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全堂 《高桥石化》2006,21(4):26-29
高桥石化供应北京的0^#车用柴油必须要达到北京市地标,这一标准中对柴油的润滑性(以磨痕直径表示)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试产京标-B0^#车用柴油,探索生产京标-B0^#车用柴油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保法的日趋严格,柴油中硫含量不断降低,柴油的润滑性能变差。评价柴油润滑性能的方法和发展高效抗磨剂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柴油润滑性能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的发展现状以及柴油抗磨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市售车用柴油的重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生产0#车用柴油调和组分的装置有高(中)压加氢裂化装置、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及芳烃联合装置。在确保高柴油产量的条件下,设计了符合国Ⅲ、国Ⅳ和国Ⅴ标准要求的0#车用柴油调和方案,并针对调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各加氢柴油调和组分的十六烷值、闪点(闭口)及密度均满足相应的国标要求;高(中)压加氢、汽柴油加氢柴油的含硫量分别为10,40μg/g,后者高于国Ⅴ标准;重芳烃和煤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很低,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若用降凝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替代煤油调和柴油时,前者的加入会对脂肪酸型耐磨剂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采用优化后的调和方案,产品性质优于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柴油及组分的润滑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2个柴油样品的润滑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润滑性普遍较差,WS1.4≥460μm,且润滑性与硫含量、总芳烃含量、粘度等性质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色谱柱分离等方式解析润滑组分,表明柴油润滑性关键组分是酸性杂环化合物;润滑性好的柴油,其酸度也较大;含氮极性化合物是良好的吸附润滑组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大型运输机、挖掘机等重型柴油车的出现,还有对空气质量指标的限制,对汽车尾气排放指标更加苛刻,要求柴油中的硫含量越少越好,但随着柴油中的硫含量的减少,柴油的润滑性能变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在柴油中加入润滑性添加剂,来提高柴油的润滑性能。为了配合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柴油及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在磨损四球机上用L9(3^4)正交方案考察并确定了试验条件。该试验方法的特点是试验周期短,费用低,对不同质量级别的柴油及柴油润滑性添加剂具有较好的区分性和重复性,对研发中心进行柴油及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环保的要求,必须使用高清洁度的低硫柴油。但低硫柴油的润滑性差.会导致柴油发动机喷射系统过度磨损,柴油的润滑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几种评价柴油润滑性能的方法,并建议建立适合我国的柴油润滑性能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燃料润滑性的研究:Ⅲ.柴油的磨损性能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本文是通过商品柴油的试验验证文献中所得的结论,探讨了建立预报柴油润滑性的常规分析方法的可能性。试验中采用了由Ricardo Engineering consultants公司提供的商品柴油及有关信息。在比较了柴油的磨损试验结果和物比分析数据后,发现柴油的含氮量和干点与柴油的抗磨性的相关性最好,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两个简单的理化指标有可能被用来预报柴油和其它燃料油的润滑性。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低硫柴油中加入的流动改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柴油清净剂、润滑性改进剂等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十六烷值改进剂会降低润滑性改进剂的添加效果,清净剂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具有协同作用,流动性改进剂对柴油的润滑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减少燃料油硫含量是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柴油硫含量已经降低到50μg/g以下。随着柴油硫含量的降低,其润滑性也变差。低硫柴油增大了发动机磨损,甚至使发动机发生失效。分析了解决低硫柴油润滑性的途径,重点介绍了利用三种类型添加剂对柴油润滑性影响的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指出加入添加剂是提高柴油润滑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影响低硫柴油润滑性的因素、评定方法、改善低硫柴油润滑性的途径,并对目前国内外柴油抗 磨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述评,提出将生物柴油通过改性发展成高附加值的低硫柴油润滑改进剂,将 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用高频往复试验机考察了汽油、喷气燃料、大豆油和生物柴油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汽油对柴油的润滑性影响不大,喷气燃料会使柴油的润滑性下降,而大豆油和生物柴油会明显改善柴油的润滑性。