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1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垃圾、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  相似文献   

2.
集中供热     
<正>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1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垃圾、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  相似文献   

3.
《节能》2016,(7):52-56
为了解决供热效率低、供热不平衡、能量浪费、热网波动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供热模式,即智能热网。针对某一具有多样化需求的产业园区进行了供热模式的改进,使系统的供热负荷和需求负荷相匹配,保持系统在供需平衡的状态,尤其在含有多个热源的热网中,保持各区域间的交换负荷与计划值相等,实现各区域内的热负荷的供需平衡,还增加了一套新型漏水检测与定位装置,能够及时排除漏水隐患,保证供热系统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荣启华 《节能》2022,(11):38-41
多热源环状管网的热源分布位置、热网结构、热负荷分布及密度等均会影响热网的造价和运行费用。基于热负荷承载方法,构建多热源环状管网的节能优化模型。根据多热源环状管网的相关数据调整优化指令,对多热源环状管网的组成与机制进行分析,以相对热负荷的定义为基础构建节能优化模型。结果显示:优化模型运行9.8 s时,得到最优解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重点分析了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对正在运行的供热系统的影响,以引起人们对改善建筑物热利用效率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针对供热机组具有以热定电的特性,导致冬季北方地区弃风现象严重的问题,在分析热网系统中供热机组、热网管路以及热用户特性的基础上,参照供热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计算预测得到不同室外温度下热用户的热负荷。在考虑热用户本身蓄热能力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动态数学模型方法求解供热机组供热负荷变化时热网热用户室内温度动态特性。最终可通过热网降负荷过程的过渡时间长短来确定供热机组降负荷参与调峰的时间,为供热机组降负荷参与电网深度调峰的运行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贾文姣  李素芬 《节能》2002,(4):9-12
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 ,本文针对不同热用户的不同要求 ,并根据热网的预测模型 ,为锅炉和汽机的运行提供正确的设定参数 ;提出从经济技术角度确定管网最佳供回、水温度的原则 ;同时分别从热源、最不利热用户的角度分析了供热管网系统的初调节和运行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老城区集中供热系统工艺过程特点,提出热网水力平衡、改善热源运行调节、全面的节电技术改造及分时分区温控供暖等措施与方法,改善实际供暖情况。  相似文献   

9.
供热系统是由锅炉、热网和用热设备等组成。锅炉是把能源转换为热能,通过热网传送,为用热设备提供热源,完成产品热加工任务。因此要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必须从能源的转换、输送、使用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降低产品能耗的目的。我省供热系统消耗的燃料、约占全省工业用燃料总量的55—60%,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是节能的主攻方向。现将供热系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工业供汽机组供不同品位蒸汽的能耗特性,考虑到工业供汽机组多热用户参数及多供热汽源点的特点,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及能耗特性分析模型。以某1 000 MW工业供汽机组为例,分别采用好处归电法、好处归热法、做功能力法和等效热降法研究了电负荷、中压工业热负荷、低压工业热负荷、供汽汽源点等因素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供热方式下采用同一方法计算的供热煤耗率随电负荷变化的趋势一致,随热负荷变化不大;不同供热方式下采用同一方法计算的发电煤耗率随热负荷变化的趋势一致,随电负荷变化的趋势有差异;当电负荷为620 MW、热负荷为220 t/h时,在再热热段蒸汽供中压蒸汽方式下按照好处归电法、做功能力法、等效热降法、好处归热法分配的供热煤耗率分别为37.46,26.43,25.83和22.52 kg/GJ,发电煤耗率分别为280.39,291.80,292.42和295.84 g/(kW•h)。  相似文献   

11.
以工业余热跨季节储热用于区域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一个已有的1 MW工业余热系统的基础上,搭建工业余热跨季节储热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系统模拟对系统储热、取热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余热跨季节储热适合长周期、大规模蓄热;储热体体积和循环流量应根据系统热源和取热装置特性进行合理匹配,在合理匹配范围内可参考系统经济性确定系统最优配置。最后,通过费用年值法分析优化后的系统经济性,分析表明工业余热跨季节储热用于区域供热成本仅略高于燃煤供热,相比燃气供热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亿 《中国能源》2011,33(9):6-13,35
本文介绍了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现状,分析了建筑采暖需要的热量、采暖系统的过量供热,以及热源和采暖系统的效率三大因素的状况和存在问题。对目前社会关注的我国建筑采暖的政策和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对热计量和供热收费改革、天然气采暖、挖掘热电联产系统节能潜力、全面利用工业生产排出的低品位余热作为城市供热的主要热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2020年采暖的节能潜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供热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Energy consumption for space and tap water heating in residential and service sectors accounts for one third of the total energy utilization in Sweden. District heating (DH) is used to supply heat to areas with high energy deman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etached houses and sparse areas that are not connected to a DH network. In such areas, electrical heating or oil/pellet boilers are used to meet the heat demand. Extending the existing DH network to those spare areas is not economically feasible because of the small heat demand and the large investment required for the expansion. The mobiliz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TES) system i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heat for detached buildings or sparse areas using industrial heat.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ion of a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plant and an M-TES system is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impacts of four options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power and heat output in the CHP pla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TES system is likewis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燃气锅炉供热成本调查及节能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3年至2004年供暖期对西宁地区燃气供热锅炉运行费用进行实际调查的资料,对构成燃气锅炉房的运行成本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了影响燃气锅炉供热成本的几个基本因素,客观地提出了西宁地区燃气锅炉供热成本的合理范围,指出了当前供热成本高的原因,并根据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合理降低供热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供热管网系统规模日益扩大,管网结构也更加复杂,具有较强的非线性,为避免供热过程中不出现水力失调以及降低管网建设成本,必须进行管网设计优化。采用图论方法,构建复杂供热管网,建立了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构造出水力计算的矩阵方程组,并利用MATLAB软件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针对辽宁某地区热力管网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和供热管网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基于图论的复杂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联合循环机组均要求热电联供,为工业用汽或城市采暖提供蒸汽。本文介绍了东方汽轮机/三菱重工M701F4燃气轮机“二拖一”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及其特点,分析了供热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热电负荷特性,供工程设计和电厂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for heating applying automotive exhaust gas is studied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Practical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is set up for heating HS663, a large bus. Simpl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indicate the benefit of exhaust gas heating,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nume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重型燃气轮机的高压燃气调压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能够描述调压器静态和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其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低压腔体积、弹簧弹性系数、皮膜面积等关键设计因素对燃气调压器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燃气轮机燃气调压器的技术开发、设计和选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热网加热器是热力系统供热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汽轮机的抽汽、减温减压的锅炉蒸汽或其它热源来加热热力系统中的网路回水和工业生产等用热水网路回水的加热设备。文中介绍热网加热器的主要结构选型设计、性能及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要点,同时还介绍了热网加热器所配备的附件。  相似文献   

20.
《Energy》2006,31(14):2588-2603
The subject hereof are two typical examples of waste heat and low-temperature heat use and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taking into account 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first facility considered is an “earth-coupled” heat pump with direct evaporation used as a component of a heating system. The second is an industrial installation, based on a specific project to use waste heat from the cooling process. Alternatively, four different technical opti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including the use of the compression heat pump, absorption heat pump, heat transformer (absorption) and combined system with a gas motor for driving the heat pump compressor. An original simple methodology for economic analysis evaluating uses of low-temperature heat sources as elements of energy supply system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input data taken from actual research or industrial projects. The paper also offers a comparison between such energy supply systems operating under diffe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of Germany and Po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