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它的应用性和创新性,通过比较国内综合大学和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当前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地方院校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2.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产教融合现状的分析;针对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特点及 社会对其大规模的需求,提出人工智能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创业的模式,为 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经济、高等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本文以济南大学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为例,分析地方院校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工智能学科竞争的激烈性以及西部地方高校资源局限性,如何保证西部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研究营造开放式学术氛围的模式,通过搭建以人工智能学科为基础的五个维度开放的学术研讨平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然后依托院校的行业背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学科与其它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和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提升西部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依据工程教育的理念,分析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以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一种更为实际和有效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导师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企业协同实践教学等。三年的实践证明,新模式突出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魏巍 《计算机时代》2022,(2):129-132
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同时也辐射到高等教育领域。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梳理人工智能融入高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机遇、劣势、威胁,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探讨人工智能融入高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的现状,提出“一主线三阶段四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人工智能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以机器学习课程为例,介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通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说明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新工科"建设内涵,研究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构建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阐述近几年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为探索地方院校"新工科"背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新开设面向高职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具体制订过程,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教学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计算机系统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院校的责任。文章分析高校计算机系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结合2015年CCF导教班的课程讨论,提出地方院校计算机系统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一种更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贺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八个共同"要求,阐述改革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重庆移通学院通过树立培养“人工智能+X”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理念,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人工智能多元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构架,注重与企业深度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驱动,不断完善知识更新体系。重庆移通学院对“人工智能+X”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指标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指标,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3+1、2+1+1培养、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建立"需求牵引、知识结构完备、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面向企业需求的IT类专业课程体系,阐述就业导向,立足地方,拓宽视野,能力本位,学以致用"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只有与地区IT产业人才需求有机对接才能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调研以及对现状的分析,对新疆高职院校IT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解决办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吕新荣  江左文 《计算机时代》2023,(3):133-135+140
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当前应用型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非技术性能力重视不够、教学场景理想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培养内容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建构了新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三域联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及其所涉的关键技术为基础,分析了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地方院校现状,从整合专业资源、设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创新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地方院校办好人工智能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当前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外包在高校学生培养中的作用,以赣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培养实际情况,对基于"服务外包"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工科建设中地方高校如何培养适合新经济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问题,在剖析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类应用人才应具备的特征,进而提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和总结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