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为研究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以某型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整车道路试验。计算悬置系统的隔振率,用频谱分析法分析车内响应点的振动峰值,通过偏相干法研究对车内峰值振动产生主要贡献的路径。分析得出,驱动电机转速在5100~7170r/min范围内时左悬置和右悬置的隔振性能较差,而车内低频段的峰值振动频率主要通过后悬置传递至车内。研究表明,将计算悬置元件隔振率与偏相干法分析车内的振动响应相结合,对全面分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发动机激励对车内振动和噪声的影响,通过对某款国产乘用车进行振动和噪声测试实验,采集加速工况下的发动机悬置振动信号和车内振动与噪声信号,利用阶次分析方法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车内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因.通过计算各个悬置的隔振率,分析悬置隔振性能对车内振动和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左悬置和右悬置隔振性差是引起车内振动的主要原因,后悬置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因素,发动机激励传递到悬置系统产生的振动是引起车内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三缸发动机的振动噪声问题,本文基于能量解耦的方法,对三缸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建立发动机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并以能量解耦为优化设计目标,以某款三缸发动机国产轿车为例,同时以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动解耦为目标函数,对其进行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为验证优化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将优化后的悬置刚度应用到原车型中,与优化前悬置件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的动力总成悬置各向隔振率均有明显提高,优化后的悬置隔振率大于20 dB,满足隔振系统的设计要求。说明合理确定三缸发动机的悬置参数,能够有效控制动力总成的振动向车内传递,改善了车辆系统的NVH性能。该研究对发动机悬置参数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振动加速度传递率评价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时,评价结果易受到路面激励影响,针对该问题,探索一种通过动力总成悬置传递力评价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方法;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获得悬置模态参数及悬置传递力的变化趋势;应用电阻应变片制作动力总成悬置测力传感器,搭建相应的测试系统,并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在定置和道路行...  相似文献   

5.
动力总成振动对整车行驶平顺性的传递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理论,针对某轿车的怠速和城市中50km/h匀速行驶两种工况下,以动力总成振动激励对驾驶员座椅地板垂直振动加速度的传递路径分析为例,说明了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并识别了对整车行驶平顺性影响较大的动力总成悬置的主要振动传递路径,并比较分析了动力总成悬置的传递率。结果表明,动力总成右悬置的Y向振动激励对驾驶员座椅地板Z方向的振动加速度的贡献量最大,并且该悬置的传递率也较差。因此,优化动力总成右悬置的隔振性能,能够提高该车型在上述两种工况下的行驶平顺性;运用TPA方法可以识别各传递路径贡献量的幅值大小以及各贡献量幅值之间的相位关系,为动力总成各悬置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乘车的舒适性,有效合理地降低车内振动和噪声已成为乘用车研究重点内容之一。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是提高整车噪声、振动及声振粗糙度(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NVH)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某SUV车内噪声问题,基于OPAX(Operational-X Transfer Path Analysis)方法,利用工况数据辅以系统频响函数,进行工作载荷的识别,从而获得动力总成振动影响车内噪声的传递路径贡献量。结果表明,右悬置的隔振效果差。与偏相干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某微型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测量数据为依据,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6自由度振动模型,利用Vibration模块对悬置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该系统隔振效果较差。采用能量解耦法及动态响应法对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隔振效果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垂直方向和侧倾方向解耦率达到了90%以上,悬置点动反力幅值显著降低,系统隔振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递路径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车内振动的发生机理,根据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函数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在实车工作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利用振动测试的数据建立整车传递函数模型,进行悬置传递路径分析与优化,对整车车内振动进行预测.测试过程简单,测试时间短,并以国产某轿车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悬架系统和轮胎的弹性,在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时建立了整车13自由度模型。提出以能量解耦率和固有频率逼近设定值为目标函数的悬置系统设计方法,分别对传统6自由度模型和整车13自由度模型的悬置系统进行了参数优化,并通过激振力作用下的振动传递率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这种新的设计方法能够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整车建模对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基于隔振原理,分别建立6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模型和包括车架的12自由度整车模型。以各悬置元件的刚度为设计变量、悬置元件的变形量为约束条件、悬置支撑处响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6自由度悬置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并获得系统的最优刚度值。基于12自由度整车模型,分别对优化前后系统的隔振传递率进行比较,优化后的隔振传递率最大降低了7.4%,改善了整车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11.
对某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进行了优化.以悬置系统的能量解耦为优化目标,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悬置系统刚度进行优化设计.以信噪比为统计量,利用蒙特卡罗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鲁棒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解耦性比原系统有显著的提高,主振动方向基本完全解耦,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动力总成悬置对整车振动及乘员舒适性的影响.首先,提出了评价悬置元件隔振性能的方法,最后对匀速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卡车动力总成六点悬置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解耦法,分析计算解耦率,并进行通过改变悬置点的数量和位置进行优化,使解耦率显著提高,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某高空作业平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为研究对象,将振动能量解耦率和悬置处竖向动反力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以悬置块的三向静刚度值作为设计变量,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悬置块各向的静刚度后,改善了悬置系统的振动能量解耦率,降低了各悬置处的竖向动反力。实车试验结果也表明,通过优化配置悬块各向的静刚度,明显降低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15.
应用已测得的动力总成各项参数,建立动力总成-整车动力学模型;运用能量解耦原理,考虑系统各阶振动固有频率的合理分配对优化过程加以约束;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对动力总成-整车动力学模型中的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振动传递率和频域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六自由度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固有特性、静力和振动传递率等性能进行分析,结合MATLAB软件对潍柴WP12.336 N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应用于大金龙客车6120Y进行了仿真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悬置系统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发动机振动能量的传递、整车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增程式电动车的NVH性能,采用四点衬套式悬置系统支撑该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同时设计了两种匹配方案.原车状态的设计方案存在较严重的振动耦合现象,经过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匹配与振动解耦率的优化以后,主振动的振动解耦率均高于80%,频率分布对于怠速工况的隔振有利.本文对优化设计的悬置系统进行了NVH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四个悬置在三个方向的怠速工况隔振量都在20dB以上.怠速工况下,方向盘的振动加速度均小于0.05 g,半阶次无明显振动;当发动机转速为3 000r/min时,方向盘处一阶主振动较小,振动加速度只有0.02 g,而半阶次振动加速度非常大,最大振动加速度达到0.15 g.该研究工作表明,半阶次振动是中高转速下增程式电动车振动和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某乘用车振动噪声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主观评价的结果选取该乘用车的驾驶员座椅导轨、方向盘、悬置系统主被动侧等位置进行振动测试,在驾驶员右耳位置和后排座椅中间位置进行噪声测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产生的原因,本着"以较小的改动获得较大的减振降噪效果"的原则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隔振性能的改进设计.最后对改进悬置之后的乘用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原车相比,怠速时方向盘12点X方向振动降低43%;在发动机2 000 r/min~3 000 r/min经济转速范围,驾驶员导轨振动有明显改善,车内噪声也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及软件开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探讨了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软件———SIMMOUNT。利用该软件对国产某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以能量解耦和侧倾方向传递率的平均值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弹性基础的隔振效果达到最佳,对影响其隔振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双自由度有阻尼振动动力学模型,应用傅里叶变换法求出振动传递率;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锻锤砧下直接隔振优化设计模型,结合振动传递率化简结果,合理确定隔振系统优化参数.以5t模锻锤为例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参数使振动传递率下降25.29%,该方案使机器振动衰减更快、更平稳,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