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彦明 《计算机科学》2013,40(6):291-294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参数决定该模型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现阶段网络参数自适应设定是依据图像统计信息或网络自身结构.基于此,提出基于生物视觉信息的PCNN参数自适应设置方法及模型改进.该方法通过对生物视觉感知理论与PCNN网络性质的分析,揭示了视觉感知理论与PCNN网络参数M、W和β的同源性,给出依据视觉感知模型自适应设定PCNN网络参数W、M和β的方法,并设计出具有生物视觉特征的PCNN改进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几何不变性,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事件的相机是一种生物启发的新型视觉传感器,可实时高效地捕捉场景的变化.与基于帧的传统相机不同,事件相机仅报告触发的像素级亮度变化(称为事件),并以微秒级分辨率输出异步事件流.该类视觉传感器已经逐渐成为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感知与状态估计、神经形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本文阐述了事件相机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优势与挑战;然后,介绍了3种典型事件相机(包括DVS(dynamic vision sensor)、ATIS(asynchronous time based image sensor)和DAVIS(dynamic and active pixel vision sensor))以及多种新型事件相机;接下来,重点回顾了事件相机在特征提取、深度估计、光流估计、强度图像估计与三维重建、目标识别与跟踪、自主定位与位姿估计、视觉里程计与SLAM、多传感器融合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后,归纳了事件相机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视觉传感是人类感知外界、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外界信息大约有80%来自于视觉。作为感知外界信息的“电子眼球”,视觉传感器是消费电子、机器视觉、安防监控、科学探测和军事侦察等领域的核心器件。近年来视觉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不同维度提供丰富的视觉数据,不断增强人类感知与认知能力,视觉传感器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需求。本报告以典型光学视觉传感器技术为主线,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从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智能视觉传感器以及红外图像传感器等研究方向,梳理论述近年来光学视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HVS模型及其在静止图象压缩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象质量尺度是最优化图象压缩算法参数和提高图象质量的重要依据 .建立在人类视觉模型 (HVS)基础之上的感知质量尺度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 ,能有效地反映出人对图象失真在视觉上的感知 .近年来 ,有许多研究者借助人类视觉系统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深入分析了与图象质量密切相关的视觉感知特性 ,提出了大量效果不错的静止图象压缩感知质量尺度 ,并对视觉感知特性在图象质量尺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揭示了影响其图象质量预测准确性、鲁棒性的主要因素 ,给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启发的传感器(又称仿视网膜传感器)是近年来新兴的视觉传感器,其通过对场景光强信息进行连续采样,输出高时间分辨率的异步脉冲信号.本文将围绕基于仿视网膜传感器的采样原理进行总结,包括空间对比度传感器、时间对比度传感器、时域积分传感器,以及其他具有附加采样电路的仿视网膜传感器.相对于传统相机,仿视网膜传感器具有高动态范围、高时域分辨率的特征.但是,以1和0 (或-1)形式存储的脉冲信号难以与传统视觉信号兼容.如果把仿视网膜采样看作场景光强的紧凑编码过程,那么视觉信息重建即为视觉信息的解码过程.因此,视觉信息重建可以成为一个连接仿视网膜传感器与传统视觉的桥梁.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利用异步脉冲信号进行图像重构的算法,通过对脉冲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可以重构出高时域分辨率的图片.本文综述了仿视网膜传感器的采样原理及分类,总结了目前基于事件相机和脉冲相机的视觉信息重建方法.同时,探讨和展望了仿视网膜采样和视觉信息重建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丹  马华东 《软件学报》2011,22(10):2317-2334
覆盖控制是传感器网络的基本问题之一,基于全向感知模型的覆盖控制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得益于图像/视频、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的引入,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并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从有向感知模型及其特点入手,综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着重分类讨论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最后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前神经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面向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系统模型的构建,其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特有的心智活动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简要综述了关于视觉审美体验的生理基础研究的进展,指出大脑神经回路是视觉审美体验的生理基础,其所涉及的大脑皮层和脑组织在视觉情感感知中功能的科学解析是构建类脑计算模型的基础。分别介绍了神经信息学、神经认知科学和神经美学框架下的视觉审美体验的类脑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视觉审美体验的类脑计算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阐述了该领域研究的意义。视觉审美体验类脑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揭示大脑皮层和脑组织在视觉情感感知中的功能,有助于实现视觉情感体验的认知模拟。  相似文献   

8.
为了模拟视觉通路的特征抽象与自学习能力,在视神经信息分层处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特征感知模型.在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框架的基础上,首先依据视网膜中神经元的方向选择性、空间局部性以及神经元间的侧抑制性,在初级视觉特征处理中构建一种视网膜拓扑映射;然后在中级视觉特征处理中引入生物神经的稀疏表达法,构建神经突触激活函数,解决了神经计算中常见的过拟合问题;最后提出模拟腹部通路信息传递的具有计算感知不变性的分层视觉特征感知计算模型.应用不同规模数据集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大规模的目标识别问题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目标识别的平均准确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9.
压电生物传感器是结合了压电效应的高灵敏性和生化反应的高特异性的一种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技术、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压电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领域,同时重点对基于电极表面修饰技术、纳米材料、酶催化等压电生物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技术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在进行搜索救援等高级任务的时候,往往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环境信息;仿照于人类通过视觉感知环境信息,视觉SLAM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里面通过视觉传感器感知环境的信息并快速跟踪自身的位置和建立环境地图的一种前沿技术;文章首先阐述了 VSLAM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端处理(特征点法和直接法)、数据关联、后端优化算法(滤波方法和优化方法)和建图;然后总结了一些在无人机上成功应用的典型VSLAM算法,以及在VSLAM发展的30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许多出色的方案和研究机构;接着论述了当前用于无人机VSLAM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多无人机协同的C—SLAM、深度学习和语义分割在SLAM中的应用、以视觉惯导为代表的多传感器融合SLAM;最后,对VSLAM方法进行总结,给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对后续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