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夯置换法在沿海填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置换法是一种经济而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施工前应在现场选取典型的试验区域进行试验性现场施工,以确定其适用性及加固效果,指导大面积的工程施工。文章结合某工程地基加固的实例,通过对典型试验区的强夯置换试验,以及对静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强夯置换法加固填土地基的施工参数,验证了强夯置换法用于该填土地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哈拉哈塘试采原油处理工程在设计中遇到了场地地基土的稳定性较差,且拟建场地10m以上均为液化土层,各土层均不能作为建构筑物天然基础持力层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人工地基处理.本项目确定场地处理方案为强夯置换结合强夯法,强夯处理深度为10m,处理目标为置换淤泥层并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置换采用碎石墩,墩体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等坚硬粗颗粒材料.施工要求清除表层全部腐殖土,第1遍以边长8m的正方形中心为夯击点,能级8 000 kN;第2遍插夯,能级8 000 kN;第3遍插夯,能级4 000 kN;第4遍满夯,能级2 000 kN.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80 kPa,压缩模量为15 MPa,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油工程地基处理实践为例,介绍了强夯置换+半置换双层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过程,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了底层、顶层强夯半置换的效果;另外还采用复合地基和夯墩静载试验方法,对顶层强夯半置换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场地底层、顶层经强夯置换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6 000 kN·m和顶层8 000、10 000 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4、6.7、8 m;顶层强夯半置换有效加固深度大于底层强夯置换顶面,实现了加固深度的连续,克服了单层处理达到相等有效加固深度需更高能级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正> TE960 201011406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弱地基试验分析[刊]/杨岭(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石油化工设计.-2010, 27(1).-25~27 介绍了大能级强夯置换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对强夯装置置换处理淤泥质土的试验分析,提出填  相似文献   

5.
在地基处理的方法中,强夯法是加固土层地基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对地基产生强烈的冲击波,破坏土层内部天然结构,实现固结土层、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的目的。强夯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有效加固深度深、施工机具简单、节省材料、降低造价等特点。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型原油储罐地基处理是基础施工的重要环节,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是质量和工期的保证。强夯法地基处理具有效果好,工期短、造价低等显著优点,经处理后的地基均匀,可降低沉降造成的危害。结合实际工程监理情况,介绍法国Menard地基处理公司具体施工过程,着重描述强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银川地区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属8度设防地震区,且场地为可液化软土地基,地基承载力仅为90~110kPa。过去,长庆油田银川基地的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楼、商业楼和中小学校等丙类建筑物的基础均采用钢筋砼预制桩,经济上不合理。通过对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可使地基的复合承载力达到148~194kPa,含水量和压缩系数明显降低,压缩模量大幅度提高。试验知,在普通强夯法、砂井强务法和碎石强夯法中,普通强夯法处理效果最佳和施工最简单,相应耗资最少。  相似文献   

8.
国家石油储备大连基地工程是我国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四个项目之一,总库容为300×104 m3.针对国家石油储备大连基地工程,对多种地基处理的方式进行了比选:强夯法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造价最低,因此,本工程罐下软土层处理方法推荐为强夯法;同时对山区地基处理提出若干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原油生产运行库建设工程主要建设6台15×104 m3大型原油储罐,同时集中建设6台15×104 m3储罐尚属国内最大规模.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和不均匀性,其基础形式采用了碎石置换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强夯地基施工强调过程控制,尽管要以试夯结果所得到的各种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但在施工过程中当技术数据和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不能一成不变的按原数据指导施工,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控制,分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整个项目的总体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强夯处理置换技术在大型储罐基础建设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大庆油田15×104m3原油储罐实际工程,进一步就强夯处理置换技术的应用过程展开分析,其中包括强夯处理置换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展开细节和步骤,从准备环节开始一直到测量、控制以及实施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施工过程的工序流程图对整个流程不同环节的价值以及注意事项加以分析,给出操作过程中的常规选用参数。实践结果证明,强夯处理置换技术在15×104m3原油储罐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周先锋  於庆丰 《石油工程建设》2012,38(6):98-100,111
拟建的原油储库储油罐组由10万m3储油罐组成,库区绝大部分场地为填海造地所形成,因此研究确定采用强夯法处理该基础,以减少不均匀沉降。文章从库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力学性质、强夯技术参数的确定与施工方案、强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论述了新建储罐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的施工程序与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大型油罐建设中,浅层土为高压缩、软弱土层,下部为液化砂层的地基较难处理。针对该类型场地提出了采用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较为可行,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4 强夯法施工设计 4.1 夯击能量确定 4.4.1 单点夯击能Mhg 遇到黄土地基时,首先要遵循湿陷性黄土地基建筑规范的有关规定、查明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建筑类别确定地基处理深度,再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是否采用强夯法来加固地基。  相似文献   

14.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效果显著、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本文阐述强夯法加固地基中的开夯标高、终夯条件、强夯勘察和测试等几个问题,并总结了双层强夯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阿布扎比超大型原油储罐项目现场复杂的地质结构,将强夯技术用于地基土壤改良,并采用碎石环梁基础形式作为储罐基础。文章结合该工程实例,从试夯及强夯方案、环梁基础施工、施工验收等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的应用。根据试夯的结论及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强夯方案;通过旁压测试、平板载荷试验、有限元模拟沉降评价强夯效果。平板载荷试验及大罐沉降观测数据表明,该强夯工艺地基处理效果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讨     
<正>目前,地基处理时采用的强夯方法多为单层法,极少涉及双层法,但对于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如岩溶地基,单层法处理后地基岩土工程特性改善不明显,则需要考虑双层法的可行性。双层强夯法可先开挖至软弱层面,以较高能级进行强夯处理后回填,再以较低能级强夯处理。相对于单一高能强夯的高成本和单一低能级强夯的效果差等特点,双层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吴起—延安炼油厂输油管道工程的末站6座5万m3储罐的地基处理,分析了黄土梁及黄土斜坡区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探讨了在该区域场地上建造大型储罐时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理论计算,结合规范要求,确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和钻孔灌注桩法相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工程验证,该方法针对性强、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行之有效,合理地解决了黄土湿陷性、地基承载力、变形及均匀性等方面的问题。孔内深层强夯法和钻孔灌注桩法相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成功运用,为黄土地区大型储罐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经济、安全可靠的组合技术方案,也为避免大量占用耕地而充分利用大斜坡场地作为大型工程建设用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检验强夯法在沙漠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效果,根据顺北五号联合站地面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基处理要求及试夯工艺参数,确定了强夯夯击能、夯点布置、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夯击数等关键强夯施工参数,并采用浅层平板试验以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夯后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k)≥180 kPa,承载力提升12%~25%以上,地基变形模量E_0≥15 MPa,符合设计要求;动探击数提升约4击/10 cm,动探击数离散性较小,表明处理后的地基均匀性较好,地基密实度大大提升,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夯法在现代化工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强夯法已经成为我国石化领域内使用最为广泛以及性价比最高的地基处理方式。对此,本文结合强夯法在现代化工项目中的应用,分析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势,以期为强夯法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强夯地基处理中多采用单层强夯法,少有涉及双层强夯法。岩溶地质条件下地基存在溶洞时,单层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可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双层强夯加固处理地基。以中国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油工程地基处理实践为背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方法,分析了底层强夯加固效果;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及静载试验方法,对顶层强夯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如下:场地底层强夯后,除少数测点和部分深度外,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顶层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和顶层3 000、4 000、5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和15 000 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3.5、6、6、7、8、10、12和14 m。期望上述结论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