Boyen提出的强不可伪造的短签名方案进行改造,提出一种强不可伪造的基于身份签名方案;然后,将新签名方案与Ni等人提出的eCK安全的基于身份一轮认证密钥协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