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某水厂原水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铁等指标长期超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为微污染原水。针对原水水质特点,改造后的水厂净水工艺采用“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的全流程净水工艺,其中预处理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改造后工艺运行稳定,对原水中的浑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铁、色度等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厂水水质指标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其中出厂水浑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铁、色度分别稳定在0.5 NTU、0.5 mg/L、3.0 mg/L、0.05 mg/L、5度以下,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6%、88.8%、73.3%、96.9%、82.9%。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石化水厂原水微污染特点,采用生物法对它进行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提高饮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立彪 《广东化工》2014,(14):175-177
文章介绍了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技术的主要特点,着重介绍了超滤膜材料、膜组件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近年来超滤膜新技术及其与预处理联用在自来水净化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超滤新技术在我国自来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有机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配水方式,通过中试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微污染原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选择适应投加臭氧环境的优势菌种,人工固定化形成生物活性炭,可以在水温较低时,较短时间达到生物活性炭的稳定期;同时,还确定了水流量、滤速、炭层高度、臭氧加入量等工艺参数,使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2.5mg/L。  相似文献   

5.
RD吸附氧化法处理海宁市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RD吸附氧化净化法在海宁市第二水厂应用于处理印染废水污染的原水,阐述了该法的工艺特征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由微污染原水制饮用水的处理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针对地表水水质受污染的现状,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净水技术研究为主线,阐述了近年来预处理、深度处理和强化混凝等强化处理技术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特别地强调了在众多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工艺技术中,使用高效混凝剂实施强化混凝处理是最为有效、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已成为目前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进而,在对国内现有普遍使用的混凝药剂做介绍的基础上指出,结合我国地表水水质区域和季节特点,开发普适性和专用性高效混凝剂,可为提高我国微污染原水处理工艺水平,保障饮用水供水水质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研究GAC-石英砂滤池在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并取消预加氯时对珠江微污染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了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对NH3-N、NO2-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出水NH3-N、CODMn、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1 mg·L-1、1.56 mg·L-1、0.23 NTU,其相对于沉淀池出水的NH3-N、CODMn、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2%、35.5%,、2.6%,碳砂滤池出水NO2-几乎检测不出来.GAC-石英砂生物滤池与普通碳砂滤池相比其对氨氮、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是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O3-BAC处理珠江微污染原水,对处理工艺中BAC上的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AC上生物膜主要是由杆菌、螺旋状菌、球杆菌和丝状体组成;并且表层(2cm)和中层(50cm)微生物在类群和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从BAC表层和中层上共分离鉴定了4株酵母菌和32株细菌,主要为环境水体和土壤中常见的细菌,其中有些为条件致病菌,需加强滤后水的消毒。  相似文献   