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衍生物低硫柴油抗磨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脂肪酸衍生物柴油抗磨剂的合成。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与脂肪酸反应的各种含氧、含氮化合物如多元醇、多烯多胺、醇胺等对添加剂效果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了脂肪酸衍生物柴油抗磨剂对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氧化安定性、十六烷值等的影响,以及与柴油中其他添加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酸碳链增加,抗磨剂效果增强;在碳数为18的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蓖麻酸效果比硬脂酸好;并优选出丙二醇和三乙醇胺;脂肪酸衍生物柴油抗磨剂对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动性几乎无影响,与柴油稳定剂、柴油流动改进剂无对抗作用;但对柴油十六烷值有影响,并与硝酸酯类十六烷值改进剂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稳定的甲醇柴油微乳化燃料。高频往复试验机和四球试验机考察表明,甲醇柴油的润滑性优于轻柴油的润滑性。高频往复试验和四球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低硫柴油的使用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但同时造成发动机磨损加大。采用不饱和混合酸和多元醇等低成本原料合成出一种低硫柴油润滑性能改进剂,并对其润滑性能、兼容性、腐蚀性、水反应和低温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润滑性能改进剂的合成工艺较为简单,润滑改进效果好,加入量为50×10-6时,柴油的HFRR法磨斑直径不大于460μm,其他性能也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柴油润滑性问题的由来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油低硫低芳烃导致润滑性下降,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的磨损问题突出。磨损以氧化腐蚀和擦伤为主,而对燃油起润滑功效的机理,则有3种假设加以解说。高频往复试验(High frequeny reciprocating rig method,HFRR)和球-柱试验(Ball on cylinder lubricity evaluator,BOCLE)适宜评定柴油润滑性,但其评定值与柴油物化分析数据和实际抗磨效果的相关性差。油泵现场试验能较好地反应实际柴油润滑性能。添加剂技术是解决柴油润滑性的首选途径,低摩擦碳膜(Near-frictionles scarbon coatings,NFC)是很有前景的抗磨损技术。  相似文献   

16.
研究提出了超低硫燃料暂定战术技术指标,并规定了其润滑性要求。通过对基础油生产工艺研究、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研究及配方性能评定,成功研制了一种环保型超低硫燃料,满足外燃发动机(燃烧室高温高压)的使用要求。研制产品具有馏分窄、闪点高、氧化安定性好、低温性能优异、硫含量超低、润滑性能好等特点。燃料的低硫化是燃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开展低硫或超低硫环保型燃料研制,同时开展燃料润滑性添加剂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石化企业柴油抗磨剂标准的历次和最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进行了解读。修订后的标准按组成分为脂肪酸型和脂肪酸酯型两类,脂肪酸型抗磨剂中浊点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指标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控制浊点不大于-8 ℃、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不超过2.5%;脂肪酸酯型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金属含量是关键指标,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不超过2.5%、金属质量分数不大于50 μg/g。指出了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控制柴油抗磨剂产品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法(SH/T 0765#-2005)对不同来源的市售成品柴油的润滑性进行评价,比较储存前后润滑性的变化。考察了硫含量、多环芳烃含量、酸度和碱性氮化物类型对柴油储存前后润滑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柴油储存前后润滑性变化情况不同,凝点低的柴油储存后润滑性变差的几率较大;低硫含量、低芳烃含量的柴油储存前后润滑性差异较大;储存后柴油的酸度增大、缺氢数小的碱性氮化物含量增多是导致柴油润滑性变好的原因;脱除胶质后的柴油润滑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柴油润滑性能模拟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球机经过适当改造,并选择适宜的试验条件,能有效区分柴油以及添加剂的润滑性能,而且与高额往复试验HFRR有良好的相关性,是试验室监测柴油润滑性能、筛选润滑添加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哈油)与北疆原油的混合原油(质量比为9:1)生产的直馏柴油为原料,在柴油精制催化剂和反应压力为6.5 MPa条件下,通过调节进料体积空速、反应温度以及氢油比,开展直馏柴油加氢生产国V柴油的工艺条件评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馏柴油在反应压力恒定和所选择的柴油精制催化剂作用下,生产国V柴油产品的硫质量分数控制在10 μg/g以内时,影响国V柴油产品硫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进料体积空速和反应温度.通过实验确定了在反应压力为6.5 MPa和氢油比为200的条件下,进料体积空速在1.2 ~2.0 h-1与反应温度在355 ~370℃的工艺条件下的对应关系,在硫质量分数10 μg/g基线的右下半部分区域的工艺条件范围内均能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的国V柴油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