9.
微污染原水生物膜法预处理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源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传统的净水工艺构成了威胁,生物预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目前生物膜法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几种工艺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等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其优点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11):2351-2354
采用零价铁(ZVI)催化过硫酸盐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p H值、过硫酸盐和Fe0的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污染物,在p H=7、ZVI投加量为0. 11 g/L、Na2S2O8投加量为0. 7 g/L的条件下,COD与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和40%;温度的升高促进了S2O2-8被分解成SO-4·反应的发生。反应后,ZVI表面不仅存在Fe0,同时有Fe2+、Fe3+价态生成,覆盖了大量的絮状氧化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MABR膜生物反应装置与传统弹性滤料接触氧化池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效果差异及两者的能耗差异方面,探索一条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新路径。根据建湖县自来水有限公司的MABR膜中试装置实验数据与该公司正在运行的接触氧化池运行数据对比,发现MABR膜在处理微污染水(CODMn<10mg/L、NH3-N<3mg/L)中有机物的能力明显高于传统接触氧化池。CODMn的去除率要高出14%,NH3-N处理率高出20%,同时能耗降低80%以上。应用MABR膜代替接触氧化池悬浮填料处理微污染原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某水厂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PAC-UF)示范工程进行中试模拟试验,考察了在连续曝气和仅反冲洗时曝气2种不同曝气方式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压差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工艺运行稳定后,2种曝气方式下氨氮、CODMn的去除率差距不大,而取消连续曝气条件下UV254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膜压差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3.
利用凹凸棒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在不同水力负荷和气水比条件下对CODMn和NH3-N的去除效果,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滤层深度的凹凸棒复合滤料进行生物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凹凸棒曝气生物滤池可以有效的去除微污染水中的CODMn和NH3-N,最佳水力负荷为4m3·m-2·h-1,最佳气水体积比为1∶1,凹凸棒曝气生物滤池对CODMn和NH3-N的去除率最高可以分别达到35%和99.5%,不同高度滤料的表面和剖面的微生物种属和生物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分体式工艺的中试装置,探究该工艺对西氿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氯乙烯(PVC)两种材质超滤膜的膜污染情况。PVDF膜和PVC膜两种不同材质的膜组合工艺对浊度去除率均超过95%,超滤膜可保证出水浊度要求。PVDF膜对尺寸不超过2μm的颗粒物去除效果要略优于PVC膜。初期PAC未转化为BPAC时,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主要靠活性炭吸附。当PAC转化为BPAC,BPAC-UF对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后期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BPAC-UF对CODMn去除率不高,稳定在25%左右。在膜污染控制方面,PVDF膜和PVC膜的跨膜压差增长趋势相似,但PVC膜的跨膜压差增速要略高于PVDF膜。经过强化物理反冲洗和化学反冲洗后,PVDF膜和PVC膜的产水性能均能恢复至较优状态,且PVDF膜恢复程度略优于PVC膜。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西江微污染原水的中试启动情况.试验表明,对于西江原水,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在启动12 d后,滤池挂膜成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60%左右;COD的去除率在20%左右;气水体积比为0.1:1;采用气水联合方式进行反冲洗.系统启动稳定后,氨氮、CODMn等指标出水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相似文献   

16.
氧化偶合絮凝剂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偶合絮凝剂(COF)对微污染珠江水进行烧杯搅拌模拟试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药剂处理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新型药剂对受污染原水中NH3-N和CODM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药剂投加质量浓度为40mg/L、复配比为0.5时,NH3-N去除率可达85%,CODMn去除率达75%以上,NO2^--N去除率达97%,出水浊度为0.6NTU,NH3-N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比常规絮凝剂硫酸铝、PAC高出60%和23%。并对药剂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联用技术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考察该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粉末炭改善膜通量以及防止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内活性炭浓度升高,工艺处理效果有极大改善,膜通量明显提高,反应器最佳活性炭投加量为0.5 g·L-1,工艺运行1110min,出水TOC、UV254去除率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8%、48.9%,膜通量降低缓慢,1110 min后通量为初始通量的70%.反冲洗对膜通量有所恢复,多次反冲后效果不明显,且反冲后破坏膜表面的滤饼层使出水水质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8.
PASS去除微污染原水胶体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硫酸铝、PAC和PASS对珠江水系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的对比研究,利用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对混凝药剂及混凝前后水中胶体颗粒(小于0.45μm)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研究,对几种混凝剂的药剂费用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低温下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AZBAF)预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其在低温下(7.8~16.2℃)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和气水比对CODMn去除的影响较大,而对NH3-N的去除影响甚微。在水力负荷0.8 m3/(m2.h)、气水体积比1:1的优化工艺条件下,AZBAF对CODMn、NH3-N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1%、91.9%、42.4%。反冲洗后滤池内生物量减少,生物活性提高,在3 h后即可恢复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物质电厂底渣(BAR)的处理处置问题,采用磁力除铁并用多层筛网同步筛分机进行磁选、筛分、清洗工艺得到不同粒径(L1:0.25~0.50 mm、L2:0.50~1.00 mm、L3:1.00~2.00 mm、L4:2.00~4.00 mm、L5:4.00~8.00 mm)的BAR样品,并通过搭建快速小型柱测试(RSSCT)装置对微污染原水进行净化试验,以明晰不同粒径BAR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BAR进行了表征,并以15 d内出水浑浊度、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TP)和氨氮等指标评价了其去污性能。结果表明:L2、L3对原水的处理效果整体较为优异,15 d内出水浑浊度、CODCr、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40%、35%以上,这与BAR的吸附作用及微生物降解有关;L4、L5等大颗粒因填充密度小、系统氧气充足,从而促进硝化细菌的生物活性,在运行后期(11~15 d)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以上;而L1的粒径过小导致其容重、填充